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
一个人生了嘴巴,话是不能不说的。就以哑巴而论,他虽然不会说话,然而他还是要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并且做着指指点点的手势,用以表达他的感情和意见。
人是不能不说话的,但是,有的人说起话来,娓娓动听,使人听了全身的筋骨都感觉到舒服;有的人说起话来,锋芒锐利,像是一柄利刃,令人感觉到十分恐惧;有的人说起话来,一开口就使人感觉到讨厌。所以人的面貌各个不同,而人的说话,获得的效果,也正像面貌的各个不同一样。
说话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们天天都在说话,并且不见得我们是会说话的。我们说了一辈子的话,试问有几句话是说得特别好的?我们对人家说话,是不是每一句都能使人家心服?我们对人家办交涉,是不是自己能够完全占得了胜利?“辩士的舌锋”“三寸不烂之舌”这种赞词,完全是对于说话的人的称赞。然而,我们的说话,是不是句句都能获得这种称誉?照这样看来,就可以知道我们的说话,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虽然说,我们并不想去做辩士和说客,我们并不需要犀利的舌锋;但是,我们要知道,人的一生,不外是言语和动作。我们除了动作之外,就是言语。我们不能终身不说话,一切的人情世故,一大半是在说话当中。
我们的话说得好,小则可以欢乐,大则可以兴国;我们的话说得不好,小则可以招怨,大则可以丧身。所以,古人说的“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话真是不错的。我们虽然手里并不执着国柄,所以我们的说话,不会去负着“兴邦”或是“丧邦”的责任;可是,我们也不能不顾到“欢乐”或是“招怨”方面,不能不顾到把事情“办成”或是“办毁”方面。我们要顾到这一点,那已是不容易的了。
二 说话不见得比写文章容易
大家以为说话是容易的,做起文章来,那才不容易呢。这一句话,在我看来是不大对的。因为,一般人的见解,以为说话是个人要说的,不管大人或是小孩,不管文明人或是粗野人,因为时时刻刻都要说话,所以说话是不觉得困难的。至于写文章那就不然,不是张三、李四每一个人都能行的,因此就觉得说话容易而写文章困难了。其实,说话未必比写文章容易,因为写文章是写了可以修改的,一句话说了出来而要加以修改,那是比较困难的。写文章写了几句,可以搁下笔构思,你去想了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都不要紧的,而对人说话,那就不能如此。所以说话不见得比写文章容易。
文章写不来,就得研究、学习;说话和写文章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也得研究、学习。有的人写起文章来很好,可是要他向人家说话,那就吞吞吐吐,像是有口吃病的;这也正像有的人说起话来滔滔如流水而不会写文章一样的。写文章可以写得如流水行云般的顺适,也可以写得“佶屈聱牙”的读不上口,然而这终是文章;因为文章有古文和白话文的分别,还有读起来叮叮当当、声调十分好听的韵文以及写情达意的散文。可是,不论古文和白话文,不论韵文和散文,不管哪一种文体,总是文章;而说话就不行,说话一定要用现代的口语。
如果我们现代的说话,夹上“伙颐”“沉沉者”,或者是“兀的不人么也哥”这样的古人的话,那就不行了。所以在文章里用一些古奥的东西,或是写得不大自然,还是不太要紧的,还是可以成为功力派的,说话如果也有了功力派,你瞧,那还成为什么样子!
