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辨六淫分季节

六淫致病,每每根据六气主时节气,发生病变,蒲辅周治外感热病,根据《内经》主时之六气,掌握季节,证诸临床,是有道理的。六气分司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有六个气候上的变化(即风火暑湿燥寒),每次更换约六十天。其顺序,初之气厥阴风木(农历正二月,以此类推);二之气少阴君火;三之气少阳相火;四之气太阴湿土;五之气阳明燥金;终之气太阳寒水,分述于后。

1.初之气 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农历正二月(大约时间),主厥阴风木,这时的外感称风温、春温。可用银翘散加葱豉汤。兼有表寒,身痛较重者,亦可加羌活,辛温辛凉并用。

2.二之气 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农历三四月,主少阴君火,多温热病。常用银翘散加大青叶、柴胡、黄芩、贯众,高热不退,再加白虎汤、升降散。春天是温疫流行季节,发病急骤,顷刻多变,防止逆传心包,应“先安未受邪之地”。

3.三之气 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农历五六月,主少阳相火,这个节令,风湿热三气并行,暑气下迫,湿气上蒸,风行其中。可用香薷饮,加辛凉透热之品,香薷、金银花、白扁豆、厚朴、滑石、芦根、青蒿、连翘、甘草。时疫寒热往来,选用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芦根、青蒿、柴胡、黄芩、僵蚕、蝉蜕、姜黄、大黄(银翘散、升降散、小柴胡汤)。胃肠有湿者可用藿香正气散、六合汤。

4.四之气 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农历七八月,主太阴湿土,湿温病、胃肠病居多,可根据湿热型辨证论治。(见前)

5.五之气 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农历九十月,主阳明燥金,雨水少,地气收,燥证居多。燥分凉燥、温燥,凉燥邪在肺卫,宜杏苏散;见肺热症状,用桑杏汤,甚则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温燥:秋后气候干燥,咳嗽咽痛,宜清肺润燥,古人用清燥救肺汤,或用其法,禁用苦寒药,因苦寒可化燥。

6.终之气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农历冬腊月,主太阳寒水,多伤寒。伤寒表实无汗,用麻黄汤;外感风寒湿邪,用荆防败毒散、九味羌活汤;外感风寒兼水饮者,用小青龙汤;气虚外感风寒,用参苏饮。

以上是六气与季节的一般规律,但由于自然界气候的变化,非其时而有其气,疾病也随之变化,因此我们必须灵活掌握。

再者,外感六淫常诱发内伤疾病,治则当急则治标。曾治某船长,于暑令(三之气)患暑温,高热诱发心绞痛、心房颤动,心电图证实冠心病,投以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二剂热退,心电图转正常。说明辨六淫分季节,与内伤疾病亦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