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学科视域下英美文学的记忆、空间与叙事研究
- 蔡沛珊等
- 1323字
- 2024-07-10 18:04:25
前言
尽管在进入21世纪之后,人文学科似乎一直因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而陷入发展困境,但是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人文学科在人类社会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作为人文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学一直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不同体裁和题材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为全面地认识我们所处的社会和时代;另一方面,文学也可以被视为一种人类社会特有的艺术品,通过发挥其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和认识功能而不断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因此,研究文学作品不仅需要采用不同的理论方法对文学文本进行多角度的阐释,更需要我们在研究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去明晰文学与社会、时代、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等方面的关系。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何对这些作品进行研究和批评也一直是学界探讨的焦点。南朝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奠定了中国文学批评的基础,为后世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所著的《诗学》(Poetics),贺拉斯(Horace)所著的《诗艺》(Ars Poetica)以及布瓦洛(Boileau)所著的《诗的艺术》(The Art of Poetry)等不同时期的理论著作更影响了整个西方文学批评的走向,现当代英美文学的理论研究范式则在汲取古典西方文论营养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现当代西方文论的学术批评价值。艾布拉姆斯(Meyer Howard Abrams)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The Mirror and the Lamp:Romantic Theory and the Critical Tradition)一书中指出当今文学批评的四要素,即作品、世界、作家和读者。在此基础上,现当代西方文论强调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文化批评等不同视角对文学文本进行多维度的深入阐释。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是当今西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美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和社会问题都值得学界重视。从本质上而言,当今的人文学科研究是跨学科研究,因此,本书也希望在相关文学批评理论的指导下对所选文本进行跨学科的分析,以期更好地阐释英美文学小说文本中的记忆、空间与叙事问题。
现当代英美文学所涉范围较广,但大多数作品都强调再现个体生活以及追问社会现实。因此,本书所选的研究文本均从文学性和社会性两个维度出发,力图在对所选文本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实现其社会价值。简言之,本书旨在从跨学科的角度出发,对所选的现当代英美文学小说文本进行分析,既关注作品内部的文本细读,也强调作品和外部各要素的关系。希望通过本书的相关研究,国内的外国文学研究视角可以得到进一步丰富,“新文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也可以在具体的文学研究中得到进一步落实。
本书作者署名顺序根据作者姓氏拼音首字母先后顺序而定。本书由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蔡沛珊、何柏骏、唐东旭和张高珊一同完成。具体而言,唐东旭负责第一章和第六章的撰写;蔡沛珊、何柏骏和张高珊负责第二章的撰写;唐东旭、蔡沛珊和何柏骏负责第三章的撰写;张高珊、蔡沛珊和何柏骏负责第四章的撰写;蔡沛珊、张高珊和唐东旭负责第五章的撰写。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感谢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王欣教授、王安教授、叶英教授以及方小莉教授对本书理论框架搭建和具体文本分析所给予的帮助。鉴于研究者的水平有限,书中可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唐东旭
202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