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王勃:做人还是要懂得能屈能伸才能活得久
- 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朝诗人的沉浮人生
- 小小苏
- 4208字
- 2024-08-12 11:25:45
六岁写文章,十六岁成大唐最年轻的公务员,二十二岁成杀人犯,被武则天称为奇才的王勃,究竟经历了怎样的颠沛流离的一生?才让他自甘堕落,不再痴迷于仕途,而是选择纵情于山水,最后却溺死于水中呢。说王勃是神童一点都不为过,六岁能写文章,九岁就开始读《汉书注》,不但能读得明白,更能纠正其中的错误。这种“神操作”的天才,就是如今的开局就满挂的网络小说都不敢这么写呀。十二岁时,因为他父亲的一句话:人子不知医,古人以为不孝。于是,王勃就跑到当时最有名的神医曹园那里学医去了。学医是最难的,不管是放在如今的社会,还是封建时代。了解人体的筋骨脉络,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需要极高的学习天赋。可王勃是谁呀?那可是网络小说中必须满级开挂的男主啊,就凭他拥有极高的领悟能力,以及可怕的学习与再创作的能力,这叫事儿吗?
于是王勃仅仅用了十五个月的时间,他就通读了《周易章句》和《皇帝内经》。这样聱牙诘屈的书,别人一辈子都学不会,可是他不但学会了,还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了《医语纂要》,这本书在医学上拥有很高的地位,被无数学医的后人作为重要参考材料。所以别人的神童可能是掺了水分的,但王勃的神童和别人都不是一个量级的。还不止如此,在他十四岁时,王勃给当时的宰相刘祥道写了一封《上刘右相书》。信中直抒己见,还说明了自己对于施政的坚定用心。刘祥道听罢之后大为震惊,没想到这后生小子竟然如此有才,兴高采烈的跑到高宗李治那里去夸赞王勃,说他是神童,是奇才,可大用,更可重用。
别人参加一辈子的科举考试都不一定能金榜题名呢,更不一定能在皇帝面前露一次脸,得到皇帝的些许夸赞,可王勃十五岁的时候就做到了,他的一篇《乾元殿颂》把高宗李治人都夸麻了,脸都笑僵了。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高宗李治说我们大唐能够拥有王勃这样的奇才,简直就是天下最大的幸事。王勃的一年等于别人的十年,从六岁开始,他的每一年都进入不同的篇章中,就像是玩游戏进入不同的场景和关卡一样。十六岁时,干脆开启了其从政之路,通过宰相的推举,他参加了朝廷的幽科考试,并且一举高中,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职,正式成为大唐最年轻的公务员,所有同事眼中最靓的仔。
此时的王勃正是春风得意之姿,锦绣年华、前途似锦。任谁也想不到,这样风光无限的日子也不过就一年的光景而已。命运无常啊,即便是大才子也不能左右自己的人生,到了十七岁这一年,王勃在沛王府做修撰。沛王李贤也敬佩王勃的才能,将他看作是好兄弟。当时的贵族之间流行一种游戏,名曰斗鸡。简单来讲,就是把高价买来的公鸡经过专业的训导,可以变得更加具有攻击性与战斗力,贵族聚会时,双方将自己养的公鸡放在围栏中,让两只公鸡互相角斗,赢到最后的就是“公鸡中的战斗机”,就是冠军了,那赢家自然是脸上有光彩,可以对着其他贵族们比一个“欧耶”的手势了。
沛王和英王都喜欢这种游戏,他们二人约定好了斗鸡时间。但是古人总喜欢附庸风雅,本来不过是一个平常的玩乐项目,偏偏要将其升华了。沛王觉得不能浪费王勃的才能,自己有这样的人才必须拿出来显摆显摆。于是他让王勃在战前写一篇檄文,王勃自然是手到擒来,便有了《檄英王鸡文》一文。本来不过是一件小事,但此檄文出自王勃之手。他写文章向来被长安城中人关注,更是在民间广为流传。自然也会传到高宗李治手中,高宗李治看完檄文后很是不悦,一来他不喜欢皇子之间斗来斗去的,自古以来为了皇位,皇子自相残杀的事情太多了。而檄文中,隐晦的说出俩个雄性之间,必须要激烈的争斗后才能获胜。更让高宗李治觉得王勃政治野心极大,不可轻饶。二来他觉得,我让你这个才高八斗的学士去做沛王府修撰,不是为了撺掇皇子吃喝玩乐的,而是为了规劝他们用功读书。你现在却帮着他们写檄文,简直就是火上浇油嘛。
