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买错保险,有多糟心?
很多人第一次买保险,并不是出于自身需求,而是因为有亲戚朋友成为了保险销售人员,碍于情面而购买保险,因此这些人可能买到了自己并不需要的保险,当过段时间回想起自己买的保险时,觉得不实用,便会产生退保的想法。但是保险并不像银行存款一样,可以随时支取,尤其是在投保后的前几年,退保可能会有损失。
常见的买错保险的案例如下。
案例1 自己买了一大堆保险,年缴保费好几万元,当家人生病住院时,想起来自己买了保险,以为可以放心,结果出院后申请理赔,才发现自己买的全是储蓄型保险,而没有配置保障型保险,因此迁怒于保险公司,把当初卖自己保险的朋友拉到黑名单,然后上网大骂:“保险都是骗人的!”
这个案例就是由销售人员不专业的推销导致的。保险的配置应当以保障型保险为先,其次才考虑储蓄型保险。
案例2 客户的妈妈去银行存钱,被银行的经理推荐买了保险。妈妈以为自己把钱存在了银行,每年能有不少利息收入,结果过了两年家里需要用钱想去银行把钱取出来时,才发现买的是保险,并没有将钱存入银行。银行让客户的妈妈去联系保险公司退保,保险公司说时间不到,现在只能退一部分钱。妈妈觉得自己上当了,向街坊邻居抱怨保险是骗人的。
这个案例属于典型的把保险包装成理财产品来卖的销售误导。对此监管部门早有应对措施,规定把保险与银行存款进行简单对比是违规的。客户只需要提供投保时被销售人员误导的证据,例如聊天截图、录音等,便可以要求保险公司全额退还保费。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取证比较困难。
案例3 客户患过某种疾病,在投保健康险时,其在投保单上的健康告知中全选了“否”,当客户因患病住院,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时,保险公司通过理赔调查发现客户有隐瞒病史的行为,便拒绝了赔偿。客户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保险公司收了保费却不赔,便在网上发帖说保险公司骗人。
这个案例是典型的未如实告知相关情况导致的拒赔。很多时候并非客户故意隐瞒相关情况,而是销售人员承诺将来一定可以赔。销售人员求业绩心切,担心客户如实告知会被拒保,存有侥幸心理,便引导客户隐瞒相关情况。有关如何做好健康告知的方法并不复杂,我将在之后的章节详细介绍。
如果能够避免以上三个案例中的情况,则能够免去约99%的保险拒赔纠纷。随着保险市场的不断发展,如今我国居民的保险意识逐年增强,保险的形象正在好转,我对国内保险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