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百舸争流

“啊……啊……啊……啊……啊……”

额,别多想,这是《还珠格格》的开篇歌曲,动力火车这一段惨无人道的呐喊属实让刘德桦有些哭笑不得。

这部《还珠格格》在香江一经上映便掀起了一股收视热潮,就连一向不爱看电视剧的华仔都被这波狂潮带着看了几眼,只不过这种过于闹腾的戏对他来说有点吵,不管是小燕子、尔康还是皇阿玛,要不就是无脑叫喊,要不就是大鼻孔朝天,要不就是吹胡子瞪眼,当然除了剧情雷人,给观众的爽点、演员的颜值,还有服化道确实都是一流的。

不要说什么无线、亚视,98年的剧在这部嬉闹癫狂的古装剧面前都是弟弟,起码是在收视率方面就吊打。首先是97在湾湾首映,收视率一度高达40%,成为了湾湾电视史上独一无二的收视冠军。而在内地,竟然创下了平均收视率超过50%的纪录,也就是说,每两个看电视的人中就有一个在收看《还珠格格》。而在香江,该剧也创下了亚视最高收视纪录,收视率达到了37点,横扫了同时段的其他电视剧。

似乎这部横扫香江的剧同样带来了一个信号,香江电影已经衰落了。

很多人都疑问,为什么90年代的黄金期一过,香江电影就呈现出一种断崖式的衰落?

其实在刘德桦看来,最大的影响还是国际形势,一方面是自打去年开始到现在还没跌到谷底的香江金融危机,经济环境很不景气;另一方面就更重要了,此时正是黄金巅峰期的好莱坞在不需要电影审查的香江,神挡杀神佛挡杀佛,要技术有技术要创意有创意,就看97年的票房前十就能看看出端倪,泰坦尼克号、侏罗纪公园12、红番区、赌神2……全球化体系化的好莱坞超级工厂直接把电影工业体系差的香江小作坊碾压成了渣渣。

而香江就这么多人口,你想在分一杯羹苟延残喘都做不到,这也是日后很多香江明星北上的原因——内地后期的票房潜力太过于恐怖。

而香江乐坛的发展,有时候华仔甚至都会反思自己这“四大天王”对于整个香江文娱发展影响的利与弊。

自许冠杰70年代开创粤语流行时代以来,香江乐坛在八九十年代迎来黄金年代。谭张争霸与四大天王的荣光,令香江乐坛成为华语世界最重要的娱乐明星产业基地。90年代初,随着谭张相继退隐,学友哥和华仔逐渐成为香江乐坛的顶梁柱,而黎天王和郭天王则是凭借影视行业迅速崛起,四人携媒体炒作的巨大偶像光环迅速成为香江的“四大天王”。

当然,依然有唱功更好的李克勤,但他光有金曲没有话题。也有甚至逼得四大天王更改发歌日期的王杰一度风头无两,一首《一场游戏一场梦》横扫整个香江乐坛,可惜后来嗓子废了,如流星划过再没有第二个王杰。

到了98年,四大天王的位置已经稳如泰山,但同时四大天王的光环过大,同时唱片业遭遇危机,导致新人根本无法出头,试问千禧年后除了eason哥,似乎没有几个年轻一点的香江新人能够再大一点名气了。

而华仔面临的不仅是香江整体文娱不景气的大环境,更严重的是自打90年代初自己创立天幕电影投资公司,成为制作人和导演,除了第一部电影血赚外,后面四五部电影一部比一部扑街,裤衩子都要赔光了,所以他将目光投向了内地。

尤其是去年受邀参加98年央视春晚,他更是亲身感受到了内地影视行业、内地乐坛以及投资资源的勃勃生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小生们似乎已经要崛起了,这也使得他十分关注内地的动向。

而据他了解的情况,内地央协组织的全国音乐电视大赛决赛已经拉开帷幕,不出所料,华仔尤为印象深刻的师生三人组——明珠、李寻、李梦已经成功入围,三人的作品之前他只听过两首歌——《走进新时代》、《黄种人》,他没想到全国决赛三人竟然都入选了不止一首……

《开始懂了》的细腻,《老男孩》的惆怅,《精忠报国》的热血,《生如夏花》的绚烂,《曾经的你》的洒脱,每首歌曲的质量都高的吓人,而这届的大赛评委也没想到小小的宁省舞台竟然一窝蜂涌现出这么多优秀作品和选手,再加上参赛方式的多样性、97、98两年的合并,导致决赛的歌曲数量从每年的200几首直接暴增至600余首入选决赛。

这也让刘德桦意识到这三人将会是华语乐坛未来潜力巨大的新星,这也是他极力邀请三人来香江发展的原因——他甚至有信心开一个演唱公司培养这几个新人和滚石叫叫板……

但李寻身上似乎有种无所谓的淡定感,对于他的邀请从不正面回来,让他堂堂天王级偶像有种有力使不出的憋屈。

“叮铃、叮铃、叮铃……”

一阵电话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他看了看电话,竟是内地的号码。

“雷猴啊,哪位?”

“华哥,好久不见,还记得我吗?”

听着有些熟悉的声音,他脱口而出,“李……寻?”

“啊呀,华哥竟然一下就猜到了,我太感动了,真没想到这么久您还记得我……”

“小兄弟,你可是不厚道哦,这么久了都没给我打个电话……”

“华哥,老弟是真的怕打扰您,毕竟您每天那么多事情要处理……这不,我们刚刚发了两张专辑,就第一时间发给您批评指正,您给个位置……”

华哥有点诧异,难道这三人跟哪个公司签约了?

“华哥?”

“啊,恭喜恭喜!是哪个公司这么幸运,竟然能把你们三位潜力股签下?”

听着李寻在那边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和麦田的谈判过程,刘德桦就更好奇了,到底是两张什么专辑,逼得麦田放下身段和面子,与李寻签订了一份这样看似不大公平的合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