当然那不排除有人嫉妒王勃的官运和才能,在其中夸大事态的严重程度。总之,最后的结果就是高宗李治决定将王勃赶出长安。就这样,十八岁的王勃,被流放出了长安。短短两年时间,从长安城中人人称赞的神童奇才,到被皇帝训斥后同事排挤的丧家犬。真可谓是跌宕起伏,大起大落,王勃苦心经营的一切全都毁了。被赶出长安的王勃,只能选择南下,去寻找自己的好友。可当他到蜀州的时候,他的好友刚刚被调走。他在蜀州又没有正式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奇才王勃彻底落魄,身无分文,连吃饭都困难了。活人总不能被尿憋死呀,要不怎么叫王勃奇才呢!他写了一篇文章《为人与蜀城父老书》,这篇文章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众筹文案,具体内容主打一个卖惨,外加号召大家给他捐点银子。但是蜀城的老百姓对这个才子并不认可,更何况大家的日子过得又都紧紧巴巴的。
王勃出生于儒学世家,家族中颇有威望,族兄弟也都有学问,很是争气。他没有被生活所困过,所以不知道底层人民生活有多难。文章贴出去好几天,没有一个人回应他。王勃真是既尴尬又生气,所以他又写了一篇文章。主要就是说我虽然穷,但是我有志气,你们都不懂我,可见王勃也是一个极要面子的人。自古以来,才子都是非常孤傲的,王勃更是如此。生活上局促了一段日子,他很快又迎来了自己的春天。高宗李治下诏朝廷要举行典试,对于考试这种项目而言,王勃再熟悉不过,他马上赶往京城参加考试。他相信自己一定能从头再来,而且他这个时候不过二十来岁,正是好年华,日子还长着,他不怕一切困难。
王勃对于仕途生涯还是没有放弃希望的,他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还可以在朝堂上大展宏图。他轻轻松松的过了初试,准备复试的时候,听到当时的主考官裴行检评价他,虽然有才华,但是性格浮躁,喜欢显摆。面对这样负面的评价,王勃没有出言反驳,而是放弃复试,直接离开了长安。他觉得自己不肯苟同裴行俭的看法,自己怎么就孤傲了,怎么就不可一世了。他就是学习能力强,作文章水平高,并未特意吹嘘自己。你们就是嫉妒我,不和尔等玩了。其实这样看来主考官的话并不夸张,王勃就是年少轻狂。当然这也不能全然怪王勃,首先他的身世就高出别人一大截来。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朝有名的教育家,可谓是桃李天下,父亲又有官职,所以出身就比很多人好。加上他天赋异禀,在学习能力上无人能及。他对自己的能力一清二楚,所以不认为自己狂傲。对于别人这样的评价,也并不认同。
最终,王勃选择离开了,第二次离开长安城,没有再回头,只是留下一个潇洒的背影。但生活还是要继续的,迫于生计,二十二岁的他也学会了走后门。在他好友的运作下到虢州任参军,本以为虢州山上药物丰富,王勃又精通药理,以为自己可能会在医药上施展拳脚,更主要的是他要为父亲采集奇药,以备不时之需,但没想到他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坎。一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王勃将此人藏匿起来。可是犯罪的官奴肯定会被官府捉拿,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王勃犯了一次大错。他担心自己的罪行会被别人发现,于是他杀死了曹达,决定一了百了。本来这事没那么严重,但王勃想的太多了,加上他也不是善于隐藏心事的人。整日担惊受怕的过日子,让他备受煎熬。最终,曹达的尸首被人发现,王勃因此被叛死罪。还不止如此,他的父亲也因为受到王勃牵连被贬到交趾做县令。交趾就是现在的越南,那个地方当时属于蛮荒之地,民风尚未开化。
