第2章 大哥参军

1977年初冬,就在我出疹子、卧病在床的时候,一个大清早,我在睡梦中被大门外“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和人们的嘈杂声惊醒。从母亲口里得知,大哥去当兵了。那年我11岁,上小学三年级。

大哥叫家明,出生于1958年。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家明不得不跟社员们一起,挣工分,下地劳动。十七八岁的年纪,凌晨4点拉着板车去几十里外的洪山口拉氨水,路途要经过一段曲曲弯弯的山涧小路。每天是凌晨出发,下午返回,每次都省下一个大白馒头,母亲如获至宝,我也能分上一块。

我家里兄弟多,生活紧巴,全家动员三更半夜偷偷炸馓子赚点开销。天亮前家明挑着扁担去遛乡叫卖,换回一些现金和更多的小麦。

1977年赶上国家恢复高考,家明收到通知后整整三天在家复习,堂屋的大桌子上摆满了草稿纸,修长的字迹清晰地写着《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老三篇”。

高考成绩张榜公布那天,他早早地来到学校,反反复复查找几遍红榜,也没能找到自己的名字,心里万分地惆怅。

垂头丧气的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屋里。未来的路怎么走?貌似只剩下当兵一条道了。过了不久,好消息传来,县上来人招兵了。于是家明勇敢地报名,决心在部队混出个模样来。接下来的体检完全合格,他如愿穿上了军装,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这天下午,集合在市武装部的新兵被一辆草绿色解放牌大卡车拉进滕州市火车站,然后坐上一列通向南京军营的闷罐车。

经过一夜的折腾,第二天清晨终于下车了。这时候他们才知道,他们所在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警卫连。

新兵训练是艰苦的,齐步走,正步走,一步一动,虽然枯燥但还能忍受。有一天一个晚上集合三次,牙膏、牙刷、香皂盒全跑丢了,还跑丢了一只绿胶鞋,那狼狈样就别提了,丢盔卸甲,可把他搞惨了。

转眼间,3个月过去了。这天中午刚吃完午饭,警卫连通知:下午3点在部队图书馆对全体新兵进行文化摸底考试。家明他们这批新兵有高中,有初中,还有小学毕业的,大家议论纷纷,这是要干什么呀?

考试开始了,每个人都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答卷子,家明也是一样,拼了命来答题,两张卷子答完后,家明的手心已是汗津津的。

一周后,家明正在操场训练踢正步,班长突然叫道:“刘家明!”

“到!”

“马上到连部去,接受任务!”

“是!”

家明忐忑不安地来到连部,“报告!”

“进来!”

家明推开连部的门,见连长和一位身材高大的军官在说话。家明忙着敬礼,连长说:“刘家明,这位是学院技(术)侦(查)系的马主任。”

家明赶忙向马主任敬礼,“马主任好!”

马主任上下打量着家明,自言自语道:“小伙子不错!”

马主任坐下后郑重地说:“刘家明,在这次全体新兵文化摸底考试中,你在50人中名列第一,鉴于考试成绩和你入伍后的表现,部队决定提前结束你的新兵训练,派你去学院技侦系大专班学习。这是你的光荣,希望你不辜负组织的希望!”

家明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还是连长一声:“刘家明想什么呢?!”才把家明从空白中拉了出来。

“保证完成任务!”家明飞也似地跑出了连部。

第二天,连长在全连早饭时宣布了这项决定,并为家明戴上了领章和五角星帽徽,家明开心地笑了。

农村的孩子能吃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明在部队上刻苦磨练自己,因成绩突出,受到部队多次嘉奖。当家乡收到部队寄来的立功喜报时,全家人高兴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