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别论篇第七

提要:本篇内容主要是根据脉有阴阳为主来论证病情和判断预后。

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

【注释】

①四经:指肝、心、肺、肾。

②十二从:指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

③四经应四时:指肝应春,心应夏,肺应秋,肾应冬。

④十二月应十二脉:指手太阴应正月,手阳明应二月,足阳明应三月,足太阴应四月,手少阴应五月,手太阳应六月,足太阳应七月,足少阴应八月,手厥阴应九月,手少阳应十月,足少阳应十一月,足厥阴应十二月。

【白话解】

黄帝问道:人有四经十二从,是什么意思?岐伯回答说:四经和春夏秋冬四时相应,十二从和十二月相应,而十二月又和十二经脉相应。

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所谓阴者,真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谨熟阴阳,无与众谋。

【注释】

①阳:指阳脉,此指有胃气之脉。

②真脏:指真脏脉,即无胃气的脉。

③胃脘之阳也:胃脘所生的阳气。

④别:辨清。

⑤三阳在头:了解三阳经的虚实,可察人迎。

⑥三阴在手:了解三阴经的虚实,可诊察寸口。

【白话解】

脉是有阴有阳的,知道什么是阳脉,就能知道什么是阴脉,反之,知道什么是阴脉,也就能知道什么是阳脉。阳脉有五种,但五时之中五脏的阳脉各不相同,因此成为二十五种阳脉。所谓阴脉就是五脏真气呈败露之象的真脏脉,如果这种败象显现了出来,那就一定要死了。所谓阳脉,就是有胃气的冲和之脉。能够辨别阳脉,就可知道病的所在部位;能够辨别真脏脉,就可以判断病者的死期。要了解三阳经的虚实,须诊察人迎;要了解三阴经的虚实,须诊察寸口。但这两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只要准确、熟练地掌握辨识阴脉和阳脉的方法,在临证时,就不至于疑而不决了。

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凡持真脉之脏脉者,肝至悬绝急,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十二日死;肾至悬绝,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

【注释】

①去者为阴至者为阳:“去”和“至”是指以脉搏起落分阴阳。去,指脉落。至,指脉起。

②静者为阴动者为阳:“静”和“动”是指以脉搏气势分阴阳。静,是安静而不躁急。动,是流利而不涩滞。

③迟者为阴数者为阳:“迟”和“数”是指以脉搏慢快分阴阳。迟,指脉迟慢,一息三至。数,有急速之意,一息六七至。

④肝至悬绝:是说肝部真脏脉独见,与其他各脏悬殊。悬绝,有悬殊的意思。

【白话解】

所谓脉象的阴阳,脉往叫作阴,脉来叫作阳,脉静叫作阴,脉动叫作阳;脉慢叫作阴,脉快叫作阳。凡诊得无胃气的真脏脉,如肝脉真脏独见,与其他各脏悬殊,十八天就死;心脉真脏独见,与其他各脏悬殊,九天就死;肺脉真脏独见,与其他各脏悬殊,十二天就死;肾脉真脏独见,与其他各脏悬殊,七天就死;脾脉真脏独见,与其他各部悬绝,四天就死。

