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阳脉法:郑卢扶阳医学脉法传习录
- 魏小栋编著
- 2533字
- 2024-06-21 20:05:49
第一节 扶阳理法,合乎于道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中医典籍浩若烟海,然究其旨归,实为阴阳而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阴阳乃天地之道,万物之总纲,变化的源头,生杀的根本,自然万物运动变化的渊源,亦是中医人治病所求之本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又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此段话所透出的蕴意,可谓深而重大。中医的学科本质,亦已呼之欲出。中医之使命,实是以“得道”为其最高旨归,于此处,已凿凿明确。什么是道?《易传·系辞传》云:“一阴一阳之谓道。”道乃世间万物之根本,于人体层面以阴阳言,元阴元阳乃生命之根,元阴元阳即真阴真阳,亦即仲圣所言之元真也,而此元真之气,就是生命之道的体现。“阴阳四时”者,指天地四时的阴阳变化,即天的春夏秋冬和地的生长收藏,故依上文所言,天地阴阳是包括人体生命在内的万物之“根”,人与万物以天地阴阳的变化为根本,共沉浮。倘若人的阴阳与这个“根”的阴阳变化不相顺或者悖逆,人体生命将从根本上受到伤害,从而生出疾病,甚至坏灭。人体阴阳以坎中一阳为要,以其通应四季天阳之生长化收藏,故坎中一阳要充足,且能够秘而在其位,与天阳通应之程度就高,人就会无病或少病。所以,人要顺从天地四时的阴阳变化,要从之,则会实现生命“阴阳和”的完善状态,从而苛疾不起,身体健康,人之生命如斯状态,即为上文所曰之“得道”。《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因此,不论养生、防病、治病,其要都在于能否紧紧抓住阴阳,从而调之、顺之、和之,如此,则能“得道”,病亦能治,人亦能生。《素问·上古天真论》亦有直接描述,曰:“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此言人体若能够法则天地阴阳,实现生命“阴阳和”之完善状态,是谓“合同于道”,借助天之力以为己用,则可使人益寿而有极时也。否则,你怎么能够“得道”。
《素问·阴阳离合论》则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又曰:“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都是在说天地万物包括人体,其阴阳之数是不可胜数的,然而始终存在着一个同一性,究其旨归,亦实为一阴阳而已。人欲与天地阴阳顺从,可药,可导引,可针,可志意和,此皆手段耳,惟得“一阴一阳”之道,为其旨归。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结合前之论述,人与天地阴阳相顺从,就会进入“道法自然”的状态,此处的“自”,指自在的本身,“然”为当然如此之意,《道德经》所给出的“自然”,是指道的本身是绝对性的,道是“自然”如此,“自然”是道的本来属性,它根本就不需要另外去效法谁,道本来如此,法尔如是(南怀瑾.老子他说.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43)。也就是说,人体进入“道法自然”的状态,就能合同于道,此时,天地间资育万物与生命的原始创造力,或曰自然之力,就会成为我们生命自愈机制或复原力的根本之源,进而人体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一种康复或健康状态。反之,“人不能保全身内之真气,则疾病丛生。疾病者何?邪为之也。邪气之来,无论内邪外邪,皆是阻隔天地之真气,不与人身之真气相合,身即不安,故曰病。……万物、我身、天地,原本一气也。服食与服药,皆保生之要也”(《医法圆通·卷四》)。
《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夫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收藏之理,气之常也,失常则天地四塞矣。”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天地间阴阳五行的作用,就好像一个权衡之器,拥有自然之力,其高者它就抑,其下者它就举,其化者它就应,其变者它就复,生长化收藏就正是这样一个道理,这是常态。因为人体的阴阳关系是协变的,也就是说它在一定的条件下保持着对立统一,即协于中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对立统一。假如天地气交这个对立统一被打破,即失常了,则生长化收藏就会“四塞”,即气机升降就会逆乱,于人体,就是病了,人体阴阳和谐出现了问题,与天地阴阳不相顺从。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就是将人之个体失调的阴阳调回和谐的状态。《伤寒论》第58条曰:“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此处的阴阳自和,即指人体自身阴阳的协于中和,即实现对立统一。不论你用中医的什么手段,只要实现了人体自身的阴阳和谐,就会实现人体的自愈,而此和谐,必然是符合了阴阳关系之要的,即《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谓:“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此处已凿凿明确阴阳之要,即阳的秘固,即坎中一阳的秘固。
由此观之,人只有顺从了阴阳之“道”,才会得自然之力,是谓“圣度”,这就是中医自愈原理背后的实质所在。
“总而言之,万病起于一元伤损。”(《医法圆通·卷二》)通过对人体阳气的治理,更重要的是通过维护和扶持坎中一阳的秘而在位,恢复机体的自愈机制以治愈疾病,亦使人体能够更好地与天阳通应,是郑卢扶阳医学的根本落脚点。我们常说术以载道,术能体现并反映出道,无道不能知术,无术而不能够传道,所以,郑卢医学扶阳之道,既是天道,也是人道,这就是中华文明道术合一之理念,因而说郑卢扶阳医学是合乎于道的医学。郑卢扶阳医学的理法多是围绕阳气的生、长、化、收、藏而设立,是一套综合的诊疗技艺,亦是“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至真要大论》)。而察阴阳,必审水火,所谓“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此“平”必是以阳为主导的协于中和。因此,郑卢扶阳医学之理法药,其目的都是在紧紧抓住阴阳而调之,顺之,如此,则能治,能生,更重要的是通过维护和扶持坎中一阳,则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则能“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