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开学前的温馨转变

本学期,我(副班主任)和蒋老师(正班主任)携手合作,共同担任了三(9)班的管理工作。为了给学生们营造一个温馨而有序的学习环境,学生报到前夕,我特意前往教室,准备在每位学生的语文作业本上贴上名字贴,作为他们新学期学习旅程的起点和标识。我细心地翻找着学生们的《补充习题》、《习字册》等作业本,希望能尽快完成这一准备工作。

此时,班主任蒋老师正忙碌地指挥着两个学生布置教室,他们的身影在忙碌中显得格外认真。我见状,便微笑着向这两位同学走去,轻声问道:“两位同学,对我有印象吗?我们之前见过的。”然而,出乎我的意料,两个孩子只是低头忙碌,没有给予任何回应。我的心头不禁掠过一丝失落,但随即自我安慰道:“也许他们太专注于手中的任务了吧。”于是,我尝试着提醒道:“上学期期末,你们的王老师因为病假,我曾来代课,那时候我们有过互动,你们还记得吗?”然而,孩子们依然保持着沉默,表情中透露出一丝茫然。我暗自苦笑,心想自己或许真是自作多情了。

回想起那次代课的经历,我教授的内容恰好是《学会赞美》一课。课堂上,我满怀激情地引导学生们不仅要学会赞美他人,更要学会欣赏和赞美自己。那堂课,学生们积极参与,气氛热烈,下课铃声响起时,他们还依依不舍地围在我身边,询问我是哪个年级的老师,那份纯真与热情至今仍让我感动。因此,当我看到这两个协助老师布置教室的“好学生”对我如此冷淡时,心中难免有些失落。但转念一想,毕竟当时他们还只是二年级的孩子,记忆或许不够深刻,也就释然了。

为了打破僵局,我邀请其中一个看起来文静的女孩——兮兮,帮我撕下名字贴背后的双面胶。在这一过程中,我试图与她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兮兮,你平时是不是不太喜欢说话呢?”她依旧没有回答,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仿佛连声音都不愿发出。我并未放弃,继续寻找话题:“那你上课时会不会举手回答问题呢?”这次,兮兮终于开口了,但语气中带着一丝犹豫:“我……我上课会回答问题的。”我心中一喜,趁热打铁地问道:“那刚才为什么不愿意搭理我呢?”

兮兮似乎被我的问题触动了心弦,开始滔滔不绝地倾诉起来:“其实,我今天心情不太好。暑假的作业太多了,我还没完成。而且,我阿姨一直在给我补习作文和语文,她说要让我提前学完三年级的课程。所以,我刚才看到您,虽然认出了您是许老师,但心里想着自己的事情,就没顾上跟您打招呼。”说着,兮兮的小脸上露出了几分委屈和疲惫,眉毛紧蹙,眼睛也失去了往日的神采。

看着兮兮的模样,我不禁感慨万千。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甚至牺牲孩子的童年快乐。但这种提前学习的势头,真的能持续到高考乃至更远的未来吗?如果家庭经济条件无法持续支持这种高强度的学习模式,最终岂不是前功尽弃?更重要的是,这种教育方式剥夺了孩子们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动力,让他们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这样的孩子又怎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呢?

当天晚上,兮兮的妈妈通过企业微信添加了我的好友,向我咨询了一些关于孩子学习的问题。在解答之余,我由衷地赞扬了她和孩子爸爸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和付出,并委婉地表达了我的担忧:“兮兮妈妈,我能感受到你们对孩子的爱和期望。但学习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冲刺。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孩子的兴趣和动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和自我价值。兮兮今天看起来有些疲惫和不开心,我希望你们能多关注她的心理健康,让她在快乐中成长。”

兮兮妈妈看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感激地回复道:“许老师,您说得很有道理。我们确实有时候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忽略了她的感受。谢谢您的提醒和建议,我们会认真考虑的。”她还特意提到,对我的专业和用心表示了肯定。

开学第一天,当我再次踏入三(9)班的教室时,心中充满了期待。我特意走向兮兮身边,轻声呼唤她的名字。令我惊喜的是,兮兮这次带着灿烂的笑容向我走来,脸颊上的两个小酒窝若隐若现,双眼皮的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她神采飞扬地看着我,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我知道,这一定是她妈妈的教育方式有所调整的结果。我微笑着对她说:“兮兮,新学期开始了,我想请你当我的语文组长,你愿意吗?”兮兮连连点头,眼中闪烁着自信和期待。

看着兮兮的变化,我心中充满了欣慰和喜悦。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关注他们的成长和感受,他们一定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而这一切的起点,就藏在我们每一次的交流和引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