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当阳古城新韵

沮河两岸柳依依,一梭鱼舟弄云烟。

幽幽金曲曼歌舞,古城晚景常相思。

云月弄影灯如幕,当阳明月共潮升。

春风才度长坂坡,薄竹花静乳鸠鸣。

高楼频频拔地起,车水马龙不曾歇。

春雨绵绵洗轻尘,晚来斜阳照霓虹。

蒹葭萋萋柳青青,临江潺湲霞满天。

山鸡蛙鸣乡道间,玉泉寺里钟声远。

九山余霞散成绮,千里沮江静如练。

千山万水不尽春,晚临城楼感今生。

春燕辞南北回乡,游客辗转似飞蓬。

青青子衿鸿鹄志,不惧艰险登长城。

昨晚梦见落潭花,江水春光不复来。

一点客愁最难遣,黄昏眼前夕阳好。

三月春光正当好,烟柳参差十万家。

繁华尽处是春山,春山更在春山外。

都门暮霭楚天开,风情别绪纵使来。

良宵兰舟留恋处,更见柳暗风残月。

将军单枪战孟德,留下英名传千古。

且看古今中国史,秦皇汉武霸天下。

明妃出宫泪沾裳,低徊顾影君不持。

画工丹青常失手,只教昭君留深宫。

千年铁塔斜矗此,帆棹又落残阳里。

大唐民国竞荣辱,凭高远叹后庭曲。

梦后楼台云低垂,微雨燕飞人独立。

绝顶登高望乡国,片片断霞层层思。

千里江月楚天来,多少楼台风雨中。

人生几回伤往事,往事伤人知多少。

解析这首诗的文学价值:

意象运用与意境营造

丰富的意象组合: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和人文意象。自然意象如“沮河”“柳”“鱼舟”“云月”“春风”“薄竹”“蒹葭”“霞”“江”“燕”等。这些意象构建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以“沮河两岸柳依依,一梭鱼舟弄云烟”为例,“柳依依”展现出河岸垂柳的柔美姿态,“鱼舟弄云烟”则营造出一种在云雾水汽中悠然捕鱼的闲适意境,仿佛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意境的多层构建:诗中的意境既有宁静美好的自然风光,如“云月弄影灯如幕,当阳明月共潮升”,明月与潮水相互映衬,光影交织,营造出静谧而宏大的夜景;又有繁华的都市景象,“高楼频频拔地起,车水马龙不曾歇。春雨绵绵洗轻尘,晚来斜阳照霓虹”,高楼、车水马龙、霓虹等意象描绘出城市的热闹与繁荣。同时,还穿插着历史文化的意境,像“将军单枪战孟德,留下英名传千古”,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战争场景,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情感表达与主题呈现

复杂情感交织:诗中情感丰富多样。有对家乡美景的思念与赞美,如“古城晚景常相思”“玉泉寺里钟声远”等句,通过对古城晚景和寺庙钟声的描绘,表达出一种眷恋之情;有淡淡的客愁,“一点客愁最难遣,黄昏眼前夕阳好”体现了游子在他乡的愁绪;还有对历史的感慨,“且看古今中国史,秦皇汉武霸天下”“明妃出宫泪沾裳”等内容,诗人在回顾历史人物和事件时,流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深沉叹息。

主题的多元融合:主题上融合了自然风光、城市发展、历史文化和个人情感等多个方面。通过对当阳古城的自然景观和现代城市风貌的描写,展现了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时代变迁。同时,引入历史典故,如长坂坡之战、昭君出塞等,将历史与现实交织,体现出一种古今对比和文化传承的意味。

语言风格与韵律特点

优美典雅的语言:语言用词优美,如“九山余霞散成绮,千里沮江静如练”,用“绮”来形容晚霞,用“练”来比喻江水,形象生动且富有古典美感。还有“蒹葭萋萋柳青青”等句,直接引用《诗经》中的词汇“蒹葭”,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

