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谎言心理学:严肃又有趣的测谎理论与实践
- 郑红丽
- 2045字
- 2024-06-06 12:32:20
1.3 陪审团
对于陪审团制度设立的原因,有些学者做了分析,认为是针对当时“神裁法”和立誓免罪的不足。关于“神裁法”,我们已经有所了解,它过于依赖宗教的力量。而所谓立誓免罪,则过于简单。所谓“立誓免罪”,主要适用于较高社会阶层的人,其可以通过发誓说自己没有犯罪来得到无罪的判决结果。不过这显然缺乏说服力,所以他需要找其他的人一起发誓,使得其可信度增加。而这些帮助一起发誓的人被称为“誓言助手”。“立誓免罪”的规则是:如果嫌疑人能够发誓,并能够召集一定数量的“誓言助手”共同发誓,那么他就有可能被免罪。“立誓免罪”是陪审团的早期形式之一,所以直到今天,陪审团仍保留着宣誓仪式。
到20世纪初,陪审团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已成为西方司法系统的核心。在刑事案件中,陪审团的主要职责就是定罪,也就是做出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的裁决,而具体量刑由专业法官确定。那么,在定罪环节,也就是判断嫌疑人是否有罪的环节,实质上是靠控(检察官)辩(辩护律师)双方向陪审团“讲故事”并举证,然后由陪审团评判谁讲的更可信的过程。
可见,陪审团的核心作用就是确定控方、辩方及相关证人的说法或“故事”的真实性。所以有些学者说,陪审团已成为初审法庭的“测谎仪”。
保护陪审团
首先陪审团是由普通民众组成,可想而知,如果排除其他考量,仅仅依靠自己的常识来担任事实的发现者,肯定能力不足。所以,一直以来,对陪审团能力和公正性的担忧和抱怨持续存在。有批评者收集了很多陪审团成员作出判断的理由:
“这个证人的非语言行为是自信,没有任何形式的视线闪躲”;
“被告显得很局促,满脸通红地否认参与犯罪”;
“作为死者的弟弟,他对自己姐姐死亡的事,反应明显违背常理”;
……
特别是美国种族因素对陪审团裁决的影响,让这一制度备受质疑。无数的研究以及确实的数据都证明,当陪审团都为白人时,对黑人被告明显不利。
其次就是专家证人。尽管陪审团制度有其合理性,但面对复杂、专业的情况则无法了解真相。最典型的就是关于轮胎磨损是否导致车祸的真正原因。陪审团成员几乎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所以他们的判断显然会有问题。因此,法庭将一些专业人士作为证人引入,也就是所谓的“专家证人”。与此同时,法院为了避免专家证人篡夺陪审团的角色,划定了基本规则来“保护陪审团”,即使专家证人在查明真相中更重要、更准确,都不能取代陪审团对案情事实进行综合判断,给出最后有罪与否的判决。
除此之外,我们在许多案例中还会看到,陪审团容易被一个聪明的骗子操纵,或者说一群聪明的骗子(如律师“梦之队”)操纵。一种极端的说法是:辩护就是向陪审团讲一个故事,陪审团觉得你讲得精彩,就会判你赢。
虽然陪审团在查明真相方面存在着不确定性,但是英美法系仍坚持此制度。因为陪审团由社会一般民众随机组成,同时陪审团也是本社区居民,也代表了本社区的价值和规范。陪审团所具有的社会和社区的正义力量让司法忽略了它在查明真相上的不确定性。所以陪审团是一个不需要证明自己测谎有多准就可以定罪的测谎仪,而正是这一点使其从测谎实践的历史中脱颖而出。也让它有能力对其他测谎仪评头论足,即使它可能更容易出错。因为它是最后的仲裁者!
陪审团与测谎仪
早在1930年,一项刑事案件审判中,新生的指纹鉴定技术表明此案初审的陪审团意见是错误的。但法庭排除了此项技术结果,理由是它挑战了陪审团的权限,因为对于最终问题——被告是有罪还是无罪,最终的仲裁者是陪审团。而当指纹鉴定技术变成测谎技术时,这种矛盾更加尖锐。因为测谎仪本身就是用来确定某人是有罪还是无罪的,它与陪审团太相似了。所以,测谎仪在法庭上并不讨喜,甚少被直接作为证据使用。在法庭上,针对测谎仪,法官最常对陪审团发出的警告如下:
陪审团的女士们、先生们,测谎仪相关的问题没有纳入本案中。已确定,在本案的审判中不接受测谎仪作为证据。
有意思的是,还有人专门研究过陪审团成员对测谎仪的看法,不过使用的是模拟陪审团——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学生模拟陪审团成员。研究要求成员在四种证据的基础上给出裁定:
1.法庭证据(在被害人公寓发现的毛发样本和指纹与嫌疑人相符);
2.医学证据(现场发现的精液与嫌疑人相符);
3.证人证言(一位目击者作证说他看见嫌疑人离开了被害人所在的那栋建筑,并且嫌疑人似乎在他的夹克里藏了东西);
4.测谎证据(表明嫌疑人有罪的测谎测试结果)。
研究的结果一点都不令人意外,陪审团成员总体上认为最后一项证据,即测谎证据最不令人信服。
很多法官(如谢弗案,见第十四章)也明确表示:之所以排斥测谎结论并不一定是因为觉得它不准确,而是它特有的“神秘色彩”可能会对陪审团有着无法控制的影响。
而所谓的“神秘色彩”则来自测谎仪在流行文化中的广泛传播。在电影、电视、小说(特别是科幻小说)中,测谎仪往往被塑造成绝对可靠、客观、法律上可接受的技术形象。可以说,在法庭之外,测谎仪是相当成功的。当社会上出现一些有争议、一时无法确认真假的事件时,人们常常第一想到的就是“上测谎仪”。而法庭担心这些虚构的测谎仪的形象,可能会影响陪审团成员的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