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一章
神出鬼没的暗礁

1866年发生了咄咄怪事一桩,大家或许还记忆犹新吧,没人给出解释,也无法给出解释。甚嚣尘上的谣言令港口居民忐忑不安,内陆民众则兴致勃勃,而海员尤为胆战心惊。先是欧美两地的商人、船东、船长、各国海军的军官,接着是欧美各国政府,全都高度关注此事。

最近这段时日,好几艘船在海上遇到了“庞然大物”,那是一个长长的纺锤形物体,时不时发出磷光,体形比鲸鱼大得多,速度也要快得多。

好些船只的航海日志不约而同记录下了类似见闻,关于当事物体或者生物的细节竟然出奇一致,包括它的结构、它难以置信的速度、它惊人的动力,还有它似乎具备了活物的特质。如果它是某种鲸类,那它的体型超过了迄今为止科学已经分门别类、盖棺定论的所有品种。无论是居维叶(1)、拉塞佩德(2),还是迪梅里(3)先生、德·卡特法热(4)先生都不会认可天底下存在此等怪物—除非亲眼所见,除非让这些学者真真切切看到。

针对不同情况下得到的观测数值,我们不妨取个折中值—去掉保守的估算,认为这个物体只有两百英尺(5)长,撇开夸张的描述,说它足足有一海里宽三海里(6)长—我们可以确信,这个巨物远远超过鱼类学家已知的体积—如果它存在的话。

它确实存在,这点不容置疑,而人类的大脑总爱奇思妙想,我们自然可以理解这个超自然现象在世界各地掀起的激昂群情。也有人斥其为无稽之谈,但还是断了这种念头吧。

事实上,1866年7月20日,加尔各答-布纳奇航运公司的希金森总督号汽船在距离澳大利亚东海岸五英里的地方遇到了正在移动的巨物。贝克船长起先以为那是一处不知名的珊瑚礁;他甚至打算据此推算出它的确切位置,就在此时,不知名物体喷射出两股水柱,伴随着嘶嘶声直冲一百五十英尺高空。除非这个珊瑚礁下方存在间歇泉,否则希金森总督号邂逅的肯定是某种海洋哺乳动物,它的鼻孔能喷射出混合了空气和蒸汽的水柱,只是这种动物目前还不为人所知。

同年7月23日,西印度-太平洋航运公司的克里斯托巴尔-科隆号也在太平洋海域观察到了类似景象。可以说,这条离奇的鲸鱼以惊人的速度从一个地方游到了另一个地方,因为希金森总督号和克里斯托巴尔-科隆号的目击报告仅相隔三天,而两艘船在地图上相距七百多海里。

两周之后,两千海里之外,在美洲大陆和欧洲大陆之间的大西洋上,相向而行的国营航运公司的赫尔维蒂娅号和皇家邮船公司的香农号分别报告了这个怪物出现在北纬42°15′西经60°35′。根据两艘船同时给出的目击报告,可以推断出这个哺乳动物的长度至少超过三百五十英尺,尽管香农号和赫尔维蒂娅号全都足足有百米长,但还是略逊于那个生物。经常出没在阿留申群岛的库兰马克岛和乌姆居里克岛附近的鲸鱼能达到的极限长度也从未超过五十六米。

各地报告纷至沓来,横渡大西洋的客轮佩雷尔号传来最新目击消息,英曼航线的轮船在行驶到埃特纳火山附近时与怪物擦肩而过,法国护卫舰诺曼底号的军官起草了一份报告,克莱德爵士号上的菲茨-詹姆斯海军参谋给出了一份非常精确的方位数据,凡此种种令舆论激动万分。在那些性子轻佻幽默的国家,人们拿这桩怪事取笑逗乐,但那些严肃又务实的国家,比如英、美、德,却对此深表忧虑。

各地大城市,所到之处,怪物成了时髦话题;咖啡馆在谈论,报纸在嘲笑,剧院在演出。谣言四起,越传越邪乎。鸭子得了机会可以产下各种颜色的蛋。(7)报刊旧事重提—还不带重样的—所有幻想出的巨型生物,从出没于北极海域、闻风丧胆的白鲸莫比·迪克(8)到大海怪克拉肯,传说它的触手可以缠住五百吨位的大船,将其拖入海洋深处。他们甚至翻出了古代记录,还有亚里士多德和普林尼的看法,这些材料全都认为怪物的的确确存在,然后是蓬托皮丹(9)主教在挪威的见闻,保罗·埃格德(10)的叙述,最后是哈灵顿先生的报告,其可靠的品质不容置疑,他明确表示曾于1857年在卡斯蒂利亚号上目睹这条巨蛇,而在此之前它只出现在古老的宪法号活动的海域。