韵律和谐:在韵律方面,诗中虽然没有严格按照古代诗词的格律来写,但在部分句子中仍能体现出韵律之美。例如“幽幽金曲曼歌舞,古城晚景常相思”,“舞”和“思”在音韵上有一定的呼应,使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诗中通过诗句的长短错落安排,避免了节奏的单调,使整首诗在诵读时有张有弛。

历史文化价值与现代意识的融合

历史文化的展现:诗中大量提及当阳的历史文化元素,如长坂坡、玉泉寺、明妃(王昭君)等。这些元素不仅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符号,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通过诗歌的形式对它们进行描绘,起到了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的作用。

现代意识的体现:在描绘古城新韵时,诗人也关注到现代城市的发展,“高楼频频拔地起,车水马龙不曾歇”展现了当代城市建设的蓬勃景象。这种将历史文化与现代发展相结合的写法,体现了诗人对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思考,使诗歌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解析这首诗每句诗的意思:

自然景观描绘与怀旧情感交织(前六句)

“沮河两岸柳依依,一梭鱼舟弄云烟。”

意义:描绘了沮河两岸垂柳轻柔摇曳的景象,“依依”二字生动地展现出柳树婀娜多姿的形态。“一梭鱼舟弄云烟”则刻画了在河面上,一艘小船仿佛梭子般穿梭在云雾水汽之中,营造出一种悠然闲适、如诗如画的水乡风光。这两句诗奠定了诗歌开头的宁静、优美的基调,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清新的江南水乡画卷。

“幽幽金曲曼歌舞,古城晚景常相思。”

意义:“幽幽金曲曼歌舞”描绘了古城中传来悠扬的音乐,人们翩翩起舞的场景,展现出古城的生活气息和文化氛围。“古城晚景常相思”则体现了诗人对古城傍晚景色的留恋与思念,这种思念可能源于对古城传统生活方式或者过去美好回忆的眷恋。

“云月弄影灯如幕,当阳明月共潮升。”

意义:前半句描绘了在云朵和月光的交织下,光影斑驳,灯光如同帷幕一般的夜景。后半句通过“当阳明月共潮升”,将明月与潮水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宏大、壮丽的景象。明月随着潮水升起,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美,还增添了诗歌的浪漫氛围,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永恒。

“春风才度长坂坡,薄竹花静乳鸠鸣。”

意义:“春风才度长坂坡”提及了著名的长坂坡,在春风的吹拂下,长坂坡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机。“薄竹花静乳鸠鸣”则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自然环境,细嫩的竹子、安静绽放的花朵和雏鸠的鸣叫,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春日画卷。这里长坂坡的出现也将自然景观与当地的历史文化联系起来。

古今对比:城市发展与自然风光并存(接下来八句)

“高楼频频拔地起,车水马龙不曾歇。”

意义: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现代城市建设的繁荣景象。“高楼频频拔地起”展现了城市建筑的快速发展,高楼大厦不断涌现。“车水马龙不曾歇”则通过描绘街道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场景,体现了城市的繁华和人们生活的忙碌。

“春雨绵绵洗轻尘,晚来斜阳照霓虹。”

意义:“春雨绵绵洗轻尘”描绘了春雨轻柔地洗涤着城市的尘埃,给城市带来清新之感。“晚来斜阳照霓虹”则描绘了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照耀在城市的霓虹灯上,将自然的阳光与人工的灯光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光影效果,体现了现代城市在自然环境衬托下的绚丽多彩。

“蒹葭萋萋柳青青,临江潺湲霞满天。”

意义:“蒹葭萋萋柳青青”再次描绘了江边的自然景观,芦苇茂盛,柳树翠绿,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临江潺湲霞满天”则通过描写江水潺潺流淌,天空布满晚霞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壮丽而宁静的江边晚景,与前面的城市景观形成鲜明对比。

“山鸡蛙鸣乡道间,玉泉寺里钟声远。”

