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春闱

“我能做的也只是提醒你注意这些潜在的风险。”

李承泽见状,微微一笑,

“至于如何救援赖明成,这需要你自己去想办法,或者向陈院长、林相等智者求教,看看是否有可行的策略。”

“当然,如果你需要任何帮助,尽管开口。”

李承泽的话语中透露出几分轻松与释然,仿佛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这主动任务,总算是有人愿意接手了。

任务交给范闲

我坐收渔翁之力。

桀桀桀!!

提及赖明成对监查院的介入,无疑已踏入了危险的边缘,其处境之艰难,堪比试图行刺君王的刺客,几乎无解。

这次的任务有点难度。

若将此重任交予李承泽,他亦坦言,仅凭一己之力,实难觅得良策。

毕竟,他虽对原著剧情有所洞悉,却也只是个普通人,缺乏直接改变局势的能力。

但幸运的是,他身边有范闲这样的智者,更有范闲背后那些深谙权谋、实力非凡的“后盾”——陈萍萍、范建、林若甫等人。

他们的智慧与资源,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

因此,李承泽明智地选择了借力使力,将这份重担巧妙地转移给了范闲。

毕竟,在合适的时机,让最适合的人去处理问题,才是最高效、最明智的决策。

而范闲,不仅心怀正义,渴望救助赖明成,更拥有强大的后盾支持,他无疑是完成这一次任务的最佳人选。

果不其然,范闲迅速行动,将赖明成的困境如实向陈萍萍汇报。

面对范闲的质疑,陈萍萍坦然承认,他早已洞悉一切。这一幕,

不仅展现了陈萍萍的深谋远虑,也预示着范闲即将在解救赖明成的道路上,得到更多来自监查院高层的支持与指导。

至此,整个事件的格局豁然开朗,范闲作为这场“主动任务”的最强助力,已蓄势待发。

“既已知情,缘何不早作提醒?”范闲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满与疑惑,向陈萍萍质问道。

“纸上得来终觉浅,许多道理,唯有亲身经历,方能刻骨铭心。”

陈萍萍缓缓道来,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深意,

“你对监查院的重要性虽有所认知,但缺乏直观感受,这对于你未来肩负监查院之责,实为隐患。”

“所以……”范闲紧追不舍,试图探寻陈萍萍的未尽之言。

陈萍萍并未直接回应,而是以一种近乎默许的态度,让范闲自行领悟。

他深知,有时适当的隐瞒与考验,是为了让范闲更加成熟与坚韧。赖明成之事,便是这样一次深刻的教训。

“你是想用赖明成的生命,作为我成长的代价吗?

让我亲眼目睹朝堂的残酷,感受监查院的重要,甚至领悟陛下的决绝?”

范闲情绪激动,几乎是在咆哮,他无法接受这样的牺牲。

面对范闲的质问,陈萍萍选择了沉默,这沉默无疑是对范闲猜测的默认。

然而,他的心中却充满了欣慰与自豪。

范闲,这个叶轻眉的儿子,果然没有辜负她的期望,他对于“人人生而平等”的信念,已经深入骨髓,不容侵犯。

“你敢于为了一条人命,对我如此咆哮与质问,这正是你的可贵之处。

陈萍萍心中暗道,他欣赏范闲的勇气与正直,这样的品质,远胜于那些唯命是从、毫无主见的庸才。

“那么,你此番前来监查院,仅仅是为了指责我吗?”

陈萍萍终于开口,语气中既有威严又不失温和,他期待着范闲能给出更加成熟与理性的回答。

“自然不是。”范闲的情绪平复了许多,他摇了摇头,否定了自己先前的冲动,

“我是想救赖明成。”他目光坚定,简短的话语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

“但这条路,异常艰难。”

陈萍萍轻叹一声,直言不讳。

范闲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倔强的微笑:

“艰难,不等于不可能。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拯救一条无辜的生命更为重要。”

“若真要救他,或许只能让他隐姓埋名,远离权力的漩涡,以假死之名换取自由。”

陈萍萍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但范闲的眉头却不禁紧锁。

“我救他,不仅仅是为了保全他的性命。”

范闲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无奈与不甘,“这样一个正直的官员,难道就要被逼得背井离乡,隐姓埋名吗?

这世道,难道就没有容他之处了吗?”

“你心中有此疑虑,我理解。”

陈萍萍的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但你要明白,触怒了陛下,便是触动了权力的底线。

赖明成的命运,早已不再是他个人的选择,而是大局之下的一枚棋子。”

“大局,大局……”

范闲喃喃重复着这两个字,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我记得,当初大局也不允许我杀程巨树,但我还是在监查院门前,于万众瞩目之下,结束了他的性命。”

陈萍萍闻言,沉默片刻,没有反驳。

他深知,范闲有着自己的信念与坚持,那份不顾一切的勇气,正是他最为欣赏的地方。

在权力与人性之间,范闲选择了后者,即便前路艰难,他也要一试。

面对范闲的坚决,陈萍萍陷入了沉思,他的沉默中透露出对范闲想法的复杂考量。

范闲的眼神坚定,没有丝毫退让,他继续说道:

“院长所言大局要杀赖明成,实则陛下的个人意志在此已非主导。

那么,我们何不利用这大局,为赖明成寻得一线生机?”

“要让赖明成在大局的框架内得以存活,就必须找到一种方式,让他成为大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范闲的思路清晰,仿佛已找到破局的关键,“既然大局能定其生死,

那我们便让大局成为他的保护伞。”

陈萍萍闻言,神色中闪过一丝无奈与认可,他缓缓点头:

“你的思路确有道理,若要救赖明成,唯有让他立下足以撼动大局的功勋。”

范闲见状,趁热打铁:“正是如此,而眼下就有一个绝佳的机会——春闱。

此等盛会,关乎天下才子的命运,其主考人的功劳非同小可。”

“若是由赖明成来主持春闱,其功勋自不待言

届时,他不仅是这一届学子的精神领袖,更是朝廷选拔人才的重要推手。

若陛下此时动他,岂不是寒了天下士子的心,也损了朝廷的颜面?”

范闲的话语掷地有声,充满了对局势的精准把握。

陈萍萍听后,陷入了更深的沉思。

这番话,无疑触及了问题的核心,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赖明成的命运以及背后的政治考量。

最终,他未置可否,但那份沉默,已是对范闲提议的一种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