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昌玉挑眉,她也是后宫长大的,只不过很少插手这些后宅的事情了。
不知过来多久,那屋子里就吵嚷起来了,太太的声音尖锐又刺耳,徐徐传出什么“有失偏颇”“偏心”“大房二房”什么的。
魏昌玉并不说话,倒是张妈妈出来了,瞧见她好似吃惊似地,道:“六姑娘还等着呢?老夫人刚醒,就见了太太,这才耽搁了,老奴先带你去耳房吃茶。”
“多谢妈妈。”魏昌玉颔首,便被张妈妈引了进去。
魏昌玉在耳房里,便不大听得到太太的声音了,约莫坐了一盏茶,张妈妈就过来领她进去了。
丫鬟打帘,魏昌玉跟着进去,坐在榻上的是个鹤发老人,支着头不曾看她,眼底都是淡淡的疏懒和倦怠。
“明善给祖母请安。”
“别人请安都是挑大清早的来,你倒是有心,捡着我午憩的时候。”杞氏懒洋洋地道。
魏昌玉低眉顺眼地道:“是明善的不好,今儿高热刚退,便想着来见祖母,昏头疏忽了。”
老太太扫了她一眼,并没有理会她的办巧,忽然侧首问:“时莺呢,可好些了?”
嬷嬷这才禀告道:“说是前个儿伤寒了,一直不见好,方才已经请人来报过病了。”
老太太闻言,叹了一口气,道:“这多懂事的孩子,多灾多难的,找府医好好看看,若实在不好,让太太也走一趟。”
嬷嬷颔首应下,老太太这才回过神来处理魏昌玉,喊一声,“六丫头。”
“祖母。”魏昌玉起身,模样乖顺地道。
“昨日罚你,你可认?”
魏昌玉低眉顺眼,却回答得坦荡,“明善做错了事,该认。”
老太太并未看她乖巧便心软,道:“我们宋家也是清流人家,我们家的姑娘干不出那下三滥的事,昨日我也同你讲清楚了,你要豁出脸给人做妾,便与宋家断干净了,日后,宋家再不会管你。”
“明善不敢。”
老太太瞧着慈眉善目,可说起话来,完全让人挑不出错来,“道理要讲透,不然你日后,还以为我这个做祖母的误了你的前途。”
魏昌玉对这个老太太提不出敬意,也不想在这个时候惹出不必要的麻烦,道:“祖母的话,孙女谨记,万不敢怨怪祖母。”
老太太端茶轻呷,道:“你能记住最好,此时你也不宜再待在帝京,我与你母亲的意思,是先将你送回琅琊老家,暂时避一避风头。”
老太太口中的母亲自然不是宋明善的生母,而是她的嫡母,靖安候夫人。
魏昌玉抬眼,眼底波澜不惊。
老太太看她一眼,道:“不过先让你回去避避风头而已,等裴家婚事妥帖了,要想在寻门好婚事,也不难。”
老太太嘴上虽这样说,但明眼人心底都瞧得清,将宋明善送回琅琊,大抵是日后要将她嫁在琅琊了。
琅琊是好地方,虽是上三州,但到底不比帝京……
这样的安排,可魏昌玉丝毫不见生气,面上也平和得很,“明善记住了。”
老太太这才叫她吃茶,兴许被太太烦透了,看着她便慈眉善目了些,又道:“你嫡姐要出嫁了,她也是你姨娘看着长大的,多多少少贴些嫁妆,也是应当的……”
嫡出的姑娘出嫁,叫姨娘来补贴嫁妆,这真是头一遭。
老太太可能也是姚姨娘那个泼辣脾气,居然和她一个未出嫁的姑娘来说,一个活了几十载的老太太了,竟欺负她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
魏昌玉心底冷笑,面上还是道:“三姐姐出嫁是喜事,毕竟是母亲的嫡亲女儿。姨娘虽是妾室,但也同我说了,会出一套赤金头面给三姐姐带过去的。”
她话里话外很明白了,三姐儿是二太太的女儿,姚姨娘这个做妾的,出一套赤金头面,再要就没有了。
老太太被她这么一说,竟不知道说什么了。
不过魏昌玉暂时还不想同老太太争执,还是斟酌着道:“祖母,三姐姐配的是内阁大学士的嫡长子,既然是文人风骨,嫁妆其实不宜带太多。”
“若对面是武将还好,武臣不擅敛财,而文臣清流,最在意的反倒是名声。三姐姐过去是嫡长媳,祖母若是怕她出嫁没排场,日后慢慢补贴就是,可面上,还是不要太奢侈的好。”
魏昌玉不过嘴上这样说,其实不然,嫁妆都是一次把姑娘的底气排面给足了,哪有嫁出去了,像个无底洞一样不停补贴的。
如今最要紧的,是安抚好太太,日后三姑娘过什么日子,就和她们侯府没干系了。
老太太也不想再折腾来折腾去,笑了笑,道:“还是你想得周到。”
魏昌玉颔首,道:“母亲孝敬,您好好同她说,她是听得进去的。”
话说到这里了,院外便传来惊呼。
“老祖宗,不好了!老祖宗……”有下人急匆匆地赶来,丫鬟赶忙打帘将人放进屋子,一个跟在靖安侯身边的小厮跪在地上。
周嬷嬷训斥没规矩,但这般样子,老太太乍一看还当靖安侯出事了,连忙询问,小厮喘着粗气,道:“女帝……女帝薨了!还请老夫人和夫人更换冠服,入宫吊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