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权臣秉钧

反目成仇

霍光虽然也是儒生们的幕后支持者,但他是帝国的当家人,看问题的视角比儒生们实际多了。

当初的五个顾命大臣中,金日在一年后离开人世,田千秋一直都以老好人的形象示人,权力的“铁三角”中,只剩下霍光、上官桀和桑弘羊三人。

我们在数学课上都学过一个概念,叫三角形稳定性。其实,在权力的“铁三角”中,这种结构往往是最脆弱的。毕竟,权力这玩意只能独占,不能共享,如果几个人共同行使,肯定出乱子。

在这次辩论中,七十四岁的桑弘羊可谓是灰头土脸。进一步讲,儒生之所以敢直言,背后少不了霍光的支持。同为顾命大臣,霍光与桑弘羊也不似表面那么和谐,桑弘羊自恃功高,想为自家子弟走个后门,谋个一官半职,结果被霍光一口否决。

除此之外,两人的矛盾还表现在政见不同上。

同样是汉武帝的忠实拥护者,桑弘羊信奉的是《轮台诏》前的扩张路线,而霍光执行的是之后的守成路线。盐铁会议是霍光借地方上的儒生领袖对桑弘羊进行打击,仅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而已。

很快,上官桀与桑弘羊联起手来与霍光对着干。

桑弘羊跟霍光不对付,原因上面已经说了,上官桀为什么也要跟霍光打擂台对着干?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汉昭帝唯一活着的姐姐——鄂邑公主说起。

前面说过,汉昭帝刘弗陵即位时,只有八岁。为了防止外戚乱政,武帝死前逼死了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所以,丧父丧母的汉昭帝只有一个姐姐鄂邑公主可以依靠。

随着刘弗陵渐渐长大,鄂邑公主便开始谋划刘弗陵的终身大事,简单来说就是娶媳妇儿。

皇帝娶媳妇儿,可是一件大事,有姑娘的人都盯着呢,万一自己的姑娘被选中了,就等于得到了一张直通票,可以直接上桌参与这场权力的游戏,并借此机会一跃成为大汉朝顶级的豪门。

上官桀也不例外。

你肯定会问,他不是已经身处权力核心了吗?还不满足?

没错。

对最高的权力宝座来说,三个人明显是太拥挤了。谁都想一个人霸占宝座,将另外两个挤下去。

曾几何时,霍光与上官桀也有过一段蜜月期,两人还结了儿女亲家,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娶了霍光的女儿为妻,两人又同受武帝遗诏为辅政大臣。霍光休假不上朝的时候,上官桀经常替代霍光处理国家大事。

可惜,这种亲密关系并没有维持太久。要知道,上官桀很早就担任了九卿之一的太仆之职,官秩在奉车都尉霍光之上。只是由于武帝临终嘱托,霍光才一跃成为大司马大将军,官秩反在上官桀之上,上官桀心中自然不会服气。

权力与地位的变化,在两人的关系中投下了一道阴影,也为日后的权力之争埋下了伏笔。

一日,上官桀让儿子上官安上门拜访老丈人霍光,婉转提了一个请求,希望霍光安排他的女儿上官氏,也就是霍光的外孙女进宫,做小皇帝刘弗陵的皇后。

不料,霍光听完却是一口回绝。开什么国际玩笑?你那孙女上官氏现在才五岁,这么小的年纪,怎么能结婚?

上官安碰了一鼻子灰,但他仍不死心,转而勾搭上了另一个人:丁外人。

丁外人是河间人,他的公开身份是鄂邑公主的门客,但私下里,他还是鄂邑公主的情人。

鄂邑公主久居皇宫之中,不甘寂寞,和门客丁外人偷偷好上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很快,这件事传得人尽皆知,也传到了大将军霍光的耳中。

上官安和丁外人私交不错,他决定找丁外人帮忙:听说长公主要挑选女子进宫,我女儿容貌端正,如果能趁长公主选女入宫的机会进宫做皇后,那就圆满了。

问题在于,丁外人凭什么帮他?仅仅是私交不错?

