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念终生,梦想爱情双双萌芽

1979年,16岁的黄仁勋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迎来人生中第一个重要抉择:是成为一名职业乒乓球运动员,还是去大学里深造?

在20世纪70年代,乔布斯和朋友创造的苹果电脑已慢慢开始普及,计算机开始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重要工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软件也越来越丰富,涌现出《魂斗罗》《推石小子》《马里奥兄弟》等众多游戏。与此同时,电子工业产品的品种和产量大幅增加,开始在许多工业部门应用,电子工程专业成为当时学生争相报考的热门专业。

像很多男孩子一样,黄仁勋很喜欢打游戏,却不止于打游戏。早在高中时期,黄仁勋就已经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图形设计程序,对电脑这一新生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和喜爱。他隐约感觉,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会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而乒乓球完全可以作为业余爱好,因此决然放弃了职业乒乓球运动员的道路。经过一番苦读,黄仁勋成功考入了俄勒冈州立大学电子工程专业。不得不说,黄仁勋这个决定非常明智。

学霸黄仁勋考上的这所学校是世界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由美国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亲自主持建立。当时,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电子工程专业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一定影响力,很多这所学校的教师及学子都在电子、通信和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他们中还有一些人成了电子行业的领军人物。

1980年,17岁的黄仁勋满怀激情和憧憬走进大学校园,却发现大学生活并没有想象中自由和惬意——刚入学的他就被扑面而来的繁杂课程包抄了,电子、信息、通信、电路理论、电子设备、信号系统……黄仁勋面前就像敞开了一扇电子信息世界的大门,他开始凝心静气,以空杯心态如饥似渴地学习起来。

在黄仁勋躬身苦读的20世纪80年代,芯片行业迅速发展,也迎来更激烈的竞争,芯片巨头美国开始面临严峻挑战。20世纪70年代末期和20世纪80年代初期,伊朗新政府宣布不再向美国等西方国家出口石油,导致石油价格急剧上涨,全球通货膨胀加剧。在一系列连锁反应下,美国经济在1980年到1982年连续3年出现衰退,芯片受此影响出现销量下滑和存货积压现象。

与此同时,日本芯片产业迅速崛起。20世纪80年代,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能使主存储器容量和速度大幅提高,成为提升大型计算机性能的关键。日本电气公司、日立公司、富士通公司和三菱电机公司等DRAM制造商通过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迅速崛起,日本DRAM成为全球销量最高的芯片,迎来黄金十年。这就导致了日本与美国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和摩托罗拉的激烈竞争。

在制造技术方面,集成电路继续遵循摩尔定律,不断向更小、更快、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在微处理器领域,英特尔不断推进其x86架构,而摩托罗拉则在68000系列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其未来的图形工作站和早期的Mac(麦金塔)计算机奠定了基础。同时,英特尔还为嵌入式系统设计了i80186和i80188微处理器。一种针对特定用户要求和特定电子系统设计的专有应用程序芯——ASIC(专用集成电路),开始为消费电子产品、军事应用和通信设备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在一系列前沿技术的相互促进下,1981年,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推出了其首款个人计算机——IBM PC。这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计算机采用了英特尔的8088微处理器作为核心计算单元,确立了PC作为普及型计算平台的地位,开启了个人计算机市场的飞速发展时代,进而对半导体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苹果公司是个人电脑产业的霸主。但是,双拳难敌四手,更别提“六手”了。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特尔和微软组成了“Wintel联盟”(文泰来联盟)。此时的IBM首次推出开放架构和标准化设计,用了英特尔的处理器和微软的操作系统,极易生产和复制,这才取代苹果成为个人电脑产业的老大。而英特尔与微软也由此成为电脑产业的巨人,形成了所谓的“双寡头垄断”格局。

IBM PC发售时的售价为1565美元,1981年销量超过了20万台,到1985年销量超过了100万台。这一时期,苹果公司的Apple II也以其独特的图形界面引领了个人计算机的潮流。但与IBM开放架构、广泛合作正好相反,在乔布斯完美主义思想的主导下,Apple II采用了封闭架构和专有设计,其硬件和软件与其他系统不兼容,限制了Apple II的应用范围和市场规模。总的来说,这些先锋电脑公司的创新共同引领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使个人计算机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科技产品。

随着个人计算机在家庭和办公室的普及,芯片制造商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用于音频、图形处理的各种芯片被研发出来,为用户带来更出色的音质和视觉效果,让用户在家庭娱乐和办公中获得了更好的体验。

那时候,大批年轻人开始试水个人计算机这一新鲜事物,黄仁勋也和很多同学一样,经常泡在学校机房里。当时的IBM PC搭载最新一代的英特尔酷睿(Intel Core)处理器,能以卓越的计算性能处理复杂的任务和大数据分析,依靠固态硬盘和大容量内存快速启动系统和运行多个应用程序,还拥有强大的独立显卡,支持高清视频播放和图形设计。

