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考点速记突破胜经(2024)
- 田磊编著
- 2499字
- 2024-09-09 16:06:39
第十四单元 病机
第一节 邪正盛衰
考点1★★★ 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虚实病机 《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实,指以邪气亢盛为主,而正气未衰,正邪激烈相争,临床上出现一系列以太过、亢奋、有余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
虚,以正气虚损为主,而邪气已退或不明显,正邪难以激烈相争,出现一系列以虚弱、衰退和不足为特征的一种病理变化。
2.虚实变化
(1)虚实错杂
1)虚中夹实指以正虚为主,又兼有实邪为患的病理变化。
2)实中夹虚指以邪实为主,又兼有正气虚损的病理变化。
(2)虚实真假
1)真实假虚:病机的本质为“实”,但表现出“虚”的临床假象,又称为“大实有羸状”。
2)真虚假实:病机的本质为“虚”,但表现出“实”的临床假象,又称为“至虚有盛候”。
考点2★★ 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①正胜邪退。②邪去正虚。③邪胜正衰。④邪正相持。⑤正虚邪恋。
第二节 阴阳失调
考点1★★ 阴阳偏盛
阴阳偏盛,是指人体阴阳双方中的某一方的病理性亢盛状态,属“邪气盛则实”的实性病机。
病机的主要特点:阴阳中的一方偏盛,而另一方不虚。阴阳具有相互制约的变化规律。即阳长则阴消,阴长则阳消。
阳偏盛必然会耗阴,导致阴不足,即“阳盛则阴病”。
阴偏盛必然会损阳,导致阳气虚损,即“阴盛则阳病”。
考点2★★ 阴阳偏衰
阴阳偏衰,是指人体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虚衰不足的病理状态,属“精气夺则虚”的虚性病机。
考点3★ 阴阳互损
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损及另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
1.阴损及阳 是指由于阴气亏损日久,以致阳气生化不足,形成了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2.阳损及阴 系指由于阳气虚损日久,以致阴气化生不足,形成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考点4★★★ 阴阳格拒
1.阴盛格阳 又称格阳。指阴气偏盛至极,壅闭于里,寒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由于格阳于外,可表现出某些假热之象,即为真寒假热证。
2.阳盛格阴 又称格阴。指阳气偏盛至极,深伏于里,热盛于内,格阴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由于格阴于外,可表现出某些假寒之象,即为真热假寒证。
考点5★ 阴阳亡失
阴阳亡失,是指机体阴气或阳气突然大量亡失,导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包括亡阴和亡阳两类:
1.亡阳 多见大汗淋漓(稀而凉)、肌肤手足逆冷、蜷卧、神疲、脉微欲绝等危重证候。
2.亡阴 多见喘渴烦躁、手足虽温而汗多(热而黏)欲脱的危重证候。
考点6★ 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当阴阳两方面的消长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其消长变化达到一定阈值,就可能导致阴阳属性的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
第三节 精、气、血失常
考点1★ 精的失常
1.精虚 指肾精和水谷之精不足及其功能低下所产生的病理变化。
2.精的施泄失常
(1)失精 指生殖之精和水谷之精大量丢失的病理变化。精脱为失精之重证。
(2)精瘀 指男子精滞精道,排精障碍而言。
考点2★★★ 气的失常
气的失常包括气虚、气机失调(即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等)。
1.气虚 指一身之气不足及其功能低下的病理变化。
2.气滞 指气的运行不畅,郁滞不通的病理状态。由于肝升肺降、脾升胃降,在调整全身气机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故脏腑气滞以肺、肝、脾胃为多见。
3.气逆 指气升之太过,或降之不及,以致气逆于上的病理状态。气逆多见于肺、肝、胃等脏腑。
4.气陷 指气的上升不足或下降太过,以气虚升举无力而下陷为特征的病理状态。多因脾气虚损所致。
5.气闭 指气机闭阻,失于外达,以致清窍闭塞,出现昏厥等的病理状态。
6.气脱 指气虚至极,不能内守而大量脱失,以致生命机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
考点3★ 血的失常
1.血虚 指血液亏少,濡养功能减退的病理变化。以心、肝两脏多见。
2.血运失常
(1)血瘀 血瘀病机的形成,多与气虚、气滞、痰浊、瘀血、血寒、血热、津亏等所致血行不畅有关。
(2)出血 出血病机的形成多与血热、气虚、外伤及瘀血内阻等有关。
考点4★★★ 精、气、血关系失调
1.精与气血失调 主要表现为精气两虚、精血不足、气滞精瘀和血瘀精阻等病理变化。
2.气滞血瘀 指气机阻滞,导致血液运行障碍,出现血瘀的病理状态。
3.气虚血瘀 指因气虚推动无力而致血行不畅,甚至瘀阻不通的病理状态。
4.气不摄血 指因气虚统摄无力,以致血逸脉外而出血的病理状态。
5.气随血脱 指在大量出血的同时,气随血液的流失而脱失,形成气血两脱的危重病理状态。
6.气血两虚 指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
第四节 津液代谢失常
考点1★ 津液不足
津液不足,是指津液亏损,脏腑组织失于滋养,表现一系列干燥枯涩特征的病理状态。
考点2★★ 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1.水停气阻 指津液代谢障碍,水湿痰饮停留,导致气机阻滞的病理状态。
2.气随津脱 指津液大量丢失,气失其依附而出现暴脱亡失的病理状态。
3.津枯血燥 指津液亏损,导致血燥而虚热内生或血燥生风的病理状态。
4.津亏血瘀 指津液耗损,导致血行瘀滞不畅的病理状态。
5.血瘀水停 指因血脉瘀阻,血行不畅导致津液输布障碍,而致水液停聚的病理状态。
第五节 内生“五邪”
考点1★★★ 风气内动
1.风气内动 即内风,是体内阳气亢逆变动而形成一种以动摇、眩晕、抽搐、震颤为临床特征的病理状态。
2.内风形成及表现 ①肝阳化风。②热极生风。③阴虚风动。④血虚生风。⑤血燥生风。
考点2★★★ 寒从中生
寒从中生又称“内寒”。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作用减退,阳不制阴而虚寒内生的病理状态。内寒病机多见于心、脾、肾。
考点3★ 湿浊内生
湿浊内生又称“内湿”,指因体内水液输布排泄障碍而致湿浊停滞的病理状态。其联系最密切的脏腑是脾、肾。
考点4★ 津伤化燥
津伤化燥又称“内燥”。指机体津液耗伤,人体各组织器官和孔窍失其濡润而出现干燥枯涩的病理状态。内燥以肺、胃及大肠为多见。
考点5★★★ 火热内生
1.实火 ①阳气过盛化火的壮火。②外感六淫病邪,郁而从阳化火。③病理性代谢产物和食积、虫积等邪郁化火。④五志过极化火。
2.虚火 阴气亏虚,不能制阳,虚热内生。
第六节 疾病传变
考点1★★ 疾病传变的形式
1.病位传变 包括表里之间与内脏之间的传变。
2.外感病传变 包括六经传变、三焦传变、卫气营血传变。
3.内伤病传变 脏与脏传变、脏与腑传变、腑与腑传变、形脏内外传变。
考点2★★ 病性转化
1.寒热转化 由寒化热,由热转寒。
2.虚实转化 由实转虚,因虚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