于是,学术团体和科学报刊内部分裂为“笃信派”和“质疑派”,开启了无休无止的论战。怪物这个话题点燃了众人的激情。在这场值得铭记的舆论大战中,主张科学的记者为了对抗主张超自然的那派,掀起了一轮轮的笔墨攻势;更有甚者,还洒了两三滴血,一切的由头是怪物海蛇,没承想发展到最后竟然是人身攻击了。

论战持续了六个月,两派皆有胜算。巴西地理研究所、柏林皇家科学院、不列颠科学协会、华盛顿史密森学会发表了重要文章,《印度群岛》、穆瓦尼奥修道院长的《宇宙》、皮特曼的《讯息报》纷纷展开讨论,法国和国外的大报辟出了科普专栏,而小报热情高涨、毫不倦怠地一一进行反击。那些支持海怪说的作家个个才华横溢,把反对派常挂在嘴边的林奈(11)名言也拿来戏仿,坚称“自然不会犯傻”(12),并告诫同时代的人们不要背离大自然,要承认克拉肯、海蛇、莫比·迪克确实存在,还有其他谵(zhān)妄水手的臆想。最后,在一篇十分可疑的讽刺文章中,编辑部最为德高望重的编辑一锤定音,像希波吕托斯(13)回绝了继母的爱恋那样抛弃了怪物,并在哄笑中结果了它。幽默战胜了科学。

1867年的最初几个月,海怪这件事似乎已乏人问津,也不太可能死灰复燃,然而一连串最新发生的事情又摆到了公众面前。这不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而成了一个需要避免的真实的、严重的危险。问题呈现出了另一面。怪物摇身一变成了一座岛屿,一块岩石,一块礁石,但这块礁石会逃逸,它捉摸不定、变幻莫测。

1867年3月5日夜间,蒙特利尔海洋公司的摩拉维亚号在北纬27°30′西经72°15′处,右舷后半部分撞击上一块岩石,但所有地图都没有标示过这片海域有岩石。在风力和四百马力的联合作用下,它以十三节(14)的速度向前行驶。要不是船体质量过硬,摩拉维亚号就会被撞开一道口子,那毫无疑问就要葬身海底了,连带着船上二百三十七名来自加拿大的乘客也会一同遇难。

事故发生在早上五点左右,天已经亮了。值班人员冲到船尾。他们全神贯注地观察海面。什么也没看到,除了六百米开外的地方突然出现了一个强烈的漩涡,就好像海面被狠狠敲打过。摩拉维亚号似乎没有遭受到明显的损坏,在记录下漩涡的精确位置后,船只选择继续前进。它是撞到了水下岩石,还是沉船的巨大残骸?不得而知。但是,船被拖回船坞进行检修时,一部分的龙骨却已经断裂。

兹事体大,但也可能像其他很多事一样被人淡忘,要不是三周后在同样的情况下发生了同样的事。只是这次碰撞事故的受害船舶的国籍及其所属公司的声誉起到了加成作用,一时成为了轰动事件。

英国船东肯纳德的大名,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聪明的实业家于1840年在利物浦和哈利法克斯之间建立了邮政服务,发家靠的是三艘四百马力、一千一百六十二吨位的木质外轮船。八年后,公司添置了四艘六百五十马力、一千八百二十吨位的船,再过两年,两艘功率和吨位更大的船只加入船队。1853年,肯纳德公司再次获得邮件运输的特许经营权,于是接连添置了阿拉伯号、波斯号、中国号、斯科舍号、爪哇号、俄国号,这些速度一流、体型庞大的船只继大东方号之后,游弋在各大洋上。因此,到了1867年,公司拥有十二艘船,其中八艘是外轮船,四艘是螺旋桨船。

我之所以简单地罗列一下细节,是为了让每个人都知道这家以高明管理闻名于世的航运公司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家越洋海航企业以灵活熟练的手腕经营业务,生意蒸蒸日上,无人能及。二十六年来,肯纳德的船只横渡大西洋两千次,从未错过一次航程,从未有过延误,从未丢失过一封信,从未发生过一次人命,或者损失一艘船。尽管法国的竞争对手咄咄逼人,正如近年来官方文件中的一份声明所说,乘客仍一如既往选择肯纳德航线,而不是其他。因此,当肯纳德旗下一艘最漂亮的轮船发生事故时,这种爆炸性新闻自然惊掉了每个人的下巴。

