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知识产权合规与管理
- 郭桂峰 刘桂芝
- 1636字
- 2024-05-30 15:48:39
5.只写专利技术框架不写具体细节的专利交底,专利申请很难获得授权
很多发明人工作很忙,有了发明构思时,自己不想写书面的交底书或者只愿意写个发明框架,希望专利代理师能够帮助写技术交底书或者丰富完善这些技术交底书,专利代理师补充完善的技术方案申请专利时,可以授权吗?
大家都知道,在专利申请时,只需要文件格式正确、方案描述完整;但是专利要想授权,需要专利方案本身具有新颖性与创造性;新颖性也就是专利技术方案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新的,跟现有技术不一样;创造性是指专利技术方案跟现有技术不一样的地方并不是常规技术手段,而是能让人耳目一新,有一定创新高度的。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如果发明人只写框架不写细节,丢给专利代理师去处理后会带来如下结果:专利代理师看了技术框架后,在网上搜索一下或者在专利数据库中检索这些技术内容,将一些行业内的常规技术内容补充完善到这些技术框架中,形成所谓的技术细节,然后递交专利申请,发明人可能觉得原来给了1页纸,现在写了10页,这个代理师真不错。但是在专利审查时,审查员可能轻易就判定,这些技术细节都是现有技术,该专利没有新颖性、创造性而直接予以驳回。
很多领域,在技术发展没有出现新的技术革命之前,技术创新速度在逐步放缓,出现了所谓“微创新”;全球信息交流日益频繁导致技术信息不透明越来越少。因此,像十年、二十年前那样,粗略地公布一下专利技术框架就能获得专利授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专利申请需要发明人不但提供技术框架,而且更重要的是提供更详细具体的技术细节,往往在专利审查时,技术框架会被认为已经丧失新颖性、创造性,只有公布详细的技术细节,寻找创新产品与现有技术的微小差异点,才能让专利最终得到授权。从这个角度来看,发明人要想不白忙一场,让专利申请最终得到授权,就一定要在申请专利时提供详细技术细节。其实这种要求也并不稀奇,很多大型公司不但要求发明人撰写详细的技术交底书,甚至要求发明人准备发明方案的PPT,在公司内部的技术评审委员会面前现场阐述自己的详细技术方案,进一步判断技术创新性与技术价值。只有经过前期的严格筛选与准备,才能真正的获得授权且有较大技术价值的发明专利。
案例:某跨国公司,主营半导体设备,要求发明人做专利提案时,采用如下方式:
(1)首先要求发明人按照提案模板,撰写详细的技术交底书,交由内部的专利工程师进行专利性的初步检索,初步判断该专利提案的新颖性、创造性如何;筛选出有新颖性、创造性的专利提案,再统一交由外部事务所进行专利查新检索。
(2)专利工程师约发明人及外部事务所的专利代理师到公司内部举行发明内容的面谈交流会,由发明人准备PPT,详细讲解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具体细节,并展示产品样品与工艺流程,让公司的专利工程师及事务所的专利代理师充分理解该专利的技术构思和技术细节。在沟通过程中,专利工程师与专利代理师初步确定该专利的主要发明点,以及支持主要发明点所需要的技术实施例;询问发明人哪些技术实施例可以做到,启发发明人思考竞争对手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规避本公司专利;经过面谈交流后,让专利工程师与专利代理师全面了解专利提案的各种技术细节。
(3)事务所专利代理师根据面谈了解的发明内容再次补充查新检索后并撰写专利初稿发送公司内部专利工程师以及发明人,分别确认专利保护范围以及技术描述是否正确。
(4)事务所专利代理师递交专利申请并进行后续专利审查答辩,直至专利授权。
可以看到该公司将技术交底的沟通及保护范围的确定作为整个专利申请的最重要部分,我们通常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发明人的技术交底就是专利的这张“皮”,如果发明人提供一张“烂皮”,专利工程师及专利代理师所有的努力都会因为没有“皮”这个基础而如无根之萍。之前笔者听到某公司专利总监在分享他二十年的专利工作经验时说,公司专利工作,无非六个字——“好创意、好专利”;在发明人那边发掘好创意,然后布局出好的专利包,利用这些专利包,结合公司的市场定位及目标,或攻或守,为公司赢得最大的商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