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浩气重开

这股大风吹过,便有一个白衣中年出现,来人正是刚刚击退鬼修的宋清风。

他看了看王丰,暗道一声“好苗子”,转而神色恭敬地对着沈逸。

“沈逸道兄,你说闾山已有浩气的书信,岭南浩气阁日前已经收悉。只是,你这怎的没有当年的风采了?”

宋清风对沈逸其实曾经是相当崇拜的,以至于这句话中还夹杂着几分惋惜,脑中思绪已飘到了三十年前。

……

那一年,沈逸不过弱冠之年。

就这样一个文弱书生,用了两年时间走到了岭南最大的浩气阁,为的不过是参与那场三十年一次的儒学论道。

一个不服王化之地的读书人,在那些世家大族看来,其实和荒野山民无异。

在“读书破万卷,方能下笔如有神”的观点成为这次儒学问道的众人共识时,沈逸却语出惊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一个荒野山民,便敢如此驳大家颜面,自然引来无数讥讽之声。

宋清风见到沈逸如此大胆,为这种敢于挑战权威的气势所折服,便要上台并肩论道。

没成想,才走到台上,却听几个儒学门阀的大人物喝问道:

“尔等竖子无谋,遑论大道,更别提滋养浩然正气了。你道万里路胜过万卷书,你何不就在那不服王化之地造一个浩然正气的气象?”

“就是,念你荒野山民,见识尚浅,还不速速退去,吾等不与你计较。”

面对如此责难,宋清风动摇,明知众人注视,依然悻悻然地下了台,留下了台上的沈逸。

沈逸却丝毫未动,“休要无礼,还不退下”,几个大人物带着浩然正气训斥着。

那股气息才到沈逸面前,便已经消散。

在众人的愕然中,沈逸掷地有声地回应道:

“诸位适才说得有理。既是如此,沈逸告辞,不在闾山地界造一个浩然正气的气象,沈逸一生不复再入中土。”

……

且说沈逸面对宋清风那看似恭敬实则倨傲的问候,回应依旧是不温不火:

“你道我风采不复当年,我却道你连道心都失了纯粹。”

宋清风闻言,握着长笛的手指紧了紧,显然便要蓄势待发,却还是顾忌着沈逸。

倒不是顾忌修为,就是单纯顾忌沈逸身上的那股莫名气息,一股唯有浩气阁的人才能感觉到的气息。

“沈逸,此话何解?”

风度一失,道兄二字也就没了。

“上古年代,有大人物留下了十二个字,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如今的宋清风,敢说三十年来的作为,真就无几、无功、无名吗?”

“如果你还是想扬名立万,那么你修为再高,就算让你当到了浩气阁的护法,你终究养不出那一口真正的浩然正气。”

多年来,宋清风没日没夜修行,终日奔走山野,降妖除魔,为的不过是积累功德,凝聚浩然正气,如今却被沈逸如此论断,安能服气?

“哼,那你沈逸,这些年又干出了什么气象?”

沈逸没有继续说教的意思,在一旁的王丰此刻多了点执拗,似乎是不忍沈逸被凭白嘲讽,竟然挺身向前。

“先生三十年来,终日问礼、巡山,教化村民,于沈逸者或无功名,于铁尖山村民却是文化气象。”

“你个……”

宋清风的“毛头小子”四个字还未说出,王丰便转身跟着沈逸离去。

他在岭南乃至于中土,无数百姓膜拜崇敬,此刻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王丰这般顶撞,自是觉得拂了面子。

宋清风平日里的涵养此刻瞬间没了,长笛飞出,便要朝着沈逸二人而去。

王丰见到身后一股灵气锐不可当,正要转身替沈逸挡住,却不曾想沈逸却将他直接推向了远处。

长笛携带的浩然正气,才到沈逸后背不过两尺的位置,便消散得如一缕清风拂过。

宋清风,此刻却成为了送清风。

沈逸头也不回,只是说道:

“涵养,先涵而后养。是了,和那帮人说下,我沈逸要在铁尖山建浩气阁了。”

中土地界,浩气阁总阁一处,浩气阁分阁有数十处,但却从无任何大儒选择在王化之外的地方选择开设浩气阁。

沈逸这话,让宋清风呆立当场,以至于连二人走了都未曾察觉。

“难道我竟然错了吗?不,错的是他沈逸!”

沈逸说与宋清风的那句话不过才一个时辰,但宋清风的身影却已经出现在岭南最大的浩气阁里。

才到阁中,便响起了几声钟响,而后便是大堂里陆续出现了五六个垂垂老矣的老人。

虽然他们有的并无修为在身,但宋清风却保持了十足的尊重。

“阁主,诸位长老,当年那个沈逸,我见到了。他要在闾山地界建下浩气阁。”

“什么?化外之地,也有浩气种子不成?”

宋清风点了点头,“沈逸边上有个年轻人,虽然可恨,但着实不错。”

宋清风自视甚高,所谓不错,自然是极佳了。

浩气阁的建立,不是挂个牌子就可,需要层层申报上去,一旦同意,浩气阁总阁便会拨付器物、典籍与一些法门。

当然了,人是不可能拨付的。

毕竟化外之地,除非修士自愿,不然哪有愿意去护道的人。

……

沈逸和王丰走在五老山里,王丰见沈逸边坐着,边似乎在思量什么,便给沈逸准备了点清泉水,放在一旁。

随后,王丰便默默地在一旁拿出图纸,将之前勘探的地形情况,连带着山势走向和水源分布一一画入纸中。

王丰的画工并不好,显然在绘画上并无天赋,唯一可取的大概仅有认真二字。

约莫过了一炷香,沈逸不再思量,看向王丰,暗自点头。

“此子勤奋好学,不好高骛远,慎勇不失公义,确实是好苗子。”

沈逸就那么坐着,等到王丰画完后,这才站起身,道了句,“我们回铁尖山,接下来的日子你怕是要更辛苦了。”

“但听先生安排。”

两人行走不快,从五老山到返回铁尖山已然过了十日。

二人才返回村里,便发现沈逸的家中已然熙熙攘攘,让沈逸自己都有几分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