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神志病医籍选读(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
- 郭宏伟 贾竑晓主编
- 9字
- 2024-06-14 18:02:46
第二章 《难经》选读
第一节 《难经》的中医神志病理论
《难经》全书共八十一难,是中医学继《黄帝内经》之后的重要医学典籍,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本教材关于中医神志病理论的相关内容主要集中在二十难、三十四难、四十六难和五十九难。
二十难从脉学的角度分析了癫狂病的病因病机,三十四难提出了五脏藏七神,实际上和《素问·宣明五气》“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一个意思,提出了神志活动的来源,说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为五脏所主,五脏是神志活动的基础,因此中医在治疗神志病症时仍不能离开五脏。四十六难主要分析了老年人失眠而年轻人容易睡眠的原因,继承了《黄帝内经》关于睡眠的营卫气血理论,对治疗失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五十九难主要介绍了狂病、癫病的临床表现及鉴别,对诊断狂病和癫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需要注意的是,此处之“癫”应为痫病,非中医“癫病”之癫,这在后世医家专著中有详细的区分。
《难经》虽未明确指出神志病的病因,但其指出了疾病产生的原因有正经自病和五邪所伤两大方面,其中情志因素对疾病有重要影响,为正经自病,如“忧愁思虑则伤心……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则伤肝”,这与《黄帝内经》的情志致病学说一样,但不如《黄帝内经》的内容丰富完善。五邪所伤,实际为外因致病,神志病虽然以内因为主,但不能忽略外因的重要性,这对当今认识神志病有重要意义。
《难经》虽未明确论述神志病的治疗,但其五行分五邪、以五行规律为指导的整体防治观对中医神志病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如《难经》以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来阐述致病的虚、实、贼、微、正五邪:“病有虚邪,有实邪,有贼邪,有微邪,有正邪,何以别之?然,从后来者为虚邪,从前来者为实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者为正邪。”此外,《难经》以五行的相生相克规律来论述疾病的传变,提出了疾病按五行相生关系和相克关系的传变途径。五脏所藏之魂、神、意、魄、志并非各自独立,而是通过五脏进行统一联系的。结合中医五行之象的五神藏理论,是中医诊治神志病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