在便捷的网上冲浪和不断打怪升级的游戏世界里,黄仁勋既沉浸和享受一次次奇幻冒险,也痴迷于这个数字空间、异世界背后的技术和未来发展:游戏的画质能不能更逼真呢?游戏世界跟真实世界有一天会相连吗?就这样,从小就喜欢电脑的黄仁勋,在大学里看到了电脑背后的魔力,对计算机、计算机图形学以及数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与此同时,黄仁勋与自己后来奋斗终生的显卡事业,也埋下结缘的伏笔,因为只有显卡才能使计算机画面更加逼真。

在课业上,黄仁勋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他对电子工程充满了热情,热衷于阅读最新的科技文献,和老师同学讨论最新的技术趋势,并乐于实践这些新理念和新技术。在实验室里,同学们经常能看到黄仁勋戴着快要磨破的工程师手套调试电路板,专心致志研究新的电路设计和电子原理。忙到不亦乐乎时,黄仁勋经常忘记了吃饭,等手头工作告一段落,抬头一看窗外已是黑漆漆一片。他的室友常常取笑他是机器人,因为他对电路、芯片、图形处理的痴迷似乎超过了对人类的关心。业余时间,黄仁勋还主动参加各种电子工程相关的竞赛和活动,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经验。凭借出色的设计理念和扎实的专业知识,黄仁勋在大学期间获得了大大小小的众多奖项。

随着黄仁勋对电子工程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他对集成电路之父、仙童半导体公司和英特尔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及提出摩尔定律的戈登·摩尔敬佩有加,也越发对这个领域的创新、实践和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越来越确信自己选对了专业。因为电子工程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能源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年轻的黄仁勋觉得,芯片就是能够改变世界的那把钥匙!

如今我们都已经知道,电子工程就像是魔法师的魔法书,人们可以通过这个专业学会如何制作和改进手机、电视、电脑和很多其他酷炫的电器,这些电器能够帮我们更好地学习、玩游戏,与家人和朋友沟通,甚至帮助医生诊病。在40多年前,青春年少的黄仁勋基于对电子工程的前瞻性看好、热爱及精深研究,渐渐萌生出一颗梦想的种子——他不只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杰出的工程师,还想推动电子工程的进步,打造自己的电子王国,造福更多行业和更多人。因此,他一有时间就扎进电子工程的浩瀚王国里,废寝忘食地研究起来。

青春没有售价,疯狂就在当下。对黄仁勋来说,大学生活有梦想有追求,也有男孩子的情窦初开。黄仁勋学的是电子工程专业,整个系的250个学生里只有3个女孩,而艺高人胆大的黄仁勋向其中一个发起了攻势。

黄仁勋的爱情,始于17岁的夏天。当时,学校安排两个人一组完成实验课,当老师念到黄仁勋和洛瑞的名字时,黄仁勋的内心瞬间沸腾起来,因为他早就注意到班里这个金发女孩,对她一直有隐隐的好感。在后来的实验课上,两个人的搭配出奇默契。与此同时,洛瑞的一颦一笑也深深印刻在黄仁勋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追到这个女孩。

当时,黄仁勋比班里的同学年纪都要小,比洛瑞也小两岁,两个人相处时,他甚至都不敢说自己17岁。然而,这个害羞小学霸追求爱情的方式却直男又霸气,那就是发挥自己学习成绩好的优势,每周末缠着心上人做功课。每到周末,黄仁勋就会打电话给洛瑞:“要不要一起做功课?”“该做功课啦!”洛瑞其实也很欣赏黄仁勋出类拔萃的学习成绩和很多打破常规的想法。这样追了大半年后,美人的芳心终于被打动,他们开始了第一次约会,从共进晚餐到看电影,度过了浪漫而难忘的一天。黄仁勋在后来的采访中笑说:“我拼命想给她好的印象,但我不是靠外表,而是靠我在课业上的超强能力。”

在那段简单而纯真的大学时光里,黄仁勋和洛瑞经常一起漫步在俄勒冈州立大学的林荫路上。他们在图书馆安静的角落里一起学习,互相讨论专业课题,或是周末到校外的酒吧里,手持啤酒听一些现场乐队的演出,享受大学时光的自由和无忧。假期里,他们会沿全美历史最悠久的三角洲铁路欣赏俄勒冈州壮丽的风景,到哥伦比亚河峡谷探寻瀑布、河流及丰富的野生动物……就这样,情窦初开的两个人逐渐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成为难舍难分的一对恋人。

有梦想和爱人为伴的青春年华闪闪发光,却又匆匆。转眼间毕业季近在眼前,这天晚上,黄仁勋和洛瑞牵手走在漫步过无数次的校园小路上,在轻柔的橘色路灯下,两个人兴高采烈地畅谈起未来,洛瑞问黄仁勋以后想做什么。黄仁勋凝思许久,说道:“30岁的时候我要做公司CEO(首席执行官)。”

