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灸:癌症患者新生命周期守护者
- 黄金昶 张巧丽主编
- 7字
- 2024-06-12 18:00:39
第一节 艾灸简史
一、灸法保健养生
养生,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司空见惯的词。在传统观念中,养生似乎是中老年人群的“专属名词”,然而,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国已经逐渐进入到“全民养生”的时代。
“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现在年轻人的佛系养生方法是一边泡着枸杞,一边熬着夜,饮料配党参,火锅配凉茶。虽然这种熬夜、喝饮料的生活方式不值得提倡,但也从侧面体现了现代年轻人养生意识的提高。艾灸养生馆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已经成为人们休闲生活的好去处。
养生的概念涵盖甚广,顾名思义,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艾灸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培补元气、预防疾病;健脾益胃、培补后天、升阳举陷、密固肤表的作用,适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包括预防保健,更涵盖慢病防治、节气养生、儿童保健和老年人抗衰老等诸多方面,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发挥不同的保养作用。
说到运用灸法来养生保健,彭祖堪称典范。彭祖自尧时举用,一直活到殷末,《列仙传》称其“历夏至殷末寿八百余岁”。但彭祖是不是活了800多岁无从考证。炼脐术养生是彭祖所创,在每年特定时节,在肚脐中填敷中药,再以艾灸治,以达到养生的目的。炼脐术是有迹可循的最早的艾灸养生方式了。
如果说彭祖还只是“个案报道”,1973年在我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发掘的三号汉墓印证了在汉代艾灸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众多的出土文物中,有3本载有经脉灸法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五十二病方》,是目前发现的比《黄帝内经》还要早的珍贵医学资料。比如《阴阳十一脉灸经》提到“少阴之脉,久(灸)则强食产肉”,是说艾灸少阴经脉能促进食欲,使肌肉丰满,强壮身体。
《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首,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作为医学理论之准绳,历久而不衰。书中说:“针所不及,灸之所宜。”强调艾灸可以治疗针刺所治疗的病,即使针刺所不能治疗的部位或疾病或虚弱体质,艾灸同样有较好的作用。
灸法产生于我国北方,与我国北方人居住条件、生活习俗和发病特点有关。由于北方地区地处高山峻岭,寒风凛冽,冰厚雪深,人们过着游牧生活,多依山而居,加之长期野外食宿,食物以动物肉乳为主,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胀之类的疾病。艾灸适宜于预防及治疗这类病症,所以灸法从北方产生,并传播至各地。
唐代营造了开放性、包容性的百家争鸣的氛围,也促进了医学的繁荣发展。艾灸作为养生保健的手段,其应用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细化和发展。
孙思邈是隋唐时代京兆华原人,也就是现在的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他博学多识,精通经史百家。少年时因为体弱多病自学医术,非常喜爱艾灸,四十岁时经常“艾火遍身烧”,寿命过百。药王孙思邈提出“上医治未病之病,神工则深灸萌芽”“令人阳气康盛”,治疗未病艾灸是不二选择,并在《千金翼方》中记载了中风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先灸百会,次灸风池,次灸大椎,次灸肩井,次灸曲池,次灸间使,各三壮;次灸三里五壮。学人凡将欲疗病,先须灸前诸穴,莫问风与不风,皆先灸之。”明确提出艾灸预防疾病的取穴、次序以及灸的壮数。王焘也在《外台秘要》中大力提倡艾灸保健,说常灸足三里有降逆明目的保健作用。
南宋窦材善用艾灸,在《扁鹊心书》中详细记载了五十条灸法,艾灸命门、关元、足三里可治诸多急危重症,“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对阳气虚损的患者,效果远比丹药和附子好。艾灸用于养生保健,根据年龄和季节的不同也提出了不同要求。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元气逐渐虚损,“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艾灸关元、气海、命门可“令人长生不老”。夏末秋初,阳气初敛、阳气渐长,是泄旧病、护阳气的好时机,“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壮,久久不畏寒暑……令人长生不死”。
明清时期属于艾灸史上重要的文献总结时期,但从临床角度与社会运用上看,艾灸疗法已完备、成熟,处于发展鼎盛时期,然清末逐渐走向衰落。《针灸大成》中记载艾灸足三里、绝骨可以预防中风,“宜急灸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医学入门》还提出以灸炼脐之法可使人强身健体,“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清代医家徐宝谦在《灸法心传》中倡导“护阳宜灸”,强调“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盖气者,阳所生也;保命之法,当以灼艾第一”,认为艾灸可扶阳,扶阳则能延年益寿。
清代中后期,1822年道光皇帝以“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下令禁止太医院等官方机构采用针灸治病,导致针灸疗法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日渐式微。至此,艾灸虽在民间流传,且灸法类型不断发展,但相对于中药而言,艾灸疗法难以进入主流医疗行列。
灸法保健在日韩却得到了足够重视。据考证,公元514年,针灸首先传到朝鲜;公元550年,灸法又由朝鲜传入日本。在古代,日本民间应用灸法预防保健、延年益寿非常盛行,施行养生艾灸足三里、风门、三阴交、曲池等穴。
艾灸养生在现代应用更为广泛,既可“未病先防”,又可“既病防变”,还可“病后防复”。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发展,艾灸材料、灸法以及艾灸设备层出不穷,使得艾灸养生保健更加便利和安全。对艾灸的理化性质的研究也进一步证实,艾灸的确可增加机体免疫功能,艾烟还可起到空气消毒和预防呼吸道感染的作用。艾灸疗法在养生保健方面的作用深入人心。
现代人经常谈到的养生食物多是高能量的高脂饮食、高蛋白饮食,这些食物本身就难消化,造成代谢困难,容易出现代谢相关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肠道与胆囊息肉等。我们之所以每天进食,是保证工作学习所需要的能量,假如蔬菜、谷类能保证足够的能量,那就不用高脂饮食、高蛋白饮食。艾灸是补充能量的最好办法,既不增加食物在体内堆积、消耗人体热量,还可补养元气,保持年轻态,肿瘤患者尤当如此。肿瘤患者即使增加肉类摄入,化疗时白细胞该降还降,拼命吃某海鲜白细胞也升不上去,而经常见到、听到艾灸能迅速升白细胞。过于高脂饮食、高蛋白饮食可造成或加速淋巴结转移,可使CEA升高。
真正懂养生的人是会用、善用艾灸的人。很多人已经认识到这一点,这也是近年来艾灸馆火爆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