上官安开出了自己的条件:你不是想娶长公主嘛,汉家的规矩是只有列侯才有资格娶公主为妻,如果我女儿当了皇后,我一定帮你运作此事,你还担心封不了侯吗?

丁外人心动了。

封侯,这是他多年的梦想,只有封了侯,他才能名正言顺地娶鄂邑公主!

双方一拍即合,成交!

丁外人随后向鄂邑公主作了汇报,希望立上官安的女儿为皇后,鄂邑公主倒也乐见其成。很快,上官安的女儿上官氏顺利入宫,封为婕妤。没过多久,上官氏被封为皇后。

上官安成了正牌的国丈,被封车骑将军,桑乐侯。

这下子,上官桀父子权力大增。尤其是上官安,在老爹的光环下,他飘了。

他现在是皇帝的岳父,父亲是政界的二把手,上官家一跃成为当时的顶级豪门。由于空前得势,上官安越发骄横淫逸。

自己的愿望已经达成,下面该兑现对丁外人的承诺了。

上官桀父子虽然炙手可热,但上面还有一个霍光。要给别人封侯,绕不过他。

上官安又一次找到了霍光,替丁外人讨要列侯的封赏。

不料,霍光再一次拒绝了他,任凭上官安软磨硬泡,霍光就是不答应。

无奈,上官桀决定亲自出马,结果同样碰壁而回。霍光的理由是,丁外人既非刘姓宗亲,也未建过任何功勋,高祖皇帝定下来的规矩,谁都不能打破。

好吧,既然封侯不行,给个光禄大夫的职位总可以吧?给我点面子好不好?

霍光还是摇摇头。

不肯、不肯,还是不肯,一点面子都不给。

上官桀感觉自己面子上有点挂不住了。自己如今也算是皇亲国戚了,同样是托孤大臣,凭什么你霍光在朝廷中独揽大权、居于众人之上?

上官桀妻子的父亲很喜欢一名大夫。有一次,这人擅自跑到殿上,被捉拿下狱,按律当处以死罪,给鄂邑公主献马二十匹,这才免去了他的死罪。

事情虽然了结了,但上官桀心里很不服气,开始怨恨霍光不近人情。

而接下来这件事,进一步加深了上官桀与霍光的矛盾。

上官安仗着自己是皇帝的老丈人,与丁外人勾结,干了很多不法之事。时任京兆尹的樊福对二人的不法行为经常进行干涉,两人心生怨恨,找了个杀手杀死樊福,并把杀手藏在了鄂邑公主家里。

鄂邑公主家正好在渭城县,而县令正是被武帝表扬过的胡建。

这里有必要翻一下胡建的简历。

他本是武帝时的一个小官,虽然身份低微,但为人刚正不阿,敢于和黑恶势力作斗争。他在任守军正丞期间,监军御史为谋私利,私自将军营的墙打通,与社会上的人做买卖。

监军御史此举违反了军纪,但构不成犯法,胡建决定先斩后奏,他特意选了一个校阅的日子,把监军御史当场逮捕,宣布了他的几条罪状,然后斩首示众。

全军震动!

案件报上去,胡建非但没有被惩罚,反而得到武帝的高度赞扬,胡建因此一鸣惊人。

此时的他,正担任渭城县令一职。自己的辖区内发生了命案,胡建不敢怠慢,立即派兵包围了公主的府邸,搜捕刺客。

鄂邑公主不但不交出刺客,反而还唆使家奴驱赶胡建派来的士兵,事后又倒打一耙,告胡建欺负公主,杀公主家奴,箭射公主府。

这就有点过分了。

好在霍光知道其中的曲折,对胡建暗中保护,使得公主的恶状没有告成。

上官桀并不打算放过他,趁着霍光因病休假的空当,下令逮捕胡建。胡建得知消息后,愤懑自杀。

霍光回来后,脸色很不好看,这是赤裸裸地践踏法律!

