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工智能创新链产业链技术专利发展研究
- 李慧颖 黄蕴华
- 2022字
- 2024-08-01 09:21:27
前言
人工智能(AI)从最初的逻辑推理和计算智能,发展到如今的感知智能,AI技术创新不断突破边界。2022年年底,以ChatGPT发布为标志的大语言模型和生成式AI横空出世,再次推高了我们对机器智能的认知。大语言模型让我们与机器的交流变得自然流畅,仿佛与挚友交谈一般;而生成式AI则以其惊人的认知创造力,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智能体验。人工智能正在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它如同春风,吹遍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与期待。可以说,我们正在迎接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更加多元、更加深入、更加普遍,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并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我国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和超大的市场规模,同时也是全球重要的科技大国。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当前,人工智能不仅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而且已成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和全新的“基础设施”。未来的产业经济生态,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场景都将建立在这个新基础设施之上,虚实边界将逐渐消融,制造和服务会相互渗透,应用场景将被重新定义。因此,我们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寄予厚望,希望AI能够以一种普慧化的形式赋能千行百业,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行动。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到如今的“人工智能+”行动,代表着我国顶层战略的最新发展,表明了国家对发展人工智能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人工智能+”可以理解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两大支柱,技术创新体现的是新质生产力,产业应用则是新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结合,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途径。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的重要来源。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我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核心技术的研发也取得了重要突破,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大模型领域的重要竞争者,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的“通义千问”、华为的“盘古”、科大讯飞的“星火认知”等大语言模型相继推出。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推动了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为全球人工智能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产业应用方面,从硬件制造到算法开发,从数据服务到应用场景,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提高了制造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在智慧金融、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已深入人心,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特别是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唯有加强自主创新,才能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正进入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窗口期,需要深度融合创新链和产业链,全面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发展。
专利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科技与产业联系的重要纽带。通过对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洞悉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动态、产业布局和发展趋势。我们希望通过专利视角,关注并探索“人工智能+”的建设需求。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注重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出发,努力回应前行道路上的挑战与未知。例如,如何科学准确地评估我国人工智能创新链产业链的发展实际?如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如何定位短板,消除破绽?从哪些方面可以构建更高效、协同的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机制?这些都是我们思考并希望回答的问题。
本书沿着创新链、产业链这一主线,对我国人工智能专利进行了系统研究。上篇聚焦人工智能创新链,分别从人工智能基础通用技术、关键领域技术、支撑技术方面描绘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全貌,并构建高价值专利评估体系,深入解析人工智能创新的趋势动向;下篇聚焦人工智能产业链,围绕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慧工业、智慧教育、智慧农业七大应用场景展开重点研究,并对元宇宙和数字人两个新兴领域进行了专利分析,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展现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应用的全貌;最后,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从专利视角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希望这本书的编写,能够为我国人工智能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发展贡献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也期待对促进人工智能尤其是知识产权的相关问题的认识和讨论有所裨益。
本书由李慧颖和黄蕴华著。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得到了王媛媛、高雪松、鲁莎、王斌、董冠英、张然、李增冉、白泽坤、李河言等人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人工智能的发展范式已然改变,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迎接这个充满智能与创造力的新时代!
李慧颖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