意义:“山鸡蛙鸣乡道间”描绘了乡村道路上有山鸡的啼叫和青蛙的鸣声,展现出乡村的自然生态和宁静氛围。“玉泉寺里钟声远”则通过远处玉泉寺传来的钟声,增添了一种空灵、悠远的宗教文化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乡村的宁静与古朴的宗教气息。

时空跨越:自然、人生与历史的交融(再接下来八句)

“九山余霞散成绮,千里沮江静如练。”

意义:“九山余霞散成绮”描绘了当阳九子山上的晚霞像美丽的丝绸一样铺展开来,展现出傍晚天空绚丽多彩的景象。“千里沮江静如练”将沮江比作洁白的丝绸,形容江水的平静和宽阔,体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宁静。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宏大的空间感和壮丽的美感。

“千山万水不尽春,晚临城楼感今生。”

意义:“千山万水不尽春”描绘了在广阔的山川河流之间,春天的气息无处不在,体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是无尽的。“晚临城楼感今生”则将视角转换到诗人自己,在傍晚登上城楼,感慨自己的人生。这种感慨可能包含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对人生短暂的思考以及对过去和未来的种种情感。

“春燕辞南北回乡,游客辗转似飞蓬。”

意义:“春燕辞南北回乡”描绘了春天燕子离开南方飞回北方故乡的情景,象征着回归和故乡的吸引力。“游客辗转似飞蓬”则将游客比作飞蓬,飞蓬在风中飘荡不定,形象地表现了游客在外漂泊的状态,体现了一种羁旅之愁和对故乡的思念。

“青青子衿鸿鹄志,不惧艰险登长城。”

意义:“青青子衿”原本是《诗经》中的词汇,在这里指代有才华的年轻人。“鸿鹄志”表示远大的志向。这两句诗表达了年轻人胸怀大志,不畏艰难险阻,勇攀高峰(登长城在这里象征着追求高远目标)的精神品质。

情感变化:惆怅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接下来八句)

“昨晚梦见落潭花,江水春光不复来。”

意义:“昨晚梦见落潭花”通过梦境的描绘,引入了一种淡淡的惆怅情绪。“江水春光不复来”则进一步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曾经的江边春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一点客愁最难遣,黄昏眼前夕阳好。”

意义:“一点客愁最难遣”直白地表达了诗人作为游子的愁绪难以排遣。“黄昏眼前夕阳好”则又将视角拉回到眼前的夕阳美景,形成一种情绪上的反差。尽管有客愁,但诗人依然能够欣赏眼前的美景,这种复杂的情绪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矛盾心态。

“三月春光正当好,烟柳参差十万家。”

意义:“三月春光正当好”点明了时间是阳春三月,此时春光正好,充满了生机和希望。“烟柳参差十万家”描绘了在烟雾缭绕的柳树间,有成千上万的人家,展现出一幅繁荣的城市或乡村景象,也体现了春天的活力和人们生活的丰富。

“繁华尽处是春山,春山更在春山外。”

意义:“繁华尽处是春山”表达了在繁华的景象之后,远方是连绵的春山,有一种繁华与宁静的对比。“春山更在春山外”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空间上的延伸感,远方的春山之外还有春山,体现了一种对远方、对未知的憧憬和淡淡的惆怅,也暗示了美好的事物总是在远方,难以企及。

历史文化与情感抒发(接下来八句)

“都门暮霭楚天开,风情别绪纵使来。”

意义:“都门暮霭楚天开”描绘了城门在傍晚的雾气中开启,楚天(可能指代当阳所在的楚地天空)展现出来的画面。“风情别绪纵使来”则表达了在这样的场景下,各种复杂的情感和思绪纷纷涌上心头,可能是离别之情、对当地风土人情的感慨等。

“良宵兰舟留恋处,更见柳暗风残月。”