霍光与上官桀两位大佬闹矛盾,立刻在朝廷引起了震动。消息传到燕国,燕王刘旦坐不住了,他派人送了大量金银进京,送给鄂邑公主及上官桀父子等人,秘密协商。

为了配合燕王刘旦的行动,上官桀父子秘密记录霍光的过失,发给刘旦,让他上书告发霍光,并替丁外人求侯爵之位。

刘旦大喜,上书说:子路的姐姐死了,一周年后他还不脱掉丧服,孔子批评他。子路就说,我生活不幸,没有兄弟,不忍心脱掉为姐姐穿的丧服。所以说,看一个人的过失,就可以知道他是否仁义。现在我和陛下只有长公主一位姐姐,陛下既然让丁外人侍奉公主,何不给他赏一个侯爵?

小皇帝有点把不准,问霍光的意见,霍光还是坚持不同意。

既然你不仁,那就休怪我不义了。

上官桀父子与燕王刘旦很快达成统一战线,一场针对霍光的阴谋如同无形的网,正在悄然张开。

这一天,正逢霍光休息,小皇帝刘弗陵的案头出现了一封奏章,署名是燕王刘旦,其中痛斥霍光的一系列违法行为:

霍光出去检阅军队时,命人清道,驱赶行人,还让人为他提前准备饮食,排场和皇帝一样,这是典型的僭越;

霍光任人唯亲,杨敞并无功劳,只因他以前给霍光当过侍卫,就被提拔为搜粟都尉。另外,霍光还擅自调动校尉到大将军府,目的不纯;

霍光大权独揽,为所欲为,我担心他会做出不利于皇上和朝廷的举动,因此我愿意交出燕王的印玺,进宫护卫在皇上左右,监督奸臣,以备不测。

上官桀等人信心十足,刘弗陵只是个小孩子,遇上这样大的事,必定会惊慌失措。而他所能信赖的,除了霍光,就只有自己了。小皇帝一定会召见自己,到时候自己和桑弘羊等人再添把柴,这么一火上浇油,小皇帝必定会倾向于自己。

只要小皇帝流露出严查霍光的意思,自己立刻部署抓人,来个先斩后奏!

在上官桀的主持之下,计划进行得有条不紊。

只要到了明天,一切终将见分晓!

第二日上班时,果然不出上官桀所料,所有人都在热烈讨论此事。霍光也知道自己被举报了,匆匆赶来,但他毕竟是被告,不方便进去,只好很自觉地待在画室之中,等待皇帝处置。

所谓画室,是参加朝会之臣待命的地方。

刘弗陵上殿后,见霍光不在队伍中,便问:大将军在什么地方?

上官桀说:因燕王控告大将军的罪行,所以他不敢进殿。

刘弗陵说:召大将军进殿!

霍光一进殿,没有着急为自己辩解,先将官帽摘了下来,俯首跪地,向刘弗陵认罪。

哪知,刘弗陵竟挥一挥手,让霍光起身,道:大将军请戴上帽子,朕知道这奏章是假的,大将军无罪。

霍光猛地抬头,问:陛下如何得知?

不仅霍光惊讶,所有人都愣愣地看着小皇帝刘弗陵,只听刘弗陵道:大将军去广明校阅郎官,这是最近的事,选调校尉以来,也才不到十天的时间,燕国山高路远,怎么可能这么快就知道这些事?况且,大将军如要谋反,还用得着选调校尉吗?

小皇帝话音刚落,所有人都睁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看着小皇帝。刚刚那些话,是这位稚气未脱的小皇帝口中说出来的吗?不可能啊!

众人还未从惊讶中回过神来,就听见刘弗陵话音一转,又道:速去缉拿上书诬告大将军之人!

谁是那个诬告霍光的幕后推手?

只有上官桀!

见刘弗陵大有誓不罢休的意味,上官桀连忙道:陛下,不过是些流言罢了,区区小事,用不着穷追不放……

刘弗陵打断了上官桀的说辞,道:诬告大司马大将军,此人胆大包天,背后必有指使之人,怎么会是小事?此事必须严查到底,看看到底是谁在背后煽风点火?

上官桀等人已是面色苍白,浑身冒冷汗。

后来,上官桀的同党中有人对刘弗陵说霍光的坏话,刘弗陵立刻怒斥:大将军是重臣,先帝托付他辅佐朕,谁再胆敢诬蔑大将军,立刻问罪!

自此之后,上官桀及其党羽再也不敢在昭帝面前攻击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