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重管理(互联网中医院医护人员培训系列教材)
- 孙贵香 张冀东主编
- 2054字
- 2024-06-14 15:34:41
三、相关病因病机
(一)肥胖的病因病机
1.病因
(1)饮食失节 饮食失节之人,常胃热偏胜,腐化水谷之功能亢旺。大量摄入肥甘厚味,困遏脾运,久则致脾之运化功能受损,进一步发展则导致超量水谷不能化为精微,遂变生膏脂,随郁气之流窜而停于筋膜腔隙,形成肥胖。故《素问·奇病论》有“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之论述,表明饮食失于节制是导致肥胖的关键。
(2)年老体弱 壮年之后,正气渐减,尤其阳气渐耗,阴气渐盛,起居变衰,使肺、脾、肾主水失职,痰浊渐生,与渐盛之阴气相互促进,推动体重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加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
(3)先天禀赋 肥胖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基因突变与某些调节体重的遗传物质功能失调可能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因素。
(4)起居过逸 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喜坐懒动之人,阴盛而阳弱,阳气之气化功能不足,可致津液不归正化,停为痰湿,化为脂膏而致肥胖。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养性》中有“养性之道,常欲小劳”“饱食即卧,乃生百病”之言。
(5)情志内伤 情志失常,忧思困脾,脾气虚弱,运化失职,痰湿内生,聚集而成肥胖;恼怒愤懑,精神紧张,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木壅土郁,气结伤脾,或气郁化火,炼液成痰,痰积湿滞,导致肥胖。《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曰:“怒气所至……为胸满胁痛,食则气逆而不下,为喘渴烦心,为消瘅,为肥气。”
2.病机
肥胖的主要病机为胃强脾弱,酿生痰湿,导致气郁、血瘀、内热壅塞。所谓胃强脾弱是相对而言的。阳明阳盛,胃强者易于化热,胃热消灼,使水谷腐熟过旺。太阴阴盛,脾为土性,易伤阳气,易受湿困,乃生痰之源。胃纳太过,壅滞脾土,一则酿生湿热,进而化生痰湿;二则损伤脾阳,脾失运化而生痰湿。痰湿阻碍气机则致气郁。无论痰湿,还是气郁,均可壅郁生热。《素问·奇病论》云:“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中满,即痰湿、气郁。《灵枢·逆顺肥瘦》言:“广肩腋项,肉薄厚皮而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因此,肥胖的病位主要在脾胃,可与肾气虚衰关系密切,并可涉及五脏。
肥胖有虚、实之不同,但总体上是实多虚少。实主要在于胃热、痰湿,其中胃热是痰湿之因,膏脂堆积而成痰湿是胃热多食之果。先贤有“肥人多痰”之说。痰湿常与气郁、瘀血、水湿相兼为病,故痰瘀互结痰气交阻、痰饮水肿者常见。虚主要是脾气亏虚,运化不足而水谷精微积为痰湿。故前人又有“肥人多气虚”之见。也有脾肾阳气不足,或兼见心、肺气虚及肝胆疏泄失调者。此外,尚有虚实相兼的本虚标实或标实本虚的情况,无论本于虚,还是本于实,最终都导致膏脂堆积而为病。
(二)消瘦的病因病机
1.病因
明代汪绮石在《理虚元鉴》中指出:病因“有先天之因,有后天之因……有外感之因,有境遇之因,有医药之因。”此语也可用于解消瘦形成的原因。西医学认为,消瘦病因非常复杂,如肺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肿瘤等均可引起消瘦。中医学消瘦的病因也多种多样,系多种病因作用于人体,引起脏腑气血阴阳的亏虚,日久不复,人体肌肉等失养而成消瘦。
(1)禀赋薄弱,素质不强 因父母体瘦而弱,年老体衰,孕育不足而致胎中失养;或生后喂养失当,水谷精气不充,均可导致先天不足,体质薄弱,或由疾病消耗精血,久虚不复,使脏腑气血阴阳亏虚日甚,而成消瘦。
(2)烦劳过度,五脏受损 烦劳过度,因劳致虚,日久成损。其中尤以劳神及恣情纵欲多见。忧郁思虑,积思不解,所欲未遂等劳伤心神。思虑过度耗伤心血而致心失所养,思则气结而致脾失健运,心脾损伤,气血亏虚。或早婚多育,房事不节,频繁手淫等,易使肾精亏虚,肾气不足,久则阴阳亏损,形体失养而成消瘦。
(3)饮食不节,损伤脾胃 暴饮暴食,饥饱不调,食有偏嗜,饮酒过度等原因,均会导致脾胃损伤,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气血来源不充,脏腑经络失于濡养,日久形成消瘦。或由饮食不节,久嗜肥甘而成内热,内热日久形成消渴亦可见消瘦。
(4)大病久病,失于调理 大病,邪气过盛,脏气损伤,耗伤气血阴阳,正气短时难以恢复,加之病后失于调养,易于消瘦。久病迁延失治,日久不愈,病情传变日深,损耗人体的气血阴阳,或产后失于调理,正虚难复,均可演变为消瘦。
2.病机
消瘦虽有因虚而致、因病而致等不同,但究其病理性质,主要为气、血、阴、阳的亏虚,病变涉及五脏,尤以脾肾为主。因脾肾为先后天之本,五脏有相互资生和制约的整体关系,在病理情况下可以互为影响转化。故《难经》有“上损及下,下损及上”之说。具体来说,因为消瘦的成因不一,损伤的脏器各有不同,相互之间的影响转化也因此而异,如《医宗金鉴》言:“阳虚外寒损肺经,阴虚内热从肾损,饮食劳倦自脾成。”
从阴阳气血的虚损与五脏病变的关系来看,虽然五脏各有阴阳气血,但在生理和病理方面,尚有各自的特殊性,因此,五脏阴阳气血的损伤,也各有不同的重点。一般而言,气虚以肺、脾为主,但每可影响心、肾;血虚以心、肝为主,并与脾之化源不足有关;阴虚以肾、肝、肺为主,涉及心、胃;阳虚以脾、肾为主,亦可易影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