意义:“良宵兰舟留恋处”描绘了在美好的夜晚,诗人乘坐兰舟(一种精美的小船),对周围的景色或情境十分留恋。“更见柳暗风残月”则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环境,柳树成荫,微风轻拂,残月高挂,营造出一种凄美、浪漫的氛围,也可能暗示着离别或惆怅的情绪。

“将军单枪战孟德,留下英名传千古。”

意义:这句诗应该是在回忆三国时期某位将军(可能是赵云等)与曹操(孟德)作战的英勇事迹。通过“留下英名传千古”,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对他们事迹能够在历史长河中流传的欣慰,同时也体现了当地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且看古今中国史,秦皇汉武霸天下。”

意义:这两句诗将视角拓展到整个中国历史,提到了秦始皇和汉武帝。“且看古今中国史”引导读者关注历史的长河,“秦皇汉武霸天下”则强调了这两位帝王在历史上的统治地位和影响力,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伟大人物的一种回顾和感慨,也可能包含对历史兴衰的思考。

历史人物与怀古伤今(接下来八句)

“明妃出宫泪沾裳,低徊顾影君不持。”

意义:这两句诗描绘了王昭君(明妃)离开宫廷时泪流满面,徘徊留恋,为自己的命运悲伤的场景。“君不持”可能是指皇帝没有挽留她,体现了古代宫廷女子命运的无奈和悲哀,也表达了诗人对昭君遭遇的同情。

“画工丹青常失手,只教昭君留深宫。”

意义:这两句诗讲述了传说中因为画工毛延寿故意把昭君画丑,导致昭君被留在宫中,不能得到皇帝宠幸的故事。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一种感慨,对昭君命运的惋惜,同时也可能暗讽宫廷制度的不合理。

“千年铁塔斜矗此,帆棹又落残阳里。”

意义:“千年铁塔斜矗此”描绘了一座历经千年的铁塔歪斜地矗立在那里,体现了历史的沧桑感。“帆棹又落残阳里”则描绘了船只在残阳中落下船帆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夕阳西下、时光流逝的氛围,将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自然永恒的感慨。

“大唐民国竞荣辱,凭高远叹后庭曲。”

意义:“大唐民国竞荣辱”将唐朝和民国两个不同时期放在一起,可能是在比较它们在历史上的兴衰荣辱。“凭高远叹后庭曲”则通过“后庭曲”(《玉树后庭花》是亡国之音)这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叹息,站在高处远望,感慨历史上那些繁华之后的衰落。

情感升华:思乡与对人生的思考(最后八句)

“梦后楼台云低垂,微雨燕飞人独立。”

意义:“梦后楼台云低垂”描绘了梦醒之后,看到楼台之上乌云低垂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微雨燕飞人独立”则进一步描绘了在细雨中燕子飞舞,而诗人独自站立的画面,体现了诗人的孤独和惆怅,可能是因为思乡或者对人生的思考而产生的情绪。

“绝顶登高望乡国,片片断霞层层思。”

意义:“绝顶登高望乡国”表明诗人登上高山之巅,远望故乡,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片片断霞层层思”则通过描绘天空中一片片破碎的晚霞,象征着诗人纷繁复杂、层层叠叠的思绪,这些思绪可能包含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对历史的回忆等。

“千里江月楚天来,多少楼台风雨中。”

意义:“千里江月楚天来”描绘了从楚地天空洒下的月光照耀在千里江面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宏大、宁静的氛围。“多少楼台风雨中”则将视角转换到那些历经风雨的楼台建筑,体现了历史和现实的沧桑变化,也暗示了人生的坎坷和不确定性。

“人生几回伤往事,往事伤人知多少。”

意义:这两句诗是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人生几回伤往事”表达了在人生的历程中,人们会多次因为回忆过去的事情而伤感。“往事伤人知多少”则进一步强调了往事对人的伤害程度,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经历中那些痛苦回忆的感慨,也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的无奈和珍惜当下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