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辉 李永莉
父亲像一头只知耕耘、不问收获的老黄牛,终于卸下了世俗生活的烦扰和纷杂,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回忆父亲,如果讲孝顺,知晓之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如果谈教师生涯,那可谓桃李满天下;如果问子弟,三个儿子全是大学毕业生,二儿子、二媳妇还是研究生;如果论贫穷富有,在家一瞧,除了书尽是书!
打小深受曾祖父的教诲,加之祖父和祖母都不识字的原因,父亲从小就立志成才,梦想将来成为大诗人、大作家。初中没毕业就通读古今诗词、陕北文化之类的书籍,高中期间,就自学完成了大学时的中文课程,所以文言文功底深厚,为以后担任语文老师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66年高中毕业的父亲怀着满腔热血准备大干一番事业,谁知竟然迎来国家不执行高考的政策,当年所有毕业的学生回乡务农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此时父亲上大学以及美好的文学梦,被即将到来的“文化大革命”彻底粉碎。父亲无奈只能回乡在村里教了几年书,后来参加村上劳动,由于采用科学种田,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得到县农技站和乡上领导的赏识,并抽调在乡政府干起了农技员的工作,深入田间地头,足迹遍布各村,为群众排忧解难,深受村民爱戴。1977年恢复高考,只用了一个月的秉烛达旦,就以高分的成绩被榆林师专录取,两年深造学习毕业时,原延安县公安局准备录取他当文书,他放弃留在城中工作的机会,毅然扎根乡村,并在乡级中学任教,一干就是四十多年。
父亲是读书之人,无心牵绊家中琐事,所以有了只挣钱不花钱的习惯,每月工资下来,全部交付十三岁起就开始当家的祖父。祖父特别会料理和安排家中开支,掌柜一直当到八十岁,临终才将保管钱的钥匙解给母亲。祖父临终前父亲贴身服侍,每晚陪在身边直至过世。每年寻根祭祖成为惯例,父亲常说,无论我们现在多富有,绝不能忘本,他一辈子身体力行,言行一致。
父亲教子非常严厉,记得小时候我们兄弟三人即使在外跟人争执,只要他赶到现场,首先责备的必然是我们,甚至一顿拳打脚踢,事后从他的神态感知当时也是非常心疼。小时至今,弟兄几人无论谁感冒,他总是伸出慈爱的手,为我们拔火罐、熬汤药,直至好转。记得一次,我得了单纯性紫癜,父亲急在心里,忙在行动,又是找书查方子,又是跑在几十里外,翻山越岭挖草药……当把熬好的药喂我吃时,我不禁眼角湿润,父亲无私的爱激励着我很快战胜了病魔……
父亲教书育人始终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以“传道受业解惑”为终生信仰。刚毕业回村教书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全村一百多学生的课程全部由他一个人来承担。后来到姚店中学任教,既是班主任又兼任语文教研组组长,还承担着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学校的领导和学生都评价父亲:“张老师是好教师,为人和善、耿直,有耐心,讲课生动、风趣、易接受,尤其爱生如子,堪称教师楷模。”
父亲一辈子虚怀若谷,心胸开阔,亲戚邻里间追求和睦融洽,从不愿与人争吵,见了小孩考考题,遇到长者聊聊天,从不给人安坏心,也不愿意占便宜,谁家娶亲办丧、卖房交易,他就给写对联、拟协议……常记得那时,家中人口众多,父亲微薄的工资养活全家远远不够,所以在校是教师,回家是农民,种过地,担过粪,挖过铁……是真正受过苦!
晚年的父亲种种地,看看书,爬爬山,练练字,下下棋,养养花……与世无争,其乐无穷,如今在天堂的他,也应该好好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