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点速记掌中宝(2024)
- 王诗源 孟庆岩主编
- 6字
- 2024-09-09 15:58:18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
一、中医学概念与学科属性
1.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学科。
2.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综合性医学科学知识体系。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部分之间,各脏器、形体、官窍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即人体各脏腑组织之间,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统一性。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1)生理上的整体性:①五脏一体观: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能上是完整统一的。人体由五脏、六腑、形体、官窍构成,其中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构成了肝、心、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②形神一体观:人的形体与精神是相互依附、不可分割的,即形体与精神的结合与统一。
形体,指构成人体的脏腑、经络、组织、官窍及贮藏其中的精、气、血、津液。它们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义之神是指人的思维、意识、情感、性格等精神活动。
(2)病理上的整体性:①内脏有病,表现于外。②脏腑之间在病机上相互影响。③形与神在病变上相互影响。
着眼整体,重视局部病变引起的整体反应和影响。
(3)诊治上的整体性:诊断上根据外在病理表现推断内在脏腑病变;治疗上注重整体调节,三因制宜。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自然环境(季节气候、昼夜时辰、地域环境)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及诊治有着密切影响,如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气的中介作用,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社会环境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及诊治有着密切关系。
(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证候(辨证,包括辨病因、病位、病性、病势),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论治)。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延续,二者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指导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1.病 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衡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生理机能失常或心理活动障碍的一个完整的异常生命过程。
2.证 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证是病机的外在反映;病机是证的内在本质。
3.症 即症状(病人自觉)和体征(医生检查)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的、孤立的现象。
一种病可能分为多种证,一种证也可能出现于多种病当中。
4.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1)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分为多种证候,因为其病因病机不同,治则治法也就不同。
(2)异病同治:一种证可能出现于多种病当中,几种不同的疾病,其病因病机大致相同,故用大致相同的治则和治法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