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号题

【病案(例)摘要1】

王某,男,37岁,教师。2015年3月12日就诊。

患者反复咳嗽3年,每年咳嗽3~5个月。最近两个月咳嗽复发,尤其在发怒时加重,出现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咳之难出,量少质黏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遂来就诊。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喘证鉴别。

【病案(例)摘要2】

姜某,女,52岁,已婚,教师。2019年6月21日初诊。

患者月经紊乱1年,经量多,色暗,有块,面色晦暗,精神萎靡,时而畏寒恶风,时而烘热汗出,腰酸乏力,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舌淡苔薄,脉沉细。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癥瘕鉴别。

时间:50分钟。

【答案解析1】

中医疾病诊断:咳嗽。

中医证候诊断:肝火犯肺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有3年咳嗽病史,目前以咳嗽为主症,中医辨病为咳嗽。发怒时加重,出现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咳之难出,量少质黏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为肝火犯肺证。

病因病机分析: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肝郁化火,上逆侮肺。病位在肝、肺,病性属里属实。

中医类证鉴别:需与喘证鉴别。

咳嗽与喘证均为肺气上逆之病证,临床上也常咳、喘并见,但咳嗽以气逆有声,咳吐痰液为主;喘证以呼吸困难,甚则不能平卧为临床特点。

中医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方剂: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桑白皮10g,地骨皮10g,黄芩15g,山栀子15g,青黛9g(冲服),海蛤壳9g,粳米6g,五味子9g,甘草6g,白茯苓9g,人参6g(另煎)。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答案解析2】

中医疾病诊断:绝经前后诸证。

中医证候诊断:肾阴阳两虚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年龄52岁,且以月经紊乱为主症,故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月经紊乱,经量多,色暗,有块,面色晦暗,精神萎靡,时而畏寒恶风,时而烘热汗出,腰酸乏力,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舌淡苔薄,脉沉细,证属肾阴阳两虚证。

病因病机分析:肾藏元阴而寓元阳,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真阴真阳不足,不能濡养、温煦脏腑,或激发、推动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而致诸症丛生。

中医类证鉴别:需与癥瘕鉴别。

癥瘕可能出现月经过多或经断复来,或有下腹疼痛,浮肿,或带下五色,气味臭秽,或身体骤然明显消瘦等症状;并且癥瘕可以发生在中老年阶段。

中医治法:补肾扶阳,滋肾养血。

方剂:二仙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仙茅9g,淫羊藿9g,巴戟天9g,当归9g,黄柏6g,知母6g,生龟甲30g(先煎),女贞子9g,补骨脂9g。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