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此汝曹封侯地也

秦逸看了一眼列席会议的几个人,接着说了下去。

“两个海兵队的老兵,各带一支新兵百人队,分别在西米岛和守志岛留守。

西米岛王启年过去担任试总旗,守志岛由徐墨斗担任试总旗。

凌伯虎,啊!对!就是风哥儿他爹,担任卫所试督抚。

我们不在的时候,万一有紧急事宜,三人举手表决即可,少数服从多数,可主生杀大权。

平时有事、各自处理,汇报老凌头后,书面汇总交到我这边”。

“是!大人!”

秦逸一直没真正把内务当回事,事到临头了,只能抓到骡子就是马。

有他坐镇没人敢龇牙,说一不二,也从来没人敢反驳。

这次事关紧要,秦逸估摸着起码要离开基地两三个月,和后方的联系可不能断。

“老梁头你任试总旗,走海路带两队新兵一队混编工匠,两队武装力工。

打着咱们卫所旗号,去咸从县那处废庄,多带些补给,作为中继基地。

我会派人及时和你们联系”。

“是!大人!”

秦逸想了一下,别的也没什么好说的,万事俱备,只等开战了。

“散会!明早百人队天亮集结出发,咱们参战!”

“是!大人!”

……

李如松的职务全称:东征提督军务总兵官,统蓟、辽、冀、川、浙诸军;

他可不仅仅只是个普通的总兵官,而是全权负责的提督,这个职务很少授予武将。

可想而知,万历帝对其的恩宠。

那么问题来了,经略同样是三督之一,他和宋应昌谁官大?谁听谁的?

皇帝还就没说,大家自行体会。

事实上,这就看两个人谁说话,下面兵头们是当命令,还是当放屁。

显而言之,李如松说了算。

宋应昌虽然憋屈,但一想他不干有的是官抢着来,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不然怎么办?让李如松按规矩给他磕头?然后没开战就先内部分裂?

身为心学弟子出身的宋应昌,很是在意名节,于是带着手下埋头管理好后勤。

而未经大帅下令,先行过江防守义州城的老将吴惟忠,差点吃了挂落。

一番看似借题发挥的纷扰中,

携大胜之功回辽的大帅李如松,轻轻松松把整个军权控制在手。

腊月十六日正式从辽阳大营启程,并于腊月二十四抵达了镇江城大营。

腊月二十五,全军在镇江城外祭旗誓师,李如松拔剑遥指平壤方向,一声虎吼:

“全军出征!”

大明东征军团闻令而动,浩浩荡荡踏冰渡江。

在凛冽的寒风中,兵部职方主事,东征军军前赞画(相当于参谋长)六十岁的袁黄袁了凡先生,对着大明雄壮的队伍振臂高呼:

“此汝曹封侯地也!”

……

秦逸自然是副总兵祖承训麾下,祖家主力是千余精锐铁骑,一人双马。

逸哥现在是营兵把总的身份,因为就他一人有马,只能领着百人队,护着祖家的数百步卒。

这些其实是祖家的后勤人员,养马的马夫,做饭的伙夫,搭帐篷的力工,甚至还有坐着暖轿的医师等等。

这并不是啥坏事,起码吃的不错。

大军出征,大场面极其难得,秦逸过江后,勒马驻足,回望整个行军队伍。

真是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两岸人喊马嘶、喧嚣非凡。

秦逸现在处于大帅的中军,各个军头旗麾旌节、极其鲜明,锦衣毛裘、军威极盛。

“逸哥!逸哥!炮!大炮!”

牵着马缰的凌风,激动的直跳脚,秦逸手搭凉棚细观。

“灭虏炮、大将军炮、虎蹲炮、佛狼机炮,那些个方箱子估计就是传说中的百虎齐奔箭……”

逸哥兴致勃勃的指点这一门门、大大小小的火炮,义务给凌风当起了解说员。

“过些日子,平壤开战时,你就能亲眼目睹它们的威力……”

平时在岛上再怎么雄心壮志,等真正亲眼目睹大明最精锐的五万大军。

换个旁人估计都会气沮。

唯有穿越者秦逸,只当看个新鲜,仅此而已。

和另一个时空威武无敌、人人如龙的那支军队相比。

这样一支军民混杂,冷热兵器过渡阶段的古代军队,丝毫不能引起逸哥哪怕一丝激动。

就这?

……

鸭绿江头雷鼓震,

东人加额望旌旗。

要说最激动的莫过于义州城的李朝君臣,天朝爸爸终于出兵了。

领兵大将还是闻名天下的宁远伯李如松,这不得好好款待?

好吧!隶属中军的秦逸百人队在义州城外大营,待了整整三天。

李如松于腊月二十八才正式动身,领着中军精锐铁骑杀向平壤。

逸哥和弟兄们在行军路上,过了这个冻得狗龇牙的年。

万历二十一年,就这么在一片纷纷扰扰中来了。

秦逸毫无感觉,就指望行军速度快一些,这特么是打仗啊!

正月初三中军踏冰过了清川江,顺顺利利抵达安州城。

先头部队已经在这边扎营等了好几天。

逸哥大体估计了一下,大明纯战兵大约四万余,还有五千多的辅兵。

听祖长贵透露,李朝东拼西凑了一万军队前来助战,其中还有僧兵三千。

太跌份了!

李如松大帅,特意派人作了一面大旗,上书:

“李朝军民自投此旗下者免死!”

有这大旗打出来,见旗后任负隅顽抗的一律格杀勿论。

至于你说九成九的李朝底层,都是文盲。

呵呵!你不识字?

关我们屁事!

领着兵过来的李朝高官,是领议政并总管军务都休察使柳成龙。

今年五十二岁,相当于军政一手抓的李朝最大权臣。

大帅行营中,柳成龙诚惶诚恐的献上平壤城防图,还想再细细说明一番。

这玩意李如松毫不在意,他手里有最新版的,宋应昌弄得可比李朝的精细多了。

也不能让人白跑一趟,毕竟也带了一万兵马过来。

管不管用先不谈,一来就交出指挥权,这态度就很让李大帅很是满意。

临别之前,李如松让人取来一把精美的折扇。

“李朝遭此劫难,西厓先生你也不易。

这是行军路上偶的,本帅亲手所书,送给西崖先生当个留念吧!”

说罢,他拿起狼毫在末尾提上落款后,递了过去。

柳成龙双手捧着墨迹未干的扇面,刚刚看到一面绘的是数支墨竹,这一面竟是一首七律:

提兵星夜渡江干,

为说三韩国未安。

明主日悬旌节报,

微臣夜释酒杯欢。

春来杀气心犹壮,

此去妖氛骨已寒。

谈笑敢言非胜算,

梦中常议跨征鞍。

“好诗!好诗啊!谢过大帅!”

柳成龙得到李如松的墨宝,那是相当的珍惜。

带回去后赶紧装好,轻易不拿出来示人,这可是传家宝啊!

(后世成为金朝的国宝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