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曹相疑心
- 三国:开局捡到曹魏江山
- 小眼不聚光
- 2363字
- 2024-10-20 12:07:28
几日后,曹植的信件静静地躺在曹操的案头,曹操的目光在信纸上细细审视,不过区区几十字。曹操的眉头却随着时而紧蹙,时而舒展。荀彧等一众谋士则在旁默默守候,见曹操此情此状,彼此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何事。
终于,曹操抬起头,将信件递给堂下众人传阅,并沉声问道:“诸位,子建的建议,你们怎么看?”
贾诩首先开口,“丞相,徐晃将军勇猛善战,若先行至前线,必能为我军增添一份胜算。而且,蒲坂津之地,确实为战略要冲,若能乘虚渡河,定能一举破敌。只是不知这开春方进行,是否时日颇久?”
“丞相,子建公子眼光独到。此计若成,必能大大加速我军统一北方的步伐。徐晃、朱灵两位将军,皆是勇猛果敢之士,此行定能马到成功。”荀彧十分赞同曹植所想,心中暗暗惊讶,这位三公子虽身于千里之外,只怕比那处于关中之地的大公子还要了解战局。
其余人纷纷点称是。
刘晔则显得更加谨慎,他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丞相,大军已在前线扎营,已然十拿九稳。子建公子的心意虽好,但似乎有些......”他言下之意便是曹植多余了。不过看曹操并未望向自己,又说道:“锦上添花虽好,还请丞相明辨。”
曹操见荀彧、贾诩二人对子建的提议充满了信心,而刘晔虽然稍有犹豫,但也并未完全否定。
“子建之策,正合我意。”曹操声音沉稳,透着果断,“徐晃、朱灵两位将军,皆是勇猛果敢之士,此行定能不负所望。大军出战,只怕准备不全,从不怕过于周详。如今我兵强马壮,只盼能一举得胜!锦上添花,未尝不可!传我军令,命二人率四千精兵,立即前往蒲坂津,待春日回暖之时,乘虚渡过黄河,一战而定乾坤。”
众人散去之时,曹操命荀彧留下。
“文若,子建此番再度出乎我意料之外。”曹操拿起适才信件,言下之意颇为感慨。“莫非他于荆州,竟在军中设有探子?”
曹植建议虽好,却触碰到曹操心中那根疑心之弦,于他看来,野心并非坏事,却有一种自己失去掌控的感觉,并非毫无芥蒂。
荀彧闻言,连连摇手道:“丞相多虑了。”
“哦?文若有何看法?”
“夏侯将军治下甚严。钟繇大军更是路途遥远。三公子得丞相重用不久,如何能将手伸到夏侯渊与钟繇军中。不过我倒是猜测,或许是钟繇与钟会父子之间书信来往,提及军情告知三公子一二。三公子为父忧心,方有所劝谏。”
曹操闻言,心中豁然开朗,不禁赞叹道:“若是如此便说得通了。赤壁之时,子建才略初露,却不免有侥幸之嫌,如今看来,倒是我没有重视他的才干。”
“丞相所言甚是,子建公子深处荆州,对北方战局的洞察与谋略,可谓见识非凡。”
曹操微微点头,示意荀彧与自己同坐回案前。
书案上,有一卷竹简古籍,还有一只茶盏。
“你看这茶盏,小巧而精致,若入茶水需细细品味方能领略其韵味;而这古籍,字里行间皆是智慧的累积,亦需耐心方能领悟。”曹操手指按在那古籍上面,叹息道:“如今我欲休息,竟不知是先饮茶好,还是先读书好。”
荀彧闻言,微微一笑:“茶盏之美,在于其细腻与雅致,需静心品味;古籍之韵,则在于其深厚与广博,引人深思。二者虽形态、用途各异,却都能触动人心,各有千秋。然而依我之见......”
他稍作停顿,见曹操探询之色望向自己,方才说道:“这茶盏嘛,全赖丞相往其中倒何等茶水。若丞相倒入美酒,他亦可是酒器。而这古籍,无论丞相看与不看,皆为传世名典。”
曹操心中一动,手握古籍,面露微笑。
*
“狡狯之徒!”刘备愤然一拂案几,其上斥候急递之密保应声落地,他面露冤屈之色,望向诸葛亮道:“先生,荆州之事,你以为如何?”
“李严此人,见识浅陋,实难共谋大事!”诸葛亮微微垂眸,心间隐痛。
其言辞间隐含一丝不易察觉之自责。他早该料及,成都令李严骤然献出大批银两,只说是卖了些特产,便不会那么简单。
这分明是荆州蔡瑁以商贾之名,行的却是掏空益州之实。那些绣娘、蚕种、工艺,本是益州的资本,如今却成了荆州崛起的基石。
刘备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苦涩,“他说自己以为蔡瑁等人不过是想讨荆州牧欢心,欲借此谋取厚利。孰料,其真正之意竟是……”
“是兵不血刃地掏空我益州,”诸葛亮接过话茬,“他们的用心之歹毒,远超我们的预料。这绣娘、蚕种、工艺,本都是我蜀地的根基,如今却被荆州轻易夺去,而我们还浑然不觉。”
刘备的脸色更加阴沉:“我们难道就这样坐视不理?看着荆州经济日渐强大,而我们却日渐衰弱?”
“主公,不能坐以待毙。荆州虽然暂时得势,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必能回天。”
刘备眸色深沉,似有情绪涌动,“孔明,只怕李严之举,已难以转圜。”
“立刻派人去查,看看还有多少资源被荆州暗中夺走。”诸葛亮目光落在那封密报上,“可惜了蜀锦,原为我益州兴邦之利器!”
他眉宇紧蹙,举目望向窗外翠竹掩映之处,仿佛欲穿透那片碧绿,遥望远方荆州的山川河岳,沉吟道:“时下之急,在于寻觅我蜀汉之经济根基。而蜀锦,实为蜀地之瑰宝,最宜为财源广进之策。”
他言之确凿,蜀锦昔日乃益州之光,其质地细腻,纹样繁复,色泽鲜亮,名扬四海,尽显蜀地之富饶与匠艺之精。非但为贵族所钟爱,象征身份之尊,亦是益州对外贸易之重器,源源不断地为州府输送财富。
刘备出身织席贩履,于经济之道仅略知一二,闻言不禁问道:“若没有了蜀锦,我益州又该如何图强?”刘备闻此,面色亦凝重起来,可惜心中并无策略,唯有长叹。
“李严的失察,致使成都绣娘、蚕种等技艺外流至荆州,而我等竟浑然不觉,仍自鸣得意。那锦官城郡守高柔,于众多商户中精选三家织锦行,倾力扶持。以至于如今,蜀锦之流通规模、花纹款式、绣线之讲究,与那三家魏锦商户相较,皆黯然失色矣。”
刘备步至诸葛亮身旁,目光坚毅:“先生,我等须采取措施,切不可让蜀锦就此衰败。”
诸葛亮颔首,“我等须在款式上力求新颖,提升工艺之精细,增强蜀锦之光泽与色彩。同时,亦须树立自家专属商行,以增蜀锦之名望与影响。”
刘备紧握诸葛亮之手:“孔明,我深信,以你之智谋,你等定能寻得振兴蜀锦之策。”
诸葛亮面露苦色,商场似战场而又绝非战场,岂是这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