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国土空间变革的现实需求

1.2.1 传统空间规划弊端掣肘社会经济发展

20世纪8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和分工化合作的推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加速推进,使得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极大促进了资源要素的流动。中国处于亚太经济核心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能够为我国构建开放的国土空间新格局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自身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转型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转型步伐加快,内生动力明显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日益推进。人类的发展最终均要依托于国土空间,因此要对国土空间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保护,也必然对国土空间分区优化提出相应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空间规划取得积极成效,但体制方面还存在一些弊端,如重开发轻保护的传统倾向,各类规划自成体系、缺乏衔接、内容冲突等,不同规划对同一指标的目标差距较大,同一块用地在不同规划中的属性、管控措施不一,严重掣肘着社会经济发展(张京祥和夏天慈,2019)。在此背景下,探索国土空间规划新理论新方法,已经摆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受到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各地经济水平迥异等条件的限制,当前国土空间分区主题重叠,分区尺度存在差异,实施过程难以衔接,国土空间功能评价、分区与优化研究滞后于现实决策需求。如何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减少规划内耗,是建立完备的“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升空间管控能力的重要手段。

国土空间功能“双评价”通过确定国土空间开发约束与适宜性,服务于国土空间功能格局优化。国土空间功能分区优化是建立在对国土空间内涵及国土空间现状格局以及国土空间存在问题认识基础之上的,需对国土空间有全面的认知。因此,以“双评价”为抓手开展国土空间功能综合评价并提出国土空间功能分区及优化方案,有助于全面摸清国土空间“家底”,系统剖析国土空间现状问题,确定不同国土空间功能分区土地利用功能主导限制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国土空间功能分区优化,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缓解空间结构性矛盾,推动国土空间统筹均衡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规范空间秩序,达到国土空间持续高效利用和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决策者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方针,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