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无钱无粮无良将
- 大明正德:朕乃有道昏君
- 墨落皇朝
- 2096字
- 2024-09-16 07:07:02
“晦公,莫要糊涂了,宣府之败折兵四千余,损马六千五,失人口无算,遮掩这样的战报,莫说六部堂了,整个内阁也担待不起!”
马文升一点面子也没给兵部尚书刘大夏留,若不是还有刘健这个首辅压着,让他马负图处理这事儿,首先就要拘押刘大夏送交法司查办。
“负公,宣府近在咫尺,若陛下亲征,如何是好?
难道要再演土木堡?”
听到刘健说‘陛下亲征’,刘大夏神色若有所动,马文升却摆手说道:
“能想出改土归流以收羁縻州府、羁縻卫所的明君,当会有所忍耐。
晦公,不报是罪,报了陛下未必会动兵的!”
有了马文升的擘画,同为河南籍北官的刘健,自然不会给刘大夏遮掩。
没了去意,刘大夏、李东阳、熊绣、何天衢四者去二才是刘健身为首辅的平衡之道。
如今看来只能动兵部所属的刘大夏跟熊绣了,刘健本意是让梁储顶掉李东阳次辅的位置,只是李西涯谨慎,并没有马脚让他这个首辅来抓。
有了定计,刘健只身前往文华殿办公处,将宣府大败的战报,递给了李荣、萧敬。
“刘阁老,我已经等你三天了!”
听到司礼监掌印、东厂提督太监萧敬的不阴不阳,刘健无奈问道:
“萧公公,陛下可知?”
对刘健、萧敬这类中枢大臣、司礼监大太监而言,鞑靼军被扼在宣府,那宣府兵败的战报,早几天或是晚几天送达,就是无所谓的事儿了。
也如刘大夏所说,如今安送大行皇帝归藏,才是大明最大的一件事,宣府的鞑靼人只要不来京师,便不是大事。
“刘公,若陛下不理政,你们瞒着也就瞒着了。
看如今陛下模样,瞒着是肯定不成的,我等奴婢老了,若换上来的是较真的奴婢,刘公还要多些忍耐……”
听到萧敬话中似有深意,刘健将今日需要批红用印的奏疏放在文华殿,便有些落寞的出去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熟悉了十八年的学生弘治帝殡天之后,刘健倍感举步维艰。
小皇帝性情难测,君臣难以同心协力,刘健才意识到内阁的短处。
“萧大珰,这司礼监就该慢慢交给徒子徒孙们打理了,刘大夏辱小祖宗太甚,当有徒子徒孙在司礼监任上,整死这个不知尊卑的无耻文人。”
听到一旁李荣阴恻恻的声响,萧敬也无奈一叹。
对小皇帝,刘大夏等人是欺瞒,刘健等阁臣是隐瞒,他这边是遮掩,李荣这个小皇帝大伴就是毫无底线的百般维护了。
“李大珰,只怕如此作为,小祖宗会因此背上昏君之名。”
对小皇帝,萧敬这边除了遮掩,当然也少不了维护,但他不能像李荣这样,动辄以杀人无算来维护小皇帝。
“太祖、太宗杀人、杀官多了,也没见有昏君之名,瞧近些日子小祖宗作为,还在宣宗章皇帝之上,起码小祖宗不敬文人!
萧大珰,你我只剩一口气儿了,在外朝文人眼中咱们连人都算不上,你因何维护他们?
小祖宗成了昏君,你我皆是阉竖,若小祖宗能成一代有为之君,你我即便当不得太宗朝的郑和,也不会带着阉竖恶名下葬!”
点了老东西萧敬一句,李荣任他沉思,自己则是起身坐着肩舆到了钟粹宫中。
“什么?
宣府大败?
刘大夏该死!
李大伴,这刘大夏可杀得?”
听闻大伴李荣送来宣府大败的消息,再听了刘大夏、熊绣两个,会同前东厂提督王岳遮掩宣府战事的经过,朱厚照不由的大怒。
他怒的可不是宣府大败,而是宣府距离京师太近,每一场京师保卫战,都是当朝皇帝脸上的污渍。
他是立志要做正德大帝的人,岂能让鞑靼的小王子兵临城下?
“小祖宗,不是杀不得,而是不能杀。
杀了刘大夏,小祖宗恶的是天下文人之心。
似刘大夏这种官场啄木鸟,那一身羽毛才是他的所有,同样也系着天下文人的心。
前次在文华殿上,小祖宗要褫夺刘大夏的官职,这不啻于杀那老贼千百次了。
但小祖宗要褫夺那老贼的官职,不要用中旨,也不要用诏狱,此次王岳跟锦衣卫那边,刘大夏、熊绣两人都留下了书信铁证。
将两人交由法司查办,以文人之法绝两人官途,这样的惩罚对二人而言,堪比凌迟了。
而且如此来做,既能打压朝中湖广南官的势力,同时也能让天下文人以儆效尤!”
听了李荣建议,朱厚照点了点头,换过衣衫之后,也一样坐着肩舆到了内阁官署文渊阁中。
朱厚照的这次到来,差不多是自太宗之后的百年来,皇帝第一次驾临文渊阁。
只是朱厚照这个小皇帝驾临文渊阁的时机不对,这次驾临,只能是大明内阁的耻辱。
君臣见礼之后,朱厚照听完刘健、刘大夏、韩文的介绍,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他这个正德大帝麾下,无钱无粮无良将,跟特么个穷鬼似的。
“负图先生,如今宣府战线可稳当?
此时此刻,京中能调至宣府前线的兵卒,怕是不会太多吧?”
无钱无粮,朱厚照也没法调兵,京军虽有十二营,但驻军跟动兵是大不相同的。
万两黄金才能催的兵马一动,也不是瞎话。
朱厚照估计,按照户部尚书韩文韩质庵一脸便秘的熊样,怕是一两万兵的军费也拿不出来。
“陛下,可让都指挥陈雄、张澄各带京营两千精锐骑兵,疾驰宣府,以为援助。
韩部堂,京军四千兵,每人发银二两、好布二疋的钱,不能没有吧?”
马文升语出刁钻,以二疋好布,也就是两匹好布做为赏赐填头来邀买军心,韩文虽说有些不情愿,但也不得不答应。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大明对百姓的盘剥了,官府取税,一匹布四钱银子,若按照这个价格来看,大明官员的俸禄还是很高的。
但一匹布四钱的定价,是从太祖朝一直延续到正德朝的,如今朝廷以布折俸,每匹布给到官员手里的价格,差不多折银四两。
四两这个价钱,也差不多是布匹在外洋的价格,而四钱的收购价格,于农户、织女而言也是无利可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