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昏昏沉沉,院中的柿子树枯瘦无力,草也成了黄色。罗振党家中余粮已经不足够一家人一天的口粮了,大家吃了一顿,剩下的就只够一个人吃了。家里的人都不吃,都想把最后的粮食给了方华,婆婆笑着说:“华儿,你多吃点儿,你身子骨本就不好,生完孩子也没敢让你下床,多吃点儿孩子也得你来喂!”方华一直推脱,他知道这是最后的粮食,不想光自己一个人吃,但念及孩子也就不再推脱了,但他还是顾虑的说:“妈,我把这些都吃了,一家人吃啥?”婆婆说:“咱那时候吃啥,俺们就吃啥”
说起那时候,就不得不提起灾荒时期了。在那之前,罗家也有自己的田地。1942年,河南开始大饥荒,他们家颗粒无收,无奈开始逃荒。他们一路避开日军,他们走过的地方树皮和树叶都被他们吃没了,只为可以生存下去。他们一直向南走,他们知道南方比较富庶,想着可以在南方安家。在这路上碰到了方华家,那时候,芳华一家都是皮包骨,脸上焦黄,比他们一家都要消瘦很多。芳华一家跟着他们走了多天,两家长辈相互敬重,相互帮助,亲如手足。他们一家看着方华家很瘦,于是就让他们在这里看着孩子,两个长辈去外面找吃的,找回来之后都会分给他们一半儿。后来走到了四川,他们两家就在四川一座山上建起了屋子,当了邻居。芳华一家为了感谢罗家对他们的帮助,于是就将自己家最小的女儿芳华嫁给了与之年龄相仿的罗家的大儿子罗光祖这两个小辈也是恩恩爱爱,如胶似漆。他们两家聊天的时候,发现原来他们两家只隔了一个村庄。
1944年,两家人知道河南大饥荒过去了,于是就准备回乡了。在回乡途中,他们遇到了共产党党员,老大年龄合适,于是就告别了家人,随同他们走了。过了两个月,他还传来书信,告诉家人自己已经入了党,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了。
方华回忆起了那个时候,想想那个苦日子就对着婆婆说:“那个时候吃的多差,要不让爸和老二去隔壁村上的刘财主家干活去吧!刘财主也不是多坏的人。”刘兰想了一下刘财主这个人:我记得他之前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而且还来吃过俺们家的饭,那时候看他可怜巴巴的,还给了他两件衣服,后来他长大了,还给我们了两袋米,确实不是多坏的人。于是,刘兰就到屋中含罗兴家和老二出来,告诉他们俩这个事,就让他们去隔壁村找刘财主干活去了。
一个月后,两个人拿了工钱回来,刘财主知道他家的情况,于是多给了他俩一人一袋米。刘兰得知后,就让儿媳在家自己领着其他家人前去道谢:“财主啊谢谢您这一个月来的照顾,这一个月,每顿饭你都让下人给我们家送过来,而且还顿顿有肉,真是太感谢您了,这是我带来的10两银子给您放在这儿了,谢谢您这一个月的照顾”刘财主摇了摇头说:“这我不能要,我本就是平民百姓出身,我小时候还在十里八乡挨家挨户地乞讨,就您对我最大方,还让我在您家睡觉这份恩情我永远不会忘。这不,快过冬了,那有五床棉被,早就为您装好了,拿走吧!”刘兰抱着五床棉被笑着说:“你以后有啥脏活累活都让他俩干就行,他俩劲儿大,能干”刘财主笑着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