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中参西 重视药理

惠伯先生重视衷中参西,并认为这是现代中医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自惠伯先生幼时,便受其父亲影响,不但接触到西文(英文),而且了解到不少博物(自然科学)知识,这种儿时的熏陶使得惠伯先生能够客观、积极地对待新知识、新方法。

在惠伯先生青年时攻读的医学典籍里面,不少近代名医的著作里已涉及衷中参西,比较有代表的是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

再后来,惠伯先生来到万县专区人民医院,在一个综合性医院工作,不可避免经常与西医沟通交流,这种沟通交流对惠伯先生产生了触动和启发。为了更好地了解西医学,惠伯先生通过夜大系统学习了3年西医,并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不断琢磨,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效果。逐渐将衷中参西的优势发挥出来。

首先惠伯先生重视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相结合,加深了对疾病的认识,提高了临床疗效。20世纪60年代,惠伯先生经过临床实践,系统总结归纳了血小板减少的证治:血小板在传统中医学的概念里是没有的,这是一个典型的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相结合的例子。又如惠伯先生总结小儿泄泻时提出:“对于急性胃肠炎,急剧吐泻,中药无法入口,失水、酸中毒严重者,应予以禁食(不禁药),必需输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若用中药救阴,很难收到效果。”惠伯先生不执一家之念,而是以患者最大获益为目标。在辨病和辨证结合的过程中,还形成了专病专方与辨证方剂相结合的治疗模式,如用加味虎挣散治疗骨结核、用济生乌梅丸治疗多种息肉,配合辨证方药,均取得了较好疗效。

惠伯先生还通过西医的辅助检查指标来证实中医疗效,比如其在治疗风温(肺炎)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胸片上的变化,来判断患者病情转归,胸片的改善也证实了中医中药的疗效。

随着思考的深入,惠伯先生意识到要使中医中药更有说服力,就必须采用当代的科研方法来研究中医药。惠伯先生曾和儿科合作,研究自拟验方肺炎合剂的疗效,也曾为研究冠心病的中医诊治专门设立病区,便于观察记录。

需要强调的是,在整个衷中参西的过程中,中医药仍是惠伯先生主要的治疗手段,并未受西医的影响而对中医的赤诚有半分动摇。而且,惠伯先生敢用中医药治急危重症,诸如急黄、癃闭,在西医广泛影响的环境下,这需要莫大的勇气与信心。

此外,惠伯先生在衷中参西的过程中,还突出了重视药理。以前受科技手段所限,对中药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经验水平,而今在技术层面上我们已经大为拓展,对中药的药理认识应该深入。

通过对中药药理研究的认识,惠伯先生扩大了一些药物的应用范围。比如麻黄,药理研究发现其能兴奋中枢神经、作用平滑肌等。惠伯先生将之用于重症肌无力、遗尿、子宫脱垂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在关注药理时,惠伯先生特别留意一些中药的毒性。在急黄的治疗中,惠伯先生发现治温病入营血,通常用的三宝中,安宫牛黄丸治疗效果不显,后来用抗热牛黄散就效果明显。细究药理,安宫牛黄丸内雄黄有毒,治其他温病可以毒解毒,且有抗菌杀虫抗癌之效;但西医学认为急黄是急性肝炎,雄黄中含有硫化砷,对肝脏有害,故而影响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