曰:二阳之病发心(脾)〔痹〕,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

【注释】

①二阳:阳明,指胃和大肠二经。

②隐曲:大小便。

③不月:月经不行。

④风消:身体衰弱,消瘦。

⑤息贲(bēn奔):喘息气从上逆。

【白话解】

一般地说:胃肠有病,就会发生严重的心痹证,病人经常感觉大小便困难,如果是女子的话,就会经闭不来。若是病久传变了,或者形体发热消瘦,或者喘息气逆,那就不可治疗了。

曰: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腨img;其传为索泽,其传为颓疝

【注释】

①三阳:太阳,指小肠与膀胱二经。

②下为痈肿:下身浮肿。

③腨img(shuàn yuān涮渊):小腿肚酸痛。

④索泽:血涸肤枯。

⑤颓疝:阴囊肿大。

【白话解】

一般地说:太阳经发病,多有寒热的症状,并且下身浮肿,手足软弱无力,以至腿肚酸痛。如果病久传变,或者血涸肤枯,或者阴囊肿大。

曰: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img,其传为隔

【注释】

①一阳:少阳,指三焦与胆二经。

②心img:心胸牵引作痛。

③隔:饮食不下,大便不通。

【白话解】

一般地说:少阳经发病,气虚不足,容易咳嗽,容易泄泻。如果病久传变,或者心虚掣痛,或者饮食不下,隔塞不通。

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

【注释】

①一阴:厥阴,指肝经与心包络。

②噫:嗳气。

③欠:呵欠。

④风厥:病名,包括惊骇、背痛、善噫、善欠等症状。

【白话解】

阳明与厥阴发病,它的症状表现为惊骇背痛,常常嗳气、呵欠,这种病叫作风厥。

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气

【注释】

①二阴:少阴,指心与肾。

②心满:心中烦闷。

③善气:常常太息,即在呼气之时,发为叹息。

【白话解】

少阴少阳发病,就容易作胀,心中烦闷,又容易叹气。

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痿易、四肢不举。

【注释】

①三阴:太阴,指肺与脾。

②痿易:筋骨解弛,痿弱无力。

【白话解】

太阳和太阴的发病,就会发为半身不遂的偏枯症;或者筋骨解弛,痿弱无力,或者四肢不能举动。

一阳曰(钩)〔弦〕,鼓一阴曰毛,鼓阳胜急曰(弦)〔钩〕,鼓阳至而绝曰石,阴阳相过曰溜。

【注释】

①鼓:指脉的搏动。

②一阳:这里的“阳”指脉搏动的形态。有力为阳,微有力为一阳。

③一阴:脉搏动,微无力。

④鼓阳胜急:脉搏有力,胜过一阳。

【白话解】

脉搏指微有力,像弦一样端直,叫作弦脉。脉搏指无力,像毛一样轻浮,叫作毛脉。脉搏指有力,来盛去衰,势如曲钩,叫作钩脉。脉搏指无力,轻按不足,像石头下沉,叫作石脉。阴阳之气,来去和缓,叫作溜脉。

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动]肺,使人喘(鸣)[喝]。阴之所生,和本曰(和)〔味〕。是故刚(与)〔愈〕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淖则刚柔不和,经气乃绝。

【注释】

①四逆:四肢逆冷。

②淖(zhuó浊):乱的意思。

【白话解】

阴在内争胜,阳在外干扰,汗出不止,四肢逆冷,这样就会寒气伤肺,使人喘喝有声。阴气之所以能够生成并得以调和,其根本是由于五味的滋养。阳气过盛就会破散,阴气也就随之消亡。阴阳紊乱,刚柔不和,十二经气就会衰绝。

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死。所谓生阳死阴者,肝之心谓之生阳,心之肺谓之死阴,肺之肾谓之重阴,肾之脾谓之辟阴,死不治。

【注释】

①死阴:心病传肺叫作死阴。

②生阳:肝病传心叫作生阳。

③重阴:肺肾都属阴,肺病传肾叫作重阴。

④辟阴:肾病传脾,肾水侮脾土叫作辟阴。

【白话解】

属于死阴的病,不过三天就会死去;属于生阳的病,不过四天可以死去。那么,什么叫作生阳、死阴呢?例如肝病传心,是木生火,就叫作生阳;心病传肺,是火克金,就叫作死阴;肺病传肾,同为阴气,二阴相并,叫作重阴;肾病传脾,是肾水反来侮土,叫作辟阴,是不可治的死证。

结阳者,肿四肢。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二阳结谓之消,三阳结谓之隔,三阴结谓之水,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阴搏阳别谓之有子。阴阳虚肠辟死。阳加于阴谓之汗。阴虚阳搏谓之崩

【注释】

①结阴:阴血内结。

②消:此指消渴病。

③水:水肿的病。

④喉痹:病名,喉肿而闭塞。

⑤阴搏阳别:阴脉搏击于指下,与阳脉有显著区别,这是怀孕的脉象。阴,指尺脉。阳,指寸脉。

⑥崩:出血急而量多。

【白话解】

邪气若郁结于阳经,四肢就会浮肿;阴血内结,阳气不得统运,就会大便下血,并且逐渐加重。阴经阳经都郁结了,而阴经的郁结重些,就会发生石水之病,主要症状是少腹肿;邪气郁结于胃和大肠的,就会发生消渴病;邪气郁结于膀胱和小肠的,就会发生大小便不通的症状;邪气郁结于脾肺的,就会发生水肿的病;邪气郁结于厥阴少阳两经的,就会发生喉痹的病。阴脉搏击于指下,与阳脉有明显的区别,这是怀孕的现象。在脉上阴阳都现虚象,再患痢疾,这是死证。阳脉胜于阴脉,是要出汗的。阴脉虚,阳脉搏指,在妇人就会发生血崩的病。

三阴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二阴俱搏,十三日夕时死。一阴俱搏,十日〔平旦〕死。三阳俱搏且鼓,三日死。三阴三阳俱搏,心腹满,发(尽)〔疼〕,不得隐曲,五日死。二阳俱搏,其(病温)〔气滥〕,死不治,不过十日死。

【注释】

①且鼓:比喻搏动太甚。

②发尽:尽,似为“疼”的误字。发疼,就是发作疼痛的意思。

【白话解】

三阴(肺、脾)之脉,都搏击于指下,经过二十天就会在夜半死亡。二阴(心、肾)之脉,都搏击于指下,经过十三天就会在傍晚时死亡。一阴(心包络、肝)之脉,都搏击于指下,经过十天就会在清晨死亡。三阳(膀胱、小肠)之脉,都搏击于指下,并且鼓动过甚的,经过三天就会死亡。三阴三阳之脉都搏击于指下,心腹胀满,作痛,大小便不通,经过五天就会死亡。二阳(胃、大肠)之脉,都搏击于指下,经气浮散,这已无法可治,不过十天就要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