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谁是我们的敌人!
- 能杀人,会种地,这个崇祯很给力
- 飞天小趴菜
- 2084字
- 2024-06-02 20:29:14
崇祯的一番话,让孙承宗和孙传庭两人都兴奋了起来。
对于孙承宗来说,陛下眼下并没有取消辽饷和剿饷的念头,也就意味着军饷暂时不会出现问题。
与建奴作战多年的孙承宗,对于流贼并不放在眼里。
只要军饷能有着落,他并不认为流贼最终能掀起什么大浪。
而对于孙传庭来说,他当然能理解征收两饷的不得已。
他真正害怕的,是这两饷变成了常例。
但刚才崇祯的话,让他彻底吃下了定心丸。
只要陛下能认识到两饷的危害,而且有在事情解决之后,停下两饷的决心,他的担心便再也不复存在。
见俩人的脸色都缓和下来,崇祯略感欣慰的同时,继续追问道:
“我们一直说剿贼,那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我们的敌人到底是谁?”
我们的敌人到底是谁?
这个问题让孙承宗和孙传庭在内的所有人都是一愣。
他们的第一反应,都觉得这不是废话嘛,敌人当然是那些可恶的流贼。
但崇祯严肃的样子,又让他们觉得应该不会这么简单。
可他们想了半天,还是没想到到底有什么区别。
难道流贼还能分个三六九等不成?
眼见大家都陷入沉思,崇祯也不着急,等着他们慢慢想。
过了好大一会儿,孙传庭抬头不确定的问道:
“陛下是想分化瓦解流贼吗?”
“没错!
爱卿可有何能教朕?”
见自己猜对了,孙传庭神情大为振奋。
“陛下,目前十几路流贼聚于荥阳,看起来声势浩大,但正所谓人数上百形形色色。
臣十几路流贼聚在一起,互相不服,暗中较劲,几乎是必然的。
我们可以派出细作,打探各流贼之间的龌龊之事加以利用。
只要方法得当,臣以为将其分化瓦解,甚至挑动其内讧也并非难事。”
孙传庭话音刚落,孙承宗便接着说道:
“没错,臣这些年虽赋闲在家,但也听到过一些消息。
那号称闯王的贼酋高迎祥,似乎是个落地书生。
而剩下的十几路贼酋则几乎全是庄户出身。
臣以为,那高迎祥就算表现的再平易近人,但他内心里对于其他的贼酋肯定也是看不起的。
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个方面想办法,分化对方。”
孙承宗话音落下,孙传庭又接着说道:
“孙大人说的有理。
而且除了高迎祥之外的十几路贼酋,虽然大部分都是庄户出身,但互相之间实力大小并不相等。
只要实力有强弱,中间必然相互鄙视或者不服的情况,我们完全可以利用。”
......
孙承宗和孙传庭两人刚才还因为两饷的事情针锋相对。
但这一会儿的功夫,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就讨论出来了一个如何分化贼酋的方案。
崇祯认真的推演了一番之后,发现他们的方案确实是挑不出什么毛病,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两位爱卿的一番探讨真是让朕大开眼界,有两位爱卿为朕参谋,保愁流贼不平?”
“臣惶恐!”
“哈哈哈,两位爱卿不用谦虚,你们的方案确实很好,很有实用性。
不过......”
“不过什么?“
没让两个人等太久,崇祯接着说道:
“不过,两位爱卿还是没回答朕刚才的问题。
谁,是我们的敌人?”
见崇祯又把这个问题抛出来,两人对视了一眼之后,一齐躬身。
“臣愚昧,还请陛下赐教。”
两人又把问题抛回来,崇祯也不以为意。
“爱卿可知道,流贼的兵力从何而来?”
崇祯的问题抛出来之后,两人对视了一眼,然后孙承宗出列说道:
“回陛下,据臣所知,流贼的兵力来源主要有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本是贼酋的同乡或者好友,这一部分一般是流贼的绝对核心。”
说到这里,孙承宗的脸色变得沉痛。
“流贼兵力的第二个来源,则是犯了错或者因为缺饷而逃散的官军。
这一部分人只要投奔了贼酋,都会被当成座上宾对待。
在流贼那里得到生活保证的他们,也成了贼酋战斗能力的主要保证。”
孙承宗说到这里,崇祯无奈的叹了口气。
“明明是朝廷官军,却从了贼,这是朕的过失啊!”
崇祯这话一出口,屋子里扑通跪了一地。
“陛下......”
崇祯却没让他们继续说下去。
“好了,不说这个了。
孙师你继续说吧!”
“好,流贼的第三个兵力来源,则是那些因为天灾或者税赋活不下去,而主动投贼的流民。
对于这部分流民,贼酋一般是来者不拒。
而这些流民因为没有任何战阵经验,投贼之后死亡率极高。
但只要能活过一两次战役,就会迅速成为老兵。
这一部分人,是贼酋的基本盘。”
见崇祯脸上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孙承宗便接着说道:
“流贼的最后一部分兵力来源,则是被他们裹胁的百姓。
流贼每到一处,就会裹胁大量的进姓。
这些百姓在流贼之中人数最多,但只是消耗品而已。
每逢与官军交战之时,贼酋就会逼近这些被裹胁的百姓替他们冲阵。
不求他们取胜,只要他们能消耗官军的精力及军械即可。
如果顺势还能打破官军的军阵部署,那就算是意外收获。
而到了形势艰难之时,这些被裹胁的百姓,就会成为他们的口粮。”
孙承宗分析完了流贼兵力的四个来源之后,崇祯凡里的悲凉更甚。
果然,哪个时代都不缺少能人。
崇祯相信,能看出来流贼兵力来源的人,肯定不止孙承宗一个。
既然能搞清楚对方的兵力来源,崇祯不相信他们想不到应对的办法。
可是最终,他们还是因为各种原因,要么以身殉国。
要么眼睁睁的看着神州陆沉。
比如孙传庭,前世的历史上,他在陕西做的事情,其实说白了,就六个字。
打土豪,分田地!
虽然他做的并不彻底,但无意之中他其实找到了治本之法。
但是最终,他得到了什么?
一次又一次的下狱!
崇祯强烈怀疑,最后一次的潼关之战,孙传庭根本就是在故意求死。
他找到了救世的办法,却没有人支持他!
大臣!
皇帝!
没有人站在他的身边支持他!
绝望之下,他选择了一条最惨烈的路!
以死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