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蔡家岗的变化

林业局的正规单位都在执行劳动定额。

红旗街道家属生产队也没闲着。

趁着现在改革的春风,他们也开始遍地开花了。

他们早年搞的是装卸组。

后来规模扩大,正式成立了装卸队。

主要承揽供应科火车汽车到站的货物装卸,以及各工程处和林场单位物资出库、装车、短途护送的任务。

今年,红旗街道家属生产队用装卸队积累的资金,建了620平方的砖房,开办各种服务业。

一时间在当地传为佳话。

红旗被服厂最早成立在1969年,由供应科的十余名职工家属组成被服加工组,为供应科加工劳保用品。

到了1970年,红旗街道家属生产队成立被服加工小组,人员5名,自带缝纫机加工劳保用品,当时没有车间,临时设在一户个人家里。

1971年,生产队在红旗大街东侧修建了150平方的泥草房,当做车间。

同时,供应科被服加工组也并入其中。

红旗街道家属生产队被服厂正式成立,命名为红旗被服厂。

主要加工棉大衣、棉手套和工作服。

此外也承揽个人零星服装加工业务。

1974年冬,被服厂发生火灾,厂房和设备被烧毁。

车间改设在旧仓库里。

终于熬到了今年。

生产队建设了300平方的砖瓦房,被服厂规模扩大了。

此时,厂里有缝纫机45台,锁边机2台,电剪一台,工人45名。

这也算街道办的大集体企业中规模较大的了。

成为蔡家岗唯一一家服装加工企业。

与广大职工生活息息相关的,还有红旗豆腐房。

1977年,在一间50平方的土房里,成立了红旗豆腐房。

安装有电磨。

从业人员有5人,分两班作业,生产水豆腐和干豆腐。

日均加工水豆腐180斤,干豆腐160斤。

去年生产豆腐48750斤,收入3900元。

这会儿职工吃豆腐基本是用黄豆或菜豆票兑换,交少许加工费。

黄豆换水豆腐,每斤收取加工费4分钱。

干豆腐每斤加工费8分。

如果用菜豆票换,按照供应标准价加收黄豆款,每斤0.154元。

红旗大街东侧建设了72平方的面条加工车间和粗粮粉碎车间。

有大型面条机1台,小型面条机2台,粉碎机1台。

从业人员8名。

面条加工费每斤5分钱,粗粮粉碎每斤加工费1-2分钱。

现在,日均加工面条100多斤,粗粮数百斤不等。

红旗照相馆也是今年成立的。

营业面积60平方。

从业人员有3人。

说起这个照相馆,很有意思。

老孟在七七年的时候,就自己搞个体照相。

这也是蔡家岗唯一的一户照相馆。

可人就是这样,越让你自己干,你越不敢。

老孟干了一年多,钱没挣多少,心倒是没少担。

红旗街道一说要搞照相馆,他立马拿着自己的照相器材来入伙了。

成为红旗照相馆的师傅。

照相馆只能照黑白照,收费标准是这样的。

一寸三张0.45元,二寸三张0.83元,三寸三张1.05元!

照相馆一开,生意兴隆。

好多年轻人都跑来照一张。

秦光明也鼓动朱虹,说要一起拍一张,留个纪念。

只是最近太忙,还没腾出功夫来。

红旗理发店也是今年成立的,紧挨着照相馆。

营业面积21平方,1个理发师傅1个烫发师傅。

收费标准是,成人0.45元,儿童0.2元,烫发2元。

红旗旅店面积120平方,设有25个床位,5个工作人员。

收费标准,每天床费2元。

八月盛夏,天气炎热。

蔡家岗一片欣欣向荣。

集体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往外冒。

有人问了,为啥还没有个体的?

此时有心人早就蠢蠢欲动了。

可刻在骨子里的担心和惧怕依然困扰着他们。

还有就是,蔡家岗毕竟是沾河林业局的驻地。

职工有单位,家属闲着的也少,都在街道企业里干活,只有极少数人没有工作。

这些人也都在观望之中。

不过,还是有人迈出了第一步。

比如附近农村的农民。

打点鱼虾蹲在菜市场外卖。

还有卖老母鸡鸡蛋的,卖木耳蘑菇的。

在林业局卖蔬菜的不多,家家户户都自己种菜,也不缺。

但是肉食就靠供应了。

这些农民就偷偷杀猪来卖。

市场管理人员也都睁一眼闭一眼。

大家都能得到好处,谁还管那么多啊!

这天刚下班,朱虹就端着一脸盆的黄豆来了。

“你这是干啥?换豆腐?”

“嗯。”

朱虹满脸堆笑。

“我爸从农场回来,买了几斤豆子,家里好久没吃豆腐了。”

“走吧,正好我也下班了。”

秦光明拾掇了一下,跟下班的郝成斌打了招呼,就急匆匆的往豆腐房去。

现在已经四点了,也不知道豆腐房还有没有豆腐。

从厂南路一直往西,一条南北向的主干道就是蔡家岗的红旗街。

这两条路呈90度直角相交。

厂南路主要分布着贮木场、经销站、林业局办公大楼和局医院。

红旗街主要是商贸街。

红旗街道办的很多生活服务设施都在这条街上。

包括菜市场。

拐过路口的林业局招待所,就走上了红旗街道。

豆腐房就在路东。

见门口有几人排队,俩人都心中一喜。

这说明,豆腐房还有豆腐。

朱虹当先走到门口,伸头对着里面喊了一声,“师傅,还有豆腐吗?”

“水豆腐只剩两块了,干豆腐还有一斤。”

朱虹难掩失望,她回头看了眼秦光明。

秦光明端着脸盆,赶紧回应了一声,“要了。”

“我们要了。”

门里有个带着白帽子的汉子伸头往外看了眼。

“哟,这不是小朱嘛,你要豆腐提前说一声啊,我给你留着!”

“刚下班…”

朱虹也是理所当然的样子。

大家都是一个大单位的,朱虹在家具门市早就是个小名人了。

谁不得求着她弄个票啥的?

因此,豆腐房的师傅对朱虹更客气。

反而秦光明的知名度在做豆腐的眼里,没有朱虹高。

人家求不到你头上啊!

很快其他人都端着豆腐走了。

秦光明这边豆子也称了,又补了加工费。

豆子没用完,朱虹还从豆腐房借了个小盆装着豆腐回去。

在这会儿的东北,能吃上豆腐跟吃肉相差不大,一个植物蛋白,一个动物蛋白,都是补充蛋白质嘛。

朱大龙和王凤英非要留秦光明吃了饭再回去。

秦光明自己也嘴馋。

就在朱家吃了晚饭才回家。

回来的时候,还带了半盆黄豆。

按朱大龙的说法,有福同享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