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成本,“干姜”下有“炮”字。

《外台》引《备急》云:疗吐逆,水米不下,甘草干姜汤。

《直指方》云:甘草干姜汤(于本方加大枣一枚),治脾中冷痛,呕吐不食。

又云:甘草干姜汤,治男女诸虚出血,胃寒,不能引气归元,无以收约其血。

朱氏《集验方》云:二神汤(即本方),治吐血极妙,治男子妇人吐红之疾。盖是久病,或作急劳,损其营卫,壅滞气上,血之妄行所致。若投以藕汁生地黄等凉剂治之,必求其死矣。每遇患者,用药甚简,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至五七沸,带热呷,空心日午进之,和其气血营卫,自然安痊,不可不知。

《证治准绳》引曹氏《必用方》法:吐血,须煎干姜甘草,作汤与服,或四物理中汤亦可,如此无不愈者,若服生地黄竹茹藕汁,去生便远。

渊雷案:吐血有宜温者,甘草干姜(须炮黑)汤可也。有宜凉者,朱丹溪葛可久之法可也。今人概用凉润,固失之,然甘草、干姜,亦非一切吐血之特效药,不可不知。

《方极》云:甘草干姜汤治厥而烦躁、多涎唾者。

《方机》云:甘草干姜汤治足厥、咽中燥、烦躁呕逆者;吐下后厥逆烦躁,不可如何者,吐涎沫,不咳,遗尿,小便数者,兼用南吕(即礞石滚痰丸)。

《类聚方广义云》:甘草干姜汤之厥,只是因误治,一时激动急迫之厥耳,不比四逆汤之下利清谷、四肢拘急、脉微大汗厥冷也。甘草倍干姜者,所以缓其急迫也,观咽干、烦躁、吐逆之证,可以知其病情矣。

渊雷案:干姜与附子,俱为纯阳大热之药,俱能使机能亢进。唯附子之效,遍于全身;干姜之效,限于局部,其主效在温运消化,而兼及于肺。故肺寒、胃寒、肠寒者,用干姜;心脏衰弱,细胞之活力退减者,用附子。吉益氏《药征》谓附子主逐水,干姜主结滞水毒。盖心脏衰弱者,往往引起瘀血性水肿,其舌淡胖,如经水浸,用干姜、附子以强心,则水肿自退,非干姜、附子能逐水也。心脏不衰弱者,虽有水毒,不用干姜、附子。陷胸汤丸、十枣汤之属,最为逐水峻剂,亦何尝用干姜、附子哉?

吴遵程《方注》云:甘草干姜汤,即四逆汤去附子也。辛甘合用,专复胸中之阳气,其夹食夹阴,面赤足冷,发热喘咳,腹痛便滑,外内合邪,难以发散,或寒药伤胃,合用理中,不便参术者,并宜服之。真胃虚夹寒之圣剂也。若夫脉沉畏冷,呕吐自利,虽无厥逆,仍属四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