少年狂想,恐怕洛瑞当时并没有把黄仁勋的话当真。然而,黄仁勋后来却亲身践行,刻意选在自己30岁生日这天兑现对洛瑞的承诺,走马上任英伟达CEO,成就一段传奇佳话。

可以说,黄仁勋的梦想和爱情皆始于大学,又都从一而终,延续至今。这与现代社会快节奏、轻别离的风气形成了鲜明对比。对黄仁勋来说,妻子和家庭始终是他人生中最强大的动力和坚实的后盾,支撑着他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他对妻子的爱和承诺不仅赢得了她的心,也赢得了世人的艳羡和敬重,事业成就与个人魅力相辅相成。

1983年,还差一年毕业的黄仁勋基本已经完成课业,提前迎来人生中第二个关键抉择:在哪里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黄仁勋选的这个地方,是他潜心8年修炼一身本领的加油站,也是后来成就他终生梦想的梦之谷,那就是美国著名的科技之都——硅谷。

硅谷在科技圈的重要地位怎么说都不为过,我们耳熟能详的谷歌、苹果、特斯拉、惠普、英特尔等公司的总部都在硅谷。它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大都会区旧金山湾区南面,是高科技事业云集的圣塔克拉拉谷的别称。如果放大美国地图,你就会看到这段长约25英里(约合40.2千米)的狭长谷地。这里有着平均气温23℃的宜人温度,全年有300多天都是阳光普照。100年前,恐怕谁也想不到这块看似平静安然的谷地,却蕴藏着改变世界的力量。

硅谷最初的崛起,正是跟黄仁勋从事的芯片事业息息相关。1958年,杰克·基尔比发明全世界第一颗芯片时所在的德州仪器公司,就坐落在硅谷。事实上,早在20世纪30年代起,在斯坦福大学等名校的鼓励和美国军事技术的需求下,就有众多科学家、工程师和风险投资公司来到硅谷,研究半导体材料。硅谷的得名也正是因为半导体芯片以硅为核心材料。从最初诞生、公司林立到激烈竞争,芯片如同微小的生命,在硅谷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不断进化出令人惊叹的技术与产品,推动着美国的电子和信息革命。可以说,美国乃至全球的整个科技进化史,就是硅谷的黄金发展史。

当黄仁勋提着行李箱来到这片生机勃勃的谷地时,不由得兴奋异常,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踏上追逐梦想的起跑线。黄仁勋来到硅谷后入职的第一家公司是何方神圣呢?正是直至今日还在芯片界赫赫有名、与英伟达恩怨情仇多年的AMD。

1969年,因不满老东家德州仪器高管对新技术的保守态度,销售出身的杰里·桑德斯等8人在硅谷创立了AMD。起初,AMD只是重新设计仙童半导体的零件。后来,由于AMD提供产品的速度和效率都很高,并通过了军用标准,在当时的刚刚兴起的计算机行业来说无疑占尽了优势。就这样,从制造一些小部件开始,AMD逐渐成长起来。

这里我们普及一下AMD和英特尔创始人的职业背景。英特尔的核心创始人戈登·摩尔和罗伯特·诺伊斯都是科学家出身,牢牢掌握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而AMD的核心创始人杰里·桑德斯是销售出身,这就注定了AMD起初作为行业跟随者的角色。说白了就是英特尔吃肉,AMD跟着老大喝汤。

1974年,英特尔推出8080处理器后,AMD看到了微处理器市场的巨大潜力,开始着力研制该产品,并成功成为英特尔的第二供应商。随后,AMD的发展势头越发强劲,工艺和产能都得到了很大提升。AMD的崛起自然引起了英特尔的警觉,当英特尔推出8086处理器时,迟迟不肯授权给AMD。但因为AMD产品表现比较好,IBM迫使英特尔重新让AMD做了第二供应商。

事实证明,后来AMD果然迅速崛起,成为与英特尔难分伯仲的巨头。而初入职场的黄仁勋,恰巧目睹和参与了两家公司火并的全过程。1983年,黄仁勋入职AMD担任芯片设计师,负责设计微处理器及相关产品。当年,AMD已经称得上硬件巨头,销售额达到11亿美元,与英特尔持平。

上班第一天,当黄仁勋早早来到高耸气派的AMD写字楼前,一切都显得陌生而又充满挑战。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办公间里,员工们纷纷投入新的一天的忙碌中。黄仁勋的上司带着他来到工作台,简单交代了他第一天的任务,并把所需工具交给了他。这一天,黄仁勋忙得几乎没有时间去吃饭。直到傍晚时分,窗外的夕阳伴随几缕霞光渐渐消失在地平线,灯光映照在那些复杂的图纸上,完成任务的黄仁勋才长出一口气,内心十分满足。在AMD的每一天,黄仁勋都在不断学习、实践和进步,他的个人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坚实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