三 拉长了面孔不好,可是嬉皮笑脸也不行
说话有正经的和随便的两种,所谓正经的,大都是拉长了面孔说话的;所谓随便的,大都是带些嬉皮笑脸的态度来说话。比方,牧师的说教、法庭的审判、会议的发表意见,这都要求十分庄重严肃,拉长了面孔说话。这种拉长了面孔说话,有时是可以先期准备好了的。至于和朋友的谈天,上下古今,东西南北,大至宇宙,小及蚂蚁,可以零零碎碎,也可以成为整个的,这种带些嬉皮笑脸的态度,那是不能先行准备的,完全是将话搭话,随机应变。
正经的说话,当然是拉长了面孔说的时候居多数;然而也并不一定完全要拉长了面孔。因为拉长了面孔,使得听者严肃而拘谨起来,在听者是一件感到不大舒服的事情。如果完全嬉皮笑脸,那又失之庄严,人家也就要不当一回事了。所以,在说话的时候,能够在庄严之中带些轻松的话,能使有时在十分的拘束之中,也可以自由随便地透一口气,这是最要紧的。
可是在庄严的态度之中,到了怎样的地步便得插进些轻松的话呢?这倒并没有什么一定的公式,全在说话的人自己去神而明之。同一个意思,同一句话,会说话的人说起来,听者眉飞色舞,全身的筋骨都感到了舒服;不会说话的人说起来,听者就要头昏脑涨了。
四 自己要乖巧
说话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做文章容易闯下大祸来,像元明清三朝的文字狱,使得后世的读史者,把舌头伸出口外而缩不进去。可是,说话也是很容易闯下大祸的,所以俗语说“祸从口出”。你如果说话不当心,招人之忌,这事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我们不要以为会写文章的人易于闯下大祸来,就是不会写文章的人,也会因说话不慎而闯下大祸来的。
“金人三缄其口”,意思就是告诉大家说话要当心。可是,我们缄口不言,事实上也是做不到的,那我们说话的时候,唯有十分的当心了;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说话的时候,要自己乖巧而已。怎样说话才算是乖巧呢?这话是不容易回答的。不过,我们把说话的技巧严加训练,使说话不要专门从正面去表现,可以从侧面、反面或是夹缝里去表现,这便是一种说话的技巧。例如: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史记·滑稽列传》)
照上面的一段记载看来,楚庄王既下了命令,说是“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那么,以马谏的臣子,如果用正面的话去直谏,楚庄王不但不纳,而且谏者也徒然地牺牲了性命,这举动便不是智者所肯为的。而优孟用了反面的话来讽谏,终于达到了讽谏的目的,这便是一种乖巧说话的技巧。我们碰到说话发生困难的时候,这种技巧是十分用得到的。
不要说为了避免发生性命的关系而说话须乖巧,其实,我们和朋友们随便闲谈,有时也会因为某句话而引出了事端,小则唇枪舌剑,弄得两面不欢;大则彼此绝交,弄得结成仇恨,所以我们即使在随便的闲谈之中,乖巧也是不能不有的。
五 要张开了眼睛说话
我们在说话的时候,最要紧的是不可闭着眼睛瞎说。虽然在说话的时候,谁都没有把眼睛闭着,可是你虽然张开着眼睛,但如果没有把事理看得清楚,或是没有把说话对象的态度认清,环境认清,这说话仍旧是等于闭着眼睛一样。讲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经验,最好我们是闭着眼睛,人家做好做歹完全不关我的事,俗话讲“风声雨声不吱声,度此一生;国事家事不问事,平安无事”,那我就不会惹出是非来了;可是说话则不然,你闭着眼睛,是非就在这里弄了出来。比方说像法官的判决案件,为什么要一审再审?为的是把这案件弄得清楚,然后判断下去可以没有冤狱,可以使两方都甘心承认。要是不把事理弄清楚,贸然地判决下去,这等于是闭着眼睛审官司,原告被告,不管是哪一方面胜利,都是不能甘心向你折服的。
就以我们普通的谈话而论,我国有一句老话,叫作“对得意人勿讲失意话”,这真是有经验的处世之谈。比方,有人走马上任,大家都是笑容可掬地在恭维,你混在中间,畅谈着一般污吏的下场和丑相,这不要说当局者难受而对你不高兴,就是周围的人,谁都要当你是精神病患者。客气些大家不睬你,不客气些会群起而攻之,你就做了众矢之的了。
现在,我再来引一则故事在下面:
姑苏才子唐伯虎,他很看不起住在他家对门的那户人家。因为那户人家并不是世代书香,而是在半途上发迹的缘故。他们家里有一位老母亲和五个儿子。
