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是灵猴也是魔王

“悟彻菩提真妙理”指孙悟空悟到了菩提祖师传授的妙理,也指要达到彻底领悟妙理的境界;“断魔归本合元神”借用道教的观念,指让元神(先天的意识)渐渐摆脱蒙蔽,显现本来明净的面目。

游戏笔墨

石猴来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得到姓名的同时,也开始萌发了自己的心性。

刚到三星洞的孙悟空,就像是一个初生的婴儿,他天真无邪,对世界充满好奇,而在这里修行的过程就像婴儿逐渐成长的过程。

孙悟空跟其他师兄一样,学仙法之前要学基本礼仪,要学经文,平时要扫地锄地,干干活儿,算得上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了。

孙悟空又与其他师兄不一样,菩提祖师开讲大道的时候,他可以懂得妙音,听懂佛经里高深的道理,因此开心得抓耳挠腮、眉开眼笑。

孙悟空的师父菩提祖师是个走“混搭风”的神仙。《西游记》里面的各路神仙都有自己推崇的教派,他们有的归属佛教,有的归属道教,还有的归属儒家学派。这个菩提祖师,他是佛陀的弟子,属于佛教中人,原文也说他是“大觉金仙”“西方妙相”,这两个词都是与佛教相关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菩提祖师教出来的弟子却是“髽(zhuā)髻(jì)双丝绾,宽袍两袖风”,髽髻就是梳在头顶两旁或脑后的发髻,属于道教的打扮。佛教的祖师教出道童来,这也太奇怪了吧?祖师在教孙悟空的时候,提到了三百六十旁门中的“流”字门,其中竟然提到了儒家学派。儒、释、道三教他都占了。

其实,作者在本回开篇就做了说明,那菩提祖师“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三家指儒、释、道。就是说,菩提祖师是个三教合一的祖师,他把儒、释、道三教的教义打通,独成一派。可见,菩提祖师的眼界胸怀、本领法力非比寻常,配得上“祖师”这个称号。

对于孙悟空而言,菩提祖师的角色就像是一位儒雅博学的启蒙导师,在三星洞中,他希望尽己所能,传授给孙悟空各大教派的精华,就像在学校里我们语、数、外、史、地、政各门学科都要学习一样。孙悟空也的确受到祖师的影响,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他慢慢体会到三教合一的妙处。

孙悟空这也不学,那也不学,挑三拣四,菩提祖师拿戒尺打他,其他人个个惊恐,只有孙悟空懂得祖师的暗语。祖师私下给他传授了长生不老的口诀,并教会了他躲过三灾利害的七十二般变化,还为他量身定制了一种腾云驾雾的方式——筋斗云。

孙悟空只用了三年的时间,便学会了长生不老之术,一窍通百窍通,还解锁了七十二变和筋斗云。

然而,菩提祖师因为悟空在众人面前卖弄法术,一气之下将他赶走,他说:“你这去,定生不良。”菩提祖师觉得孙悟空一定会干出不好的事来。菩提祖师在孙悟空身上花了这么多心血,为什么最后还要赶他走呢?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孙悟空来到三星洞修炼了十年之久,在这十年里,祖师看到了他的灵性,但也看到他好卖弄的性格。爱卖弄炫耀是人的本性之一,人一旦有了大本事,往往很难克制自己那颗炫耀的心。

可是菩提祖师心里清楚,“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一个人的精气神散了,修道也就失败了,人生的磨难往往是因为搬弄口舌是非而产生的。当你炫耀的同时,也会招来别人的羡慕和忌妒。所以菩提祖师明白,给孙悟空启蒙可以,但他心性难改,想要真正得道成仙,不经历磨难是不可能的,不过,未来的路只有他自己去走才可以,没有人能帮得了他。

所以,当孙悟空开始卖弄炫耀的那一刻,就是他要离开的时候了。不过,菩提祖师不仅赶孙悟空走,还告诫他,不可以跟别人提起是自己的徒弟,甚至恐吓孙悟空说,如果跟别人说了,就把他剥皮剉(cuò)骨,将他神魂贬在九幽之处,万劫不得翻身。