1867年4月13日,海面晴好,风向适合,斯科舍号位于西经15°12′北纬45°37′。它在千级马力的推力作用下以十三点四三节的速度航行。水车状的轮盘井然有序地敲击大海。吃水高度为六点七米,排水量为六千六百二十四立方米。

傍晚四点十七分,乘客正聚集在大厅里用餐,斯科舍号的船体发生了一次不太明显的震动,位于船侧后半部,轮子稍后一点的位置。

斯科舍号没有撞击到什么东西,它是被某个锐器而非钝器给击中了。撞击似乎不值一提,船上的众人并不担忧,要不是跑到甲板上的水手大叫大嚷起来:

“我们在下沉!我们在下沉!”

起初,乘客惊恐不已;安德森船长赶紧跑来安抚。事实上,危险并非迫在眉睫。斯科舍号拥有七个独立的密闭舱,就算漏水,它照样可以安然无恙地继续前行。

安德森船长立即下到底舱。发现汹涌的海水正灌入第五个密闭舱。幸好这里没有锅炉,否则船就要熄火了。

安德森船长下令立即堵上破口,一名水手潜入水中观察破损情况。片刻之后,他发现船体上有一个两米宽的大洞。当下是没法堵上了,斯科舍号只能拖着半沉的轮子继续它的旅程。此时它距离克利尔角三百英里,轮船终于驶进公司码头时,已然晚点了三天,利物浦总部正急得焦头烂额。

接着,工程师开始检查船坞中的斯科舍号。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吃水线以下两米半处有一道规则的裂口,呈等腰三角形。撕开的口子干净利落,只有冲角才能达成这样的效果。此等锐器想必是采用了非常规的淬(cuì)火手法,因为它在巨大冲力的作用下,划破了四厘米厚的钢板,还能全身而退,这简直不可思议。

就是这根最后的稻草又一次煽动起公众舆论。自那之后,但凡某起海难无法确定原因,就把罪名推到怪物头上。这个传说中的动物成了所有沉船事故的罪魁祸首;不幸的是,数据相当可观,必维国际检验集团每年会收到三千份船损报告,而其中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又杳无音信的轮船或帆船数量不低于两百艘!

现在,这头“怪物”被控—无论公正与否—需要对这些失踪船只负责,多亏了它,各大洲之间的交通变得越来越危险,公众明确表达了切身诉求,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铲除掉这头可怕的鲸鱼。


(1)居维叶(1769—1832),法国自然历史学家,被称为“古生物学之父”。

(2)拉塞佩德(1756—1825),法国自然历史学家,补充了布丰的著作《自然通史》。

(3)迪梅里(1774—1860),法国动物学家,曾任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解剖学教授。

(4)德·卡特法热(1810—1892),法国动物学家、人类学家。

(5)1英尺约等于0.3048米。

(6)1海里约等于1852米。

(7)法语中,canard既可以指“鸭子”,也可以指“小报”,鸭子生出各种颜色的蛋,引申含义是“小报可以撰写各种小道消息文章”。

(8)美国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小说《白鲸》中那条遭到众人围捕的鲸鱼的名字。《白鲸》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9)蓬托皮丹(1698—1764),丹麦神学家和作家。

(10)保罗·埃格德(1708—1789),丹麦传教士。

(11)林奈(1707—1778),瑞典植物学家、动物学家和医生,他奠定了现代生物学命名法二名法的基础,是现代生物分类学之父。

(12)林奈曾说,la nature ne fait jamais des sauts,意为“自然不会跃进”。凡尔纳此处玩了一个谐音梗,saut(跃进)和sot(傻子)同音。

(13)他是雅典王忒修斯与阿玛宗女王的儿子,崇拜贞洁的狩猎神阿耳忒弥斯,拒绝与凡人女性交往。因此招来了爱神阿佛洛狄忒的愤怒。爱神使希波吕托斯的后母淮德拉对他产生了强烈的爱情。淮德拉向希波吕托斯求爱,被希波吕托斯拒绝后羞愧自杀,她临死前向丈夫诬告希波吕托斯企图玷污她。

(14)航速单位,1节等于每小时185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