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神志病的病因病机论

《黄帝内经》认为引起神志疾病的病因主要有三类。第一,强烈的、持续的情绪波动会影响五脏藏神,从而引发神志病,如“怵惕思虑”“悲哀动中”“喜乐无极”“盛怒不止”“愁忧不解”等影响五脏藏神的功能,发为情志病。第二,五脏神气所化生的精微物质的生成与运行出现异常,导致五脏神机紊乱,发为情志病,如《灵枢·本神》所云:“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至其淫泆离脏则精失,魂魄飞扬,志意恍乱,智虑去身。”第三,《黄帝内经》还认为情志病的发生与发展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关系,如《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木太过,风气流行……民病飧泄食减……甚则忽忽善怒。”提出五运六气的变化和环境因素的变动可导致情志病的发生。同时《素问·疏五过论》云:“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认为社会环境的变化,人的社会地位、家庭环境等方面可对人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影响,发为情志病。

《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灵枢·邪客》指出:“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强调心在五脏之中的地位。《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突出心在神志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强调心藏神功能的异常在情志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调养心神对神志病治疗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