孙悟空离开菩提祖师,回到花果山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死了坎源山水脏洞的混世魔王。孙悟空回来的第一战,一方面展示了他学艺后的英勇,另一方面也是他“定生不良”的开端。孙悟空去打混世魔王本是去救自己的猴子猴孙,本心正义,但后来他直接把混世魔王砍为两段,还一把火烧了水脏洞,手段非常凶残,这种表现更像是以暴制暴。这时的孙悟空可没有什么降妖除魔的任务,他自己本身也不过是个猴妖而已。

妖、人、神

菩提祖师

身  份: 释迦牟尼的大弟子之一,“解空第一”,即对“空”的解释水平最高,故为猴王取名“孙悟空”。

居  所: 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名  言: “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

主要事迹: 传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

幻中深意

取舍是一门学问

菩提祖师的法术是学也学不完的,但孙悟空学习的起点就高于其他师兄弟,他要学长生不老之方。

菩提祖师介绍三百六十旁门中的术、流、静、动四门后,他听完就问一句:“似这般可得长生么?”得知都是不长生的“旁门”,他坚决回道:“不学,不学。”孙悟空选择的学习内容的标准是能否长生。“长生”就是孙悟空的一把尺,不能长生的法术,那就棉花店失火——不谈(弹)了。

孙悟空能有非凡的成就,一方面是他聪明好学,富有灵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学习的初心和境界也比众人高出一筹。孙悟空修仙的目的很明确,是求长生不老,打破世间的束缚,为自己争得彻底的自由。其他人修仙不过是为得到一些道法,让自己在人间能更容易获得成功,这样的想法就充满了功利性。孙悟空的师兄们看到他学会了筋斗云之后,一个个都非常羡慕,他们说:“悟空造化!若会这个法儿,与人家当铺兵,送文书,递报单,不管那里都寻了饭吃!”

在原著第一回中有一首诗,其中有一句说“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为世俗牵绊的人,没有一个能得道成仙。每日争名夺利,以酒色财气为伴,非但不能求得长生,甚至会让我们远离生命的意义,实在应该警醒。

立志须高远,这是孙悟空的智慧。孙悟空可不光是嘴上说说,他是真的拒绝了其他诱惑。他不贪多、不迷失,舍弃了其他不能长生的法术,把时间精力都放在了学习长生之术上。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同门其他师兄弟没有一个的成就能超过孙悟空。他们能做菩提祖师的徒弟,本是幸事,却在诱惑中动摇,穷尽余生只在“旁门左道”中讨生活。

汪象旭非常欣赏孙悟空学艺时的取舍,他说:“舍却三百六十旁门,换得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筋斗,八万四千根毫毛,何等便宜,何等斩截。若只在术、流、动、静四门中讨生活,虽到烂桃山吃一百次饱桃,连爬云尚恐费力。”

虽然孙悟空此时只是没有法术的石猴,可他看得长远,他能抵住诱惑,终于获得菩提祖师的秘传。

如果孙悟空没有取舍智慧,恐怕最后只是花果山一个费力爬云的小妖猴。

生花之笔

一举多得的铺垫

杀死坎源山水脏洞的混世魔王的情节,为后面的情节做了重要铺垫。

首先,因为去打混世魔王,孙悟空才发觉自己需要合适的武器和像样的披挂战袍,应该有像样的军队势力,这才有了他去龙宫拿金箍棒、要战袍,建立猴子军团的情节。

其次,正因为孙悟空跟混世魔王过招,我们才知道原来不仅他会七十二变,身上的八万四千根毫毛也都会变化,后面孙悟空用毫毛做各种变化才不显得突兀。

最后,正是因为他赤手空拳打败了身高是自己八倍,手持兵器的混世魔王,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强的自信,这才让他有胆量去闹龙宫、闹地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