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和传承的关系

创新和传承必须放在一起讲,因为两者其实是一体的。如果创新是想法的生产者,那么传承就是创新的使用者。没有传承的创新,比如一个没有说出来或记下来的想法可能毫无意义,因为对后世或者后代没有影响。因此,传承其实是创新的试金石或者说价值体现。相比之下,看起来耀眼的金钱,却未必能很好地反映创新的价值。比如,有些科技发现似乎没有商业价值,但有可能在未来被后代长期使用,这样的例子在科学界比比皆是。就好比论文的质量可以按照其被引用的次数来测量一样,创新的价值同样可以用未来会激发多少后续创新的标准来衡量。

这个逻辑同样适用于基因的传承,就是你的孩子后续有多少后代。有可能你的孩子现在看起来很平庸,但是只要他还有后代,后代还有后代,那么你的后代的数量就会指数级增长,说不定未来你的后代中就会诞生伟大的科学家。因此,你的基因创新应该以未来会有多少后代来衡量。当然无论是想法的传承还是基因的传承,都是未来的事情,当前无法对其进行准确预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把未来传承最大化——“青史留名”——作为一个目标。创新不能没有传承,传承也离不开创新。如果每代人完全复制上一代人的生活方式,没有任何创新,那么即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也会是无趣的!而且科技的进步有可能不进则退,历史上也出现过多次文明的停滞和倒退。因此,在实现传承的同时,也要继续创新,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中包括基因的创新,如果基因没有创新,比如说人类实现永生却不再生育,会产生什么问题呢?如果不生孩子,就没有人类基因的创新。如果因为缺乏年轻人而导致社会固化,整个社会的科技就会停滞(这涉及科幻题材,我的科幻小说《永生之后》对此有所预测和揭示)。

此外,基因的传承也是对创新意义的必要补充。因为并非所有创新都有利于人类的传承。有些创新可能给人类延续造成风险,比如某项技术能带来短期收益却会污染环境,或者某项生物技术可能带来伦理上的风险等。要想平衡创新可能带来的收益和风险,就必须考虑对于传承的影响,也就是说,要以人类长期繁荣为目标,既要创新,也要控制风险。

最后,中国要从一个中等收入国家跃升成为发达国家,就必须成为创新型国家。但是中国的生育率近几年几乎跌至世界最低。低生育率引起的人口减少和人口老化,会严重削弱国家的创新能力。这些内容将在第三章和第六章中详细论述。因此,保持人口传承,即人口数量的稳定,是保持创新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