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情况不妙!

“爱卿此言甚合朕心啊!

你说的没错,成祖皇帝的祖训是祖训,太祖高皇帝的祖训当然也是祖训。

到底应该听哪个祖训,就看他们自己的能力怎么样。

朕觉得这很合理!“

“臣只是一点拙见而已,不胜荣幸能为陛下分忧。”

崇祯和吴宗达两人正在君臣相和,温体仁马上就声说道;

“陛下,吴次辅之法实乃大谬也!“

“嗯,爱卿何出此言?”

“吴次辅的办法,无异于是在养蛊。

如果真按这个办法由着藩王们竞争的话,确实可以让藩王们把大部分钱财都拿出来。

但是,最终实封的那个藩王必定是兵强马壮。

正所谓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

大明境内要是真出了这么一位有钱有粮而且兵强马壮的藩王的话,就算陛下能容的下他,他自己敢相信吗?

所以,无论最终这个藩王是谁,假以时日,他都必定要反。”

温体仁刚一说完,候恂便接着说道;

“而且陛下也不要忘了其他的那些藩王,因为祖宗之制,各个藩王在地方上虽多有生事之举,总体来说也还算安生。

但次辅大人的这个办法,无疑于复活了他们早已被扼杀的欲望。

只要尝过了权利的滋味,他们又怎么可能会轻易的放弃?

臣敢拿脑袋担保,就算他们在所谓的竞争中输给了其他的藩王,他们也绝对不会甘心放弃已经拿到手的权力。

一旦陛下决定对他们动手,迎来的必然是无休止的叛乱。”

温体仁和候恂说完了之后,崇祯直接看向了吴宗达。

“刚才两位爱卿所言,吴爱卿可有应对之法?”

见两人把自己这个办法的弊端分析的淋漓尽致,吴宗达心里怒急,但脸上却丝毫不显。

“两位大人所言的弊端臣并不不论,但却也并非不能解决。”

“哦?

爱卿有何良策?”

“可使各藩王送世子入太学读书!”

吴宗达的办法,崇祯自己都不信。

不就是个质子嘛,真想干大事的人,谁还在乎这个?

再说了,藩王除了钱多粮多之外,最多的可就是儿子。

别说往京城送一个质子,就是送十个八个,只要真让他们募兵,他们也会毫不犹豫。

但崇祯并未指出来,而是夸道:

“爱卿此法甚合朕心!”

说完之后,他又看向温体仁和候恂。

“两位爱卿既能看出此弊端,相信一定有了解决之法,不知有何妙策可以教朕?”

虽然崇祯求教的姿态很真诚,但温体仁和候恂还是无奈的对视了一眼。

“陛下,只要藩王手里有了兵马,这个问题根本就无解。”

温体仁说这话的时候,候恂还在一边用力的点头。

看到两人愁的快要上火的样子,崇祯一下子乐了。

“候爱卿,你乃户部尚书,朕问你个问题。”

“陛下请讲!”

“藩王之中哪个最富?”

“自然是洛阳的福王!”

“爱卿以为,以福王现在的财力,他能拉起多少兵马?”

听到崇祯的问题,候恂只是在心里稍微一算,就绝望的说道:

“至少二十万!”

并没有关注候恂的绝望,他继续问道:

“那爱卿以为,以洛阳一年的税赋,能养多少兵马?”

“三万!”

候恂说完了之后,崇祯两手一摊:

“那不就是了,爱卿你在担心什么呢?”

崇祯这两手一摊,把屋里的三人都是摊的眼前一黑。

陛下您这个问题是从何问起的?

别说是温体仁和候恂,就连提出这个方案的吴宗达,都没明白他的脑回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见到三人脸上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疑惑,崇祯笑着说道;

“候爱卿刚才不是已经给出答案了吗?

以福王的财力,只要朕给他放开了手脚,他能瞬间拉起一支二十万人的队伍。

而且以朕对他的了解,凭他福王府的积蓄,养这二十万人马五年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

五年这个数字一出,就连吴宗达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他开始有点儿后悔自己提出这个方案了。

二十万兵马,五年时间,中间能发生太多事情了。

如果福王到时候真的造反,他就是第一罪人。

他只是想和温体仁一较高下而已,可不想亲手把皇帝给玩没了。

三人震惊的表情,崇祯尽收眼底。

“你们不用这么吃惊,福王府的实力比朕说的只多不少。

但就算他能养这二十万从马七年、八年,又能怎么样呢?

你们不要忘了,他是藩王,不是流贼。

他要造反,是需要大义名份的。

只要朕不给他大义名份,他就算又再多的兵马,又能怎么样?”

“陛下不可......”

这一次,是温体仁、吴宗达、候恂三人同时出声劝他。

崇祯却没给他们说下去的机会。

“你们是想说,就算朕不给他机会,他也会自己创造机会,对吗?”

听到崇祯的问题,三人沉重的点头。

“是!”

“你们有这份心,朕很欣慰。

但你们不要忘了,朕现在手里有两个最大的名份。

在这个名份用尽之前,除非他直接选择撕破脸,要不然他没有任何名份造反。”

“陛下您指的是.......”

“流贼和建奴!“

“这两个是我大明的心腹大患,在这两个心腹大患解决掉之前,不论他用什么理由,只要他选择造反,都会成为天下公敌。”

“可是流贼和建奴又能蹦跶多长时间?”

“以现在的情况,就算各个藩王全都拉起大军共同剿贼,朕以为至少也需要五年的时间。

而建奴,则至少需要十年之功!”

崇祯这话一出口,三人只感觉荒谬。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就算以目前的七万大军,最多三年,甚至两年,也足可尽灭流贼。

建奴则更是不足为虑,虽然自崇祯元年以来他们几次入寇,但都是突袭。

正面进攻的话,他们连关宁防线都突破不了,只要时局好转,大军尽出之下,足以一战而定。”

温体仁只是不相信他的判断,而候恂却是直接给出了自己认为的时间表。

崇祯听完之后,心里就是一沉。

哎,这已经是大明最顶级的精英了,对于局势的认知却如此的幼稚。

情况很不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