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经典泛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 肖炜 黄泳主编
- 2577字
- 2024-06-21 20:42:42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医经典是中医的灵魂与根基,是中医学几千年来发展的源头活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要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经典传承是中医药高等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与关键因素,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血脉基因。《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及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提高中医学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将中医药经典融入中医基础与临床课程。立足中医经典传承、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中医传承特色的经典传承创新体系,对高质量发展中医高等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现代高等中医教育实现了中医人才培养的规模化、标准化和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这是中医教育的进步,但存在学历教育培养模式单一、中医经典传承和中医临床思维不足等弊端。现代医学背景下,我们既要着眼于世界医学教育发展的前沿,充分借鉴现代医学学历教育模式的长处,又要传承师承教育模式的“合理内核”,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医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和体系。
南方医科大学是一所以西医学教育为主体的重点大学,又是全国在西医院校中较早、大规模开设中医药教育的大学之一;既拥有西医优势学科和教育教学资源,也同时拥有厚重的中医药文化基础和学科人才优势。回顾我校中医学专业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深刻剖析目前中医药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经典学习不够系统、实践能力不足及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一些共性问题,在国家一流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重点专业、广东省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等国家、省级质量工程及教改项目资助下,我们自2012年创办“名老中医传承班”,培养过程中坚持以“四重”为本,创新性地构建“双体合一”的新型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其研究成果入选南方医科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的特别资助。
根据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导向和教育部2018年新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医经典学习的要求,结合国医大师普遍提倡的把研习经典作为中医基本功的共同倡议,我们要求中医传承班学生反复研读中医经典,在熟谙和领会经典的基础上,挖掘经典背后的现实意义,提升中医经典的临床应用能力。以经典传承为重点,加强经典古籍研读。按照培养要求,在正常完成中医经典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在第二年增设中医经典导读课程,第三年增设中医经典精读课程(精讲中医四大经典),第四年增设中医经典泛读课程,第五年增设中医临床经典课程。在临床跟师的过程中,强调导师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运用中医经典指导学生的临床学习,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理解经典、消化经典,撰写临床经典应用心得及医案。在经典传承中,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注重中医精华的可及性,将系统经典传承理念落到实处。
南方医科大学“名老中医传承班”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坚持以“四重”为本,即“重经典、重实践、重结合、重创新”,其中以经典传承为重点,首次提出系统经典传承理念,从经典导读到经典精读,从经典泛读到临床经典,着力构建中医经典传承的创新体系,培养学生的中医经典传承能力。在普通中医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学校切实落实中医经典传承的实效性,通过读书(学习中医经典医著)、看病(应用中医经典)、撰文(理解与阐释经典)三个渠道,充分发挥中医经典的临床价值,将经典理论学习与临床跟师实践教学贯穿于培养的全过程。为了将系统经典传承理念落到实处,中医经典传承与授课有据可依,有必要编写一套中医经典传承系列创新教材。该系列教材由《中医经典导读》《中医经典精读》《中医经典泛读》和《中医临床经典》四本组成,构建了系统的经典传承理念。《中医经典导读》分专题宏观地介绍中医经典源流,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中医经典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广博与集约的融通,对经典的学习和临床应用起引领作用,为后续中医经典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中医经典精读》以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为主线,在对四大经典课程教材精简概括的基础上,增加了临床应用指导和临床医案举例,突出经典在临床的应用,适用于已经学习过经典课程的学生,作为本科教材学习的拓展应用。《中医经典泛读》所选著作精良,代表了中医古籍优秀著作,所节选的范例精简适当,能够反映著作的主要观点,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扩大中医经典学习的范围。《中医临床经典》注重经典理论与临床的联系,对各疾病的病因病机证治、医案选析,引经据典,进行系统阐述,对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本系列教材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和南方医科大学中医经典传承系列创新教材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首次合作项目,各方领导高度重视,从教材规划至编写和编辑的各个环节,精心组织,层层把关,步步强化,意在提高中医经典传承系列教材的内在质量。在教材内容组织上,力争中医经典传承体系完整,知识点完备,内容精练,切合中医经典的教学实际和临床实践所需,体现“传承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统一;在教材形式上,力求新颖,主体层次清晰,类目与章节安排合理、有序,体现中医经典传承的“可及性”“易读性 ”和“连续性”的统一。
本系列教材在编撰过程中,得到了教育部高等教育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著名温病学家谷晓红教授,教育部高等教育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著名内经专家翟双庆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原校长、著名金匮专家范永升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著名中医药文化及基础理论专家郑洪新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主任、著名伤寒专家李赛美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的支持、指导与帮助。专家们一致认为,本系列教材在中医经典传承方面逐次推进,以实用为首务,经典思维贯穿始终,对中医药创新人才的素质提升具有重要奠基及引领作用。在此表示感谢!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本系列教材的组织者与编写者殚精竭虑,精益求精,几易其稿,方成其书。然而,由于水平有限,难免有错误与疏漏,敬请广大师生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今后修订提高。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经典传承系列创新教材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
202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