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张仪筑成都城后,在内城、外城和城南分设有“市官”,管理盐、铁和纺织由此得到了长足发展。
《汉书·地理志》都设立“有工官”。工官,是木工、金工、水工、土工、陶工都要经营的,故又称为“五官。
自筑城依多数时期内均是“数城相接”或者“数城相包”的格局,武帝元鼎二年,下令重筑成都城。重筑之城,将秦时小城、大城全部包括在内,又主要向北、向东拓扩。所谓“都门二九,四百余闾。两江珥其市,九桥带其流”。
两江指的是李冰时期”是都江堰整体工程的一部分,担负成都平原的水运交通、民众生活和工业用水、农田灌溉等功能。
九桥指的是永平桥,长升桥,冲治桥,市桥,江桥,笮桥,万里桥,其中之一为成都城北郊的升仙桥(今驷马桥一带),另一桥有待考证。
所以古人称之为“重城”。除此之外,还有三个十分重要的城中之城:锦官城、车官城、学宫城。
成都锦官城,是织锦工人集中居住的“锦里”,进行锦缎等丝织品贸易的“锦市”,
锦市的人来往无数,有的商人交换锦缎,手持色彩斑斓的织物,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彩虹落入凡间,或高声叫卖,或低声议价,声音交织成一首热闹非凡的市井交响乐。
旁边不远处,一位年轻的女子正站在一个摊位前,眼睛亮晶晶的,被摊位上摆放的各种锦缎吸引住了。
卖主是一位慈祥的老者,见女子如此感兴趣,便热情地介绍起来:“姑娘,看这匹锦缎,是新到的货,这花纹是我们锦官城独有的工艺。
女子听后爱不释手,开始询问价格,老者伸出手指比了个数字,女子却觉得有些贵,于是两人就价格展开了讨论。
李熊继续引领王莽穿梭于狭窄的作坊通道间,阳光从屋顶的缝隙洒落。
妇女们全神贯注地工作着,汗水从额头渗出,顺着脸颊滑落,动作虽然熟练,但进度却显得异常缓慢。每一步操作都需要极高的专注力,稍有不慎就可能弄乱线头,导致整块布料报废。
西汉时斜织机,织机构造复杂,由木框架和交错排列的薄木棍组成。织布过程中,经线由斜置的细木杆(称为梭)穿过,而纬线则固定在框架上的绢线(称为棹),织布工人通过不断摇动棹,从而生产出布料。
您看,”李熊指着一位年迈的妇人说道,“这位张氏,是我们这里最资深的织布工,手艺无人能及。一天也只能完成一匹布,这已是极限。”
张氏那双布满皱纹却异常灵活的手上,只见将梭子熟练地穿过经线,每一次动作都精准无误。
王莽凝视着这一切,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感慨。这些妇女们虽辛苦劳作,但进度确实缓慢,看来得想想办法给他们提提速。
王莽带着李吉,来到最热闹非凡的街市之中,径直走到一座充满书香气的书坊,上面牌匾赫然四个大字:皇家书坊。现如今这样的书坊已经差不多遍布全国,罗裒已经在门口等候多时。
随后三个人跨过门槛,走了进去,只见一排排书架,赫然在目,《诗》、《书》、《礼》、《易》、《春秋》,《史记》,甚至有《大汉盛世典》,各类兵法,种类多得数不胜数。
书架间人头攒动,买书的人可谓是人山人海,有普通百姓,也有一些文人士子。
这些书籍原本是官府秘藏,仅供皇室和少数官员查阅,但在王莽的不断要求下,这才勉强拿出少部分出售。
三人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向后院走去。
走进一间僻静的帐房内,这里布置简洁,四壁皆为木质书架,中央摆放着一张长案,堆满了账簿和文书。
王莽正坐在主位上,扫视了一圈屋内:“今日要仔细核对蜀地皇家纸坊的账目,不可有半点疏忽。
”李吉点头应道,随即翻开一本厚重的账册,开始逐项核对。罗裒则在一旁侍立,手中拿着笔墨,随时准备记录。
“罗裒先说说最近几个月的纸坊经营情况如何?”王莽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威严。
罗裒连忙躬身答道:“启禀新都侯,近来纸坊生产顺利,成品纸张的质量也有所提升,特别是新引进的造纸技术,使得纸张更加坚韧耐用,深受各地书坊的喜爱。”
王莽点了点头,继续追问:“那销售情况呢?各地书坊的需求是否稳定?”
“回新都侯,销售情况颇为乐观。由于朝廷放宽了书籍流通政策,许多以前难以获得的经典著作现在都能公开售卖,因此对优质纸张的需求大幅增加。尤其是长安、洛阳等地的书坊,订单络绎不绝。”
李吉插话道:“既然如此,为何账面上的利润却不见明显增长?”
罗裒微微一愣,解释道:“这是因为我们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增加了不少设备和技术投入,导致成本上升。此外,保证质量,我们还聘请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工匠,这也增加了开支。”
王莽沉思片刻,缓缓说道:“罗裒,做得很好,经营之道在于平衡。既要追求产量和质量,也要控制好成本。否则,即便销量再高,若利润微薄,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罗裒连忙点头称,诺,这皇家纸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荣耀与财富,但其根基却牢牢握在这两位手中。一旦失去庇护,自己恐将一文不值。
接下来的时间里,三人继续详细核对账目,从人工费用到运输成本,每一项都仔细审查。
随着夜幕降临,街市渐渐归于宁静,太守府的灯火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刚刚到达没几天锦官城、车官城、学宫城,通通考察了遍,还亲自前往拜访了庄遵。
书房内,灯光如豆,却映照出一片明亮,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墙角的铜鼎里燃着一炷沉香,袅袅青烟缓缓升腾。
案上放着一张大大的宣纸,王莽手持毛笔,脑海中不断努力思索着新式织绫机的设计。
思绪万千,王莽再次低头审视眼前的图纸。那幅略显粗糙的草图上,已经勾勒出了织绫机的基本结构:横梁、踏板、梭子……每一个部件的位置与功能都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清晰。
夜已深,太守府外万籁俱寂,唯有书房内的灯火依旧明亮。
王莽站起身来,轻轻舒展了一下酸痛的肩膀,目光重新落在案上的图纸上,深吸一口气,算是勉勉强强画出的雏形,等明天多找几名工匠来看看,慢慢来做。
正当王莽又躺在床上休息了一会儿,突然地面不断的摇晃着,书架上的书通通落下。
王莽急忙跑出府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原本静谧的街市此刻乱成一团,人们惊恐地尖叫着、呼喊着,四处奔逃。
脚下的大地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不停地拉扯着,房屋的墙壁发出令人胆寒的嘎吱声,仿佛随时都会倒塌。街边的小贩铺子,货物散落一地。
妇女们紧紧抱着孩子,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孩子们则哭喊着寻找父母,整个成都城陷入了一片混乱与恐慌之中。
王莽心中焦急万分,一边安抚着身边受惊的百姓,一边大声呼喊着:“大家不要慌,往空旷的地方去!”然而,他的声音在这震耳欲聋的嘈杂声中显得微不足道。
此时,天空中飘起了尘土,遮天蔽日,让本就昏暗的夜晚变得更加阴森可怕。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的震动终于慢慢平息,黎明的第一缕曙光终于穿透云层洒向大地,可这并未能立刻驱散人们的恐惧。
王莽望着眼前一片狼藉的街市,心中满是沉重,刚刚到任就遇到这种事,随后立马得尽快召集人救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