有一天,这五个儿子为母亲祝嘏。亲朋毕集,热闹非凡;只因不是书香人家,在这祝寿之中,少有文墨的点缀,未免是美中不足。这时候大家想起对门的唐伯虎是一位才子,如果能够有他在这里书赠一些什么,那一定可以增光不少。正在这样想的时候,唐伯虎居然备了一些薄礼,前来庆寿了。那户人家的主人,自然是十分的高兴,就是许多亲友,也是十分的高兴。
在席间,大家请他题诗了。唐伯虎毫不推却,立刻拿起笔来,第一句写的是“对门老妪不是人”。第二句尚未写下,主人亲朋,个个都对他怒目而视了;因为今天祝嘏,大家应该十分快乐,说着吉利话才对,现在请他题诗,他竟骂起人来,这怎么会不惹人愤怒呢?因为他是有名的吴门才子,所以大家只是怒目而视,不以非礼举动对他,准备看他第二句怎样骂法,然后再来发作。但是,唐伯虎一看周围的环境,知道骂人骂下去一定没有好结果,不能不使大家的情绪缓和一下,所以第二句接下来写了“西方王母转凡身”。这样一写,主人亲朋,个个面现笑容,觉得他真不愧是才子,把第一句骂人的话,也变成为不是骂人的话了。可是唐伯虎是善于作弄人家的,他感觉到周围的人都在啧啧称赞的时候,所以第三句的诗题为“生养五子俱做贼”。这可不对了,又使大家的情绪紧张起来了。因为大家觉得他先前骂人家的母亲,现在再骂到人家的儿子,把一家人都骂到了,这一腔的怒火,势必要爆发出来了。但是,大家还是暂时地忍耐着,看他末一句究竟怎样题。唐伯虎感觉到大家的怒火立刻就要爆发了,因此第四句题为“偷得蟠桃奉母亲”。这一来,又把大家的情绪缓和了下来,大家都觉得他真是一位才子,用着像一种骂人的口吻,写出了一首极好的祝嘏诗。
在上面的一段故事中,唐伯虎并不是真心来给他所看不起的老妪祝寿的,要骂一下那位寿婆,倒是他的真心。可是,他看了周围的环境,知道骂了人不会有好处,所以虽然脱口骂了出来,还是立刻改变口吻,使已经骂出的话也成为不是骂人的话,因为他是才子,所以能够有这样的灵敏的手腕。
再引鲁迅《立论》一文: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准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难!”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
“一家人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到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说谎,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该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啊!您瞧!多么……哎哟!哈哈!Hehe!hehehehehe!’”
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说话是不能闭了眼睛说的,要时时观察对方,认清环境。
六 了解说话的基本特点
由于说话往往是即兴的、随意的、脱口而出的,对话的双方都不能有更多的思考余地。因为交谈对象就在眼前,说话的人可以用手势、表情之类的东西,以帮助表情达意。说话作为交际之具,叫作“谈话体”,现代的时髦词叫“口才学”或“口语”,和“书面语”是不同的。说话要求句子短小,结构简单,修辞性附加语少,不讲究完整的规范;说话中零句多,整句少,连词、介词、动词常常省略;句式松散,停顿较多。如:
书面语:他买了一本缺一页的书。
谈话语:他买了一本书,缺一页。
A:推销员吗?
B:是的。
A:会说英语吗?
B:会。
A:什么时候来的香港?
B:二十年前。
说话是面对面的交际,话题可多变,表达要准确,可借用语调、轻重音、语气词及表情和姿态等表情达意。由于不同的交际需要,产生了不同的语体,即:说话——对话体、讨论——辩论体、演讲体。美国语言学家马丁·裘斯把美国英语分为五种口语语体:
1.冻结体 是最慎重、最高雅的言语变体,适用于重大的事件。
2.正式体 适用于一般较重要的场合和严肃的事情。
3.商量体 用于平凡的、日常的目的。
4.随便体 用于朋友之间无拘无束的交谈。
5.亲昵体 用于关系亲密的人的私下谈话。
在我国,将口语分成三种不同的语体:在亲朋之间使用的正常口语;在一般交际场合使用的正式口语;在特别隆重的场合使用的典雅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