不过王勃为什么要帮助曹达,曹达又犯了何罪,这些事都没有具体记载。有人猜测,是王勃的性格得罪了人,被同僚排挤,有人故意栽赃陷害他。但老天也怜惜这个才子,王勃蹲了一年的监狱,赶上武则天登基,朝廷大赦天下,他才被放了出来。未曾经历过生死,不足以谈人生,在黑暗的地牢中待了一年多,王勃终于大彻大悟。以前别人说他孤傲难相处,王勃不以为然。觉得他们都是在嫉妒自己,可现在王勃真切的体会到了官场难行。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一定非要走仕途,搞学术研究也不错。即便是大才子,也有心灰意冷的时候。王勃是大孝子,他们家的族学就是儒学。曾经因为父亲的一句话,王勃就能去学医两年。而现在因为自己的罪行,父亲被牵连去那么远的地方,他对父亲有着深深的愧疚之情。
痛定思痛后,王勃先是回到了老家绛州。老家还是和多年前一样,没有任何变化。王勃在老家读祖父的书,并决心将其完善。转眼间,王勃已经二十五岁了,他还没有成婚,更没有生子。他还是一个人,看书写文章,过着孤寂的生活。可能在外人看来,他没有得到重用十分可惜。但现在的王勃已经看开了,对于仕途没有任何想法,再也不会趋之若鹜的推销自己了。想当年,他十五岁的时候吹捧高宗李治,十六岁的时候做大唐最年轻的公务员。十年的时间过去,王勃已经不再是年少轻狂的儿郎,他已经大彻大悟。二十五岁那年,武则天立沛王李贤为太子。看到李贤就会想起王勃,王勃之前和李贤的关系可是非常要好。因为爱护人才,武则天下令王勃功过相抵,至此可以官复原职。要是换作以前的王勃定然十分雀跃,可是不管在长安,还是在蜀地,亦或是在虢州。王勃都没有得到善待,他一而再,再而三因为性格,因为过于惊人的才能,而被人嫉恨。
王勃推辞了官职,决定去交趾看望自己的父亲,而就在这个途中,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由此而生。路过豫章郡时,当时的都督正在新修滕王阁。听说王勃来了,自然仰慕其才名,欣然邀请王勃来参加宴会。这个宴会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都督要向众人展示自己女婿孟学士的才学。尤其是宴会上有神童王勃的存在,那不是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女婿不是一般人。王勃其实就是一个工具人的存在而已,但他自己没眼色。要不怎么说,他在官场上混得不好呢。宴会上,都督拿出纸笔让众人作序文。大家都明白都督这次宴会的目的,全都推脱不写。但王勃是谁,是那个永远不会看人眼色,永远不想揣度别人心思的人。王勃依旧我行我素,人的性格真是很难改变。生死都经历了,仕途也不要了,但依旧做自己。王勃接过纸笔开始写,于是便有了《滕王阁序》。刚开始的两句,别人都不当回事,但读完之后,无不赞叹王勃才华横溢、古今难有。从这个事中,也能明白王勃被排挤的原因,人家都往西走,他偏要往东行。谁劝他都不行,反正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这样的人怎么能不被排挤呢。
到了交趾后,王勃见到自己的父亲,在父亲面前王勃愧疚不已,跪地不起。父亲也没有怨恨他,在父亲这里住了一段日子后,王勃踏上归途。但是当时的海浪又高又急,王勃不幸溺水,就这样一代神童长辞于世。回顾王勃这一生,短短二十六年,何其精彩。他热忱,他真挚,他聪明。可他又有桀骜不驯的一面,几次丢官,归来仍是少年。但终究天妒英才,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星星就这样陨落。王勃的才华毋庸置疑,但他也的确孤傲难相处,所以做人还是要懂得能屈能伸才能活得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