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农政队招收
- 明末:特种部队在1645
- 躺平亚军
- 2666字
- 2024-10-01 01:41:28
刘大柱一直以为自己天生就是受苦的命,并且会一直悲惨下去。
但兴复军的到来改变了一切,不但帮他报了仇,而且还将没收的田地低价租给他耕种。
田地虽然不是自己的,但在原来,就算是自己的田地也要交两成的税,现在的田租只有一成,虽然是租的田,但别人夺不走!
这跟耕种自己的田地又有什么区别?
兴复军推行的新政,有无数的获益者,除了少数拥有上百亩数百亩田地的地主乡绅外,其他的百姓都是新政的获益者。
就算是靠自己勤俭节约买了不少土地的小地主,也在新政中获得了好处,小地主大多也就几十亩田地,很少有超过一百亩的,他们也是被盘剥的对象,承担的各种税费并不比普通百姓少。
因为小地主比穷苦百姓能榨出更多的油水,同时又没有靠山,所以有时侯被官吏盘剥得更严重。
小地主的地虽然是自己的,但上面产出的粮食却不一定是自己的,收到的田租至少有一半要交出去,最后留在手里粮食的也就保证一家人混个温饱而已。
新政实施后,小地主收到手里的田租虽然只有原来的一半,但拿到手里的可是实打实的粮食,不用担心被更大的地主、乡绅、官吏盘剥,而且由于不足百亩地最多也就交一成的税,这么一算的话,最终到手的粮食竟比以前的还要多。
底层的百姓、佃户、小地主不说都拥护新政,但至少是不反对的,反对的一般都是当地一霸、或有着官方背景、或有科举功名在身的乡绅。
后世的人总喜欢在秀才的前面冠以一个“穷”字,所谓的穷秀才,在明朝中后期是不穷的,相反还很富,他们是组成基层乡绅的重要力量,也是最庞大的乡绅群体。
秀才因为有功名在身,所以在官方渠道有着很大的便利性,他们可以见官不跪,做吏员优先、种田免税,也不用服徭役,这些人回到老家,成为官府权力的延伸,协助官府收税,有些秀才趁机广占良田,而且大肆隐匿,最后成为地方一霸。
这就是所谓的乡绅!
新政的阻力,也主要来自这些乡绅。
这些乡绅明着抵抗新政并不麻烦,先公审然后抄家就是了,这样兴复军还能大赚一笔。
对于罪大恶极,民怨颇大的地主乡绅,也照统程走了遍公审抄家。
难的是对于那些作恶不大不小,对新政表面上支持,暗地里小动作不断又难以抓到证据的地主乡绅,工作队既不能对此无视,又不能以雷霆手段处理。
出手处理吧,人家没有死罪,明面上又支持新政,兴复军不是土匪,做事必须要有依据,如果无凭无据处理的话面子上不好看。
如果不处理,这些人虽然阻止不了新政的推行,但却能恶心人,这些人暗地里造谣,煽风点火,制造舆论诋毁兴复军。
以章希言的想法,最好抓几个人作为典型,当众处理,震慑宵小。
但李承明没有同意,有人能在暗地里兴风作浪,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基层权力的缺失。
只要存在权力真空,就必然有人趁虚而入。
新政虽然被兴复军依仗武力强行推行下去,但那些反对势力并不是消失了,而是蛰伏了下来,等待着时机反攻倒算。
只有建立起基层治理机构,而且保证基层治理机构不被地主乡绅渗透,才能够真正打击到那些暗地里兴风作浪的人。
李承明想到信州城被围城时,梁子城留下的一个连队就震慑住了七八个乡镇,使蛰伏下来的地主乡绅不敢轻举妄动。
于是决定,要求每个乡镇组织一支50人左右的武装力量,农忙时耕种,闲时操练,由这些人维持乡镇的基本秩序,然后慢慢向乡镇官方机构过渡。
简单来说,就是由原来的“皇权不下乡”,乡绅代为行使乡镇以下的权力,改为兴复军的半官方机构代为行使乡镇及以下的权力!
