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虚劳
方一 肾气丸(又名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
出处: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
组成:熟地20g,山药15g,山茱萸15g,泽泻10g,茯苓15g,丹皮10g,肉桂5g,制附子6g(先煎)。
用法:中成药,药店有售,按说明书服用;或作汤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治法:温补肾阳,阴阳双补。
证象:命门火衰,肾阳不足所致的腰酸腿软,下半身常有冷感,食欲不振,腹胀泄泻,下腹冷痛,夜间多尿,阳痿精冷,头晕耳鸣,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忌宜:属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者不宜。
评介:本方为《金匮要略》中温补肾阳的传统经典方、基础方。凡属肾阳不足,下半身常有冷感,小便不利或频数,腰膝酸痛者,皆可用之。也可用于慢性肾炎、神经衰弱、糖尿病等。
方二 麦味地黄丸(又名八仙长寿丸)
出处:清代董西园《医级》。
组成:熟地20g,山药15g,山茱萸15g,泽泻10g,茯苓15g,丹皮10g,麦冬12g,五味子10g。
用法:作汤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宜饭前服。
治法:滋补肝肾,养阴益肺。
证象:肺肾阴虚,虚劳潮热,气喘劳嗽,口燥烦渴,气短乏力,盗汗,舌红,脉细数。
评介:本方为古代治疗阴虚劳嗽、潮热盗汗常用方。可用于肺结核的发热、盗汗、咳嗽、气短等。
方三 拯阳理劳汤
出处: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
组成:党参15g,黄芪15g,白术10g,当归15g,肉桂6g,五味子10g,陈皮8g,甘草5g,大枣3枚,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宜饭前服。
治法:温阳益气,补中健脾。
证象:脾阳虚,虚劳倦怠,食少怯寒,手足不温,少气懒言,下肢浮肿,大便溏泄,肠鸣腹痛,身痛不适,舌有齿印苔白,脉虚弱。
评介:本方为著名古方,作用主要是拯阳益气,健中理劳。用于劳伤气耗、倦怠懒言、动则气喘、心烦易汗之症,效果显著。
方四 河车大造丸
出处:清代汪昂《医方集解》。
组成:紫河车5g(冲服),龟板15g(先煎),党参15g,熟地黄15g,天冬10g,麦冬10g,茯苓12g,杜仲10g,牛膝10g,黄柏6g。
用法:中成药,药店有售,按说明书服用;或作汤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宜饭前服。
治法:补肾填精,滋阴降火。
证象:虚损劳伤,形体虚弱,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两足痿弱,耳鸣耳聋,盗汗,梦遗,舌红苔少,脉细数。
评介:本方为古典名方。主药紫河车乃大补元气、养血益精之品,经配伍后使全方成为著名的滋补强壮方剂,凡具有本方证象患者,用之皆效。本方一方多用,也用于精神病证眩晕。
方五 人参养荣汤
出处:宋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8g(另煎),白术10g,茯苓15g,当归15g,熟地黄15g,白芍10g,黄芪20g,五味子10g,陈皮8g,远志6g,肉桂6g,炙甘草5g,生姜3g,大枣3枚。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亦有中成药丸剂,按说明书服用。
治法:补气养血,宁心安神。
证象:气血营卫俱虚,全身倦怠,四肢无力,自汗盗汗,虚火上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头晕目眩,腰膝畏冷,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弱。
评介:本方为古代常用的滋补强壮方剂,凡积劳虚损、病后衰弱、气血双亏、肢体乏力患者,皆可服之。本方一方多用,也用于生殖系统病证月经后期。
方六 济阴至宝丹
出处:明代龚信《古今医鉴》。
组成:当归15g,白芍12g,白术12g,茯苓15g,香附10g,陈皮8g,地骨皮10g,麦冬10g,知母8g,贝母8g,柴胡8g,薄荷6g,炙甘草5g,煨生姜3g。
用法:中成药,药店有售,按说明书服用;或作汤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治法:养血调经,补虚扶元。
证象:妇女诸虚百损,五劳七伤,经脉不调,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潮热盗汗,胸闷喘嗽,腹痛便溏,咽干烦渴,身痛不适,舌淡苔白,脉沉细。
评介:本方为古典名方,是妇女常用的补养调理方剂,凡有上述证象者服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