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类温病各自特点

温热类温病纯热无湿,主要包括风温、春温、暑温(不兼湿者)、秋燥及疫证之属温热者。临床起病较急,传变较快,病程一般不长。初起多见肺卫表证或里热亢盛证。继之见肺胃气分热盛证,以及热入营分、热闭心包、热盛动风、热盛动血等热入营血的里热证候。后期则多见气阴两伤,可出现肺胃阴伤甚至肝肾真阴虚损证等。

温为阳邪,传变最速,故起病较急,传变较快,易内陷生变;阳热之邪最易损伤阴液,故温热类温病,以阳热阴伤为其病理特点。

湿热类温病湿热相兼,主要包括湿温、暑温伏暑之偏湿者,以及疫证之属湿热者。临床起病较缓,病势缠绵,病程较长。初起以湿热郁遏卫气分见证为特征,亦可见有邪阻膜原之特殊类型,初起阳热征象不显;自始至终以脾胃为病变中心;湿热稽留气分为其病机特点。

湿性黏腻,易聚难化,故起病较缓,病势缠绵,病程较长。湿温发病多内外合邪,正如吴鞠通所说“内不能运水谷之湿,外复感时令之湿”,故初起以湿热郁遏卫气分为特征。其后,卫表症状逐渐消除,出现湿热留恋气分,从而形成以中焦脾胃为中心的气分证。湿热稽留气分有偏湿重热重之分,故可见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三种证候类型。薛生白云:“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

湿为阴邪易伤人之阳,但郁久则湿从热化,故湿热后期,亦可化燥伤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