这样的一支队伍,暂时命名为“农政队”,即农民组成的为新政保驾护航的队伍。
由兴复军中挑出一人来作为农政队的队长,训练期间,由兴复军发粮发饷,平时也有少量的饷银,平时负责乡镇的稳定,收成时负责税粮的征收。
说干就干,这种半军半民的组织,由李承明出方案,梁子城负责具体实施,先抽一两个乡镇进行试点,没问题了再大规模推广。
梁子城呆在枫岭头镇,当然是选择在峰岭头镇进行试点。
梁子城放话出去,说兴复军要组织“农政队”,需要招收五十人。
于是在招收那天,招收点来了五百人以上,男女老少都有!
梁子城看这阵势,只能怪自己没有说清楚条件,于是重申了一遍条件:性别男,年龄限制十六到三十六岁,身世清白!
考虑到如果兴复军遇到危机或紧急情况,可以直接从农政队中抽调人手上战场,梁子城又增加了一个条件:家里有其他兄弟,和兄弟没有从军者优先!
这样一个个条件筛选下来,最后只剩下一百来人了。
梁子城亲自面试每一个人,重复问一些相似的问题。
看着这些人,梁子城暗暗摇头,太矮、太瘦、太弱、太丑...当然丑不是罪过,但不能像著名的贾队长那样一眼看上去就是反派模样。
当然梁子城也知道具体原因,之前章知府招兵时已经挑过一遍了,素质好的都挑出来加入了兴复军了,剩下的这些人...虽然态度热切,但实在是差强人意。
“下一个!”梁子城机械地问道:“姓名?”
“刘大柱”一个又高又瘦的人站在梁子城面前。
梁子城抬头看了刘大柱一眼,心道:身高是够了,但怎么这么瘦?一副营养严重不良的样子。
梁子城按照流程问道:“年龄?家住哪里的?家中父母是否健在?家里有兄弟姐妹几人?”
刘大柱有些紧张,对梁子城的问题一一回答:“年龄十九岁,家就在枫岭沟那边,家里父母不在了,有两个妹妹...”
梁子城听到他说父母不在,家里有两个妹妹还未出嫁,心道这是家里的项梁柱啊,考虑到万一被送上战场...不能招收他!
梁子城摆摆手,正想招呼下一个,谁知刘大柱急道:“大人就让我加入农政队吧,要我怎么做都可以,之前我想加入兴复军,当时那个大人也说我不符合条件,但我真的可以的,我不用照顾父母,家里虽然有两个妹妹,但她们都很能干,用不着我照顾的.....”
梁子城静静地听刘大柱说完,最后还是摇摇头,规矩就是规矩,不能因为他几句话就打破。
刘大柱见状,直接在梁子城面前跪下:“大人,您别看我长这么瘦,那是因为以前一直吃不饱饭,其实我力气很大的。”
这时从人群中走出一个半大姑娘和一个小姑娘,也跟着在刘大柱旁边跪下,
半大姑娘十五六岁的样子,面有菜色,也是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相反的是那个小姑娘十一二岁,虽然长得又黑又瘦,但依稀可以看出长得很水灵,一双大眼睛很是灵动。
半大姑娘道:“大人,我们两姐妹不用大哥照顾的,我们家的地都卖给刘老爷了,本来是没有地种的,是兴复军分了田地给我们家,我大哥说过兴复军的大恩大德永世不忘,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要报答兴复军...”
梁子城没有打断,静静地听着这三兄妹诉说着往事,真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也有旁人站出来证实这三兄妹说的话的真实性。
梁子城依然面无表情,看似是冷漠无情,但实际上内心有了一丝触动,思虑一番后决定给刘大柱一个机会,能不能把握就看他的了。
梁子城指着旁边一块一百多斤的磨盘道:“你不是说你力气很大吗,你抬起这块石头到胸口,我就答应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