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重管理(互联网中医院医护人员培训系列教材)
- 孙贵香 张冀东主编
- 2273字
- 2024-06-14 15:34:41
第二节 体重管理与中医学基础
一、相关脏腑及其功能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由脏腑、气血、骨骼、筋脉、肌肉、皮毛等构成的整体功能系统,五脏协同平衡对维持体重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如果人体脏腑的阴阳气血失衡,则可能造成病理产物(如痰饮、膏脂、瘀血等)的堆积,可造成体重增加;另一方面,如果五脏虚损,又可造成气血生化乏源而致消瘦。
(一)肾
中医学认为,人的肥瘦、坚实与否、腠理密实程度等与父母较为相似。一方面,可能与饮食、起居习惯相近有关;另一方面,则可能因子女禀受父精母血的遗传因素相关。肾为“先天之本”,《灵枢·决气》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经脉》亦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后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由上述可知,“先天”是指禀受于父母的“两神相搏”之精,以及由先天之精化生的先天之气,由遗传而来。
肾为先天之本。肾气盛衰是决定人体先天禀赋强弱、生长发育迟速、脏腑功能盛衰,并决定了人体的体质属性及疾病的易感性。《灵枢·寿夭刚柔》曰:“余闻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其说明人在出生之时,已经初步具备了肥瘦、强弱、高矮、偏阴偏阳等不同的体质属性。《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对肥胖还有相关记载:“土形之人,其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水形之人,大头、小肩、大腹。”“土形之人”“水形之人”均是遗传所致,由此说明了先天禀赋与肥胖的关联性。
此外,肾主水,水液代谢需要肾阳的蒸腾气化,才能将水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肾阳不足,蒸腾气化无力,导致水液不化而聚湿成饮,导致肥胖。肾又可温煦五脏六腑,脾阳得肾阳之温方有阳气运化水谷精微;肾又司二阴之开合,肾气不足可致脾阳不充而形成慢性腹泻,故肾阳不足亦有可能导致消瘦。
(二)脾胃
中医学认为,胃主受纳水谷,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液,脾胃与体重的关系极为密切。金元时期李杲在《脾胃论》中言:“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脾乃后天之本,若脾胃运化受纳失常,食欲过旺,脾运不及,可导致水湿、痰湿、膏脂留着脏腑,积聚肌肤,形成肥胖。另外,饮食不节伤及脾胃是引起肥胖的常见原因。《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过度,超过了脾胃的运化功能,使水谷不能化生为精微物质,使得膏脂、水湿痰瘀停留,逐渐导致肥胖。同时,脾主身之肌肉,脾胃升降转输、运化水谷精微而营养周身,使人体发达丰满。若饮食不当,或饮食偏嗜,或饮食过度,超过脾胃运化功能,食积湿滞,壅阻气机,使得痰湿内生,日久则痰瘀互结,逐渐导致肥胖。
《脾胃论》言:“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盖脾实而邪气盛也。”消瘦与脾胃功能异常亦密切相关,脾胃不足,如胃阳不足,或胃有寒邪,不能受纳水谷;或脾阳不足,运化失常,则人食欲下降,水谷精微摄入减少,日久则必有体瘦乏力。另外,如有胃阴亏虚,不能消谷,或患者有中消之证,脾胃有热而消谷太过成为多食易饥之症,日久亦可消瘦。
(三)肝胆
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肝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气血津液的运行输布的作用,还可以调节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情绪的调畅。饮食不节不仅损伤脾胃,也可影响肝的疏泄,无法协调脾升胃降的正常气机,也无法促进脾运化和胃腐熟,形成“肝脾不和”。此外,暴饮暴食可形成膏脂痰浊而堆积于人体皮肤、肌肉、脏腑之间,阻碍肝的疏泄功能。若肝气郁结或者肝气虚衰不足,则疏泄无力,气机运行不畅,气血津液难以上行,郁结于下,加重膏脂瘀积。
肝的另一个功能是辅佐心神参与情志、思维等活动。若情志亢奋激动,肝必疏泄太过而自伤,气机逆乱上亢,导致脾胃升降失序,运化失调,就会出现“木旺乘土”;反之,若情志低落沉迷,肝疏泄不及,导致气机郁结停滞,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痰浊膏脂,结于肌肤腠理及筋肉脏腑,则易形成肥胖。临床可见许多肥胖症病因与肝有关,同时也可由部分人群,因为压力较大、食欲严重下降,出现恶心欲呕、口苦或口淡等,从而导致消瘦。
胆与体重的主要关系,是胆中所藏精汁能够促进水谷的腐熟与吸收。胆功能异常,就会影响水谷精微的摄入与形成,进而可能会对体重造成影响。另外,如胆中精汁不及时疏泄,容易外溢,损伤肝气,则进一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四)大小肠
小肠主分清别浊,是指小肠中的食糜在消化的过程中,会分为清浊两部分:清者,即水谷精微和津液,由小肠吸收,经脾气的转输作用输布全身;浊者,即食物残渣和部分津液,经胃和小肠之气的作用通过阑门传送到大肠。小肠在吸收谷精的同时,吸收了大量津液,小肠吸收的津液与谷精合为水谷精微,由脾气转输全身,濡养脏腑形体官窍。若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失常,清浊不分水液归于糟粕,就会导致水谷混杂而出现便溏泄泻等。精微物质泄出日久,可导致人体消瘦。
大肠的主要功能为传化糟粕,将粪便传送至大肠末端,并经肛门有节制地排出体外,如大肠传导糟粕功能失常,则出现排便异常,常见的有便秘或泄泻。此外,大肠接受由小肠下传的含有大量水液的食物残渣,将其中的水液吸收,使之形成粪便,即所谓燥化作用。“大肠主津”,大肠可吸收水液,参与体内的津液代谢,大肠主津功能失常,则大肠中的津液不得吸收,津液与糟粕俱下,可出现肠鸣、腹痛、泄泻等。
由此得见,人体精微物质的形成与吸收、津液的形成和维持与大小肠关系密切。水谷精微的吸收甚至在人体内形成过量的膏脂,需建立在其大小肠功能正常的前提下,如大小肠功能的异常,会造成慢性腹泻或水谷精微吸收困难,易形成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