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熟稔
- 三国:开局捡到曹魏江山
- 小眼不聚光
- 1890字
- 2024-09-17 18:00:21
酒过三巡,宾主尽欢时,蔡家管家才匆匆走入宴客厅,神色慌张地在蔡瑁耳边低语:“家主,适才州牧大人进襄阳城后,路遇歹人行刺。但所幸未受伤。”
蔡瑁的脸色骤变,他沉声问:“那接应之人为何没提?”
“他想等您和州牧大人分开之后再汇报,却一直没等到。这不,憋不住了。让我禀报于您。”
“废物!”蔡瑁一挥手,命家仆下去,目光在转向曹植的时候,眼中惊慌。若说刺杀之事发生在自己地盘上他并没有多么害怕,有的是理由开脱,可这曹植居然如此沉得住气,其心思之深可见一斑。
“公子,臣刚刚得知您在茶馆遇刺一事,如今可大安?”蔡瑁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焦急,他站起身,对着曹植深深一拜,“此事既发生在襄阳城,便是与我蔡氏为敌,我必会给公子一个交代。”
曹植的眉头微微一皱,他的目光在蔡瑁的脸上打量,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蔡族长,不必如此紧张,我自是无事,也相信您的诚意。此次遇刺,定是有人故意为之,想要挑拨我们之间的关系。”
蔡瑁听罢,面露感激之色:“公子明察秋毫,蔡某感戴莫名。定当彻查此事,三日内必有结果。”
曹植点了点头,毕竟那刺客之中还有一活口,晚上审问一番,他也能知其来路。
不过就算这行刺之事与蔡瑁无关,那帮人能得知他来襄阳的消息,且有明确时间。此唯有两种解释,或其侧近,或蔡家,必有一处为人所乘。
曹植缓缓站起身,他的声音平静而有力:“蔡族长,此事我会亲自处理。但在此期间,还望蔡家能加强城内的巡逻,以防不测。”
蔡瑁连忙答应:“这是自然,我立刻加强城防,确保公子的安全。”
曹植手指摩挲着酒杯,耳边听着丝竹之声,眯着眼睛好似在享受。
心中却在盘算,蔡瑁的示好,于他而言,无疑为良策。曹操如今虽权倾朝野,名义尚止于丞相,未登大宝,而他只是个新任荆州牧,地位未稳。就算地位稳固了,如今东吴还未灭,人心不宁,若急功近利,触动世家利益,必生波澜。
不仅不能为百姓谋利,反而会把目前的成果彻底打回以前。
他轻摇其首,似乎随着乐律而摇曳,实则目光如炬,细观座中每一位宾客。
“公子,可是仍在忧虑日间的行刺之事?”忽有蔡瑁之声,划破了曹植的沉思。其语态,较之此前,更显谦下。
曹植神思归位,唇角微扬:“蔡族长,那件事已如烟云散去,今后你我皆宜倍加戒备即可,植非纠缠不休之辈,此际,不过是沉醉于此刻之闲适。”
蔡瑁颔首:“公子能如此想,甚好,甚好。”二人座位相邻,只见两人的酒杯在频频举杯中逐渐空了又满,满了又空。随着酒意渐浓,两人的谈话也越发随意,气氛变得亲切而热烈。
“子建公子真乃出人意表。”蔡瑁声中带着微醺,然赞赏之情溢于言表,“丞相得你这般子嗣,实乃洪福。”
曹植虽饮酒,面色泛起酡红,可这举手投足,仍不失从容气度。
语气中也多了几分亲近,“蔡族长,实则担得起植一声叔父之称。植之有今日,亦多赖蔡叔父及荆州诸君之扶持。”周围宾客也都不是傻的,虽人人都在喝酒,却也人人都在观察蔡瑁与曹植的互动,见两人说话之时,对彼此的称呼已经变得亲近,酒宴气氛也变得更热烈起来。
蔡瑁闻此言,一边推辞,一边笑意更甚。
“蔡叔父,荆州商贸昌隆,百姓安居乐业,皆赖蔡家与诸世家之协力同心。”曹植言中带有深意,“植在此,亦愿与诸世家携手,共谋荆州之繁荣安定。”
蔡瑁颔首:“子建,你若有何筹谋,尽可先告于我,我代表蔡家,定当力挺。”他这话说得好像每个字烫嘴一般稀里糊涂,让人一听便知世醉言。
曹植坐在蔡瑁对面,心中却是波涛汹涌。历史上蔡瑁本人的下场并不好,曹丕得政后,蔡瑁似乎也随之衰落。然而,曹植却清晰记得,襄阳蔡氏的荣耀一直持续到了西晋,这家族里倒各个都是人杰,才能历经数代而不衰。
他轻抿了一口杯中的美酒,目光越过杯沿,投向了蔡瑁:“近日听闻父相有意兴兵关西,不知您对此有何高见?”
蔡瑁放下酒杯,面露沉思之色,他的目光在曹植身上打量了一番,似乎在权衡着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子建,丞相兴兵关西,乃是顺势而为。”蔡瑁酒意渐退,他的声音凝重,“关西之地,地势险要,马腾、韩遂等人虽有勇力,但若无深谋远虑,终究难以抵挡丞相的雄师。”
曹植点了点头,他对蔡瑁的分析表示赞同:“蔡叔父所见,与我心有戚戚焉。关西之地,乃我大汉之要冲。父相若能一举平定关西,必能为我大汉的统一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蔡瑁开怀大笑,举起酒杯,向曹植示意:“子建,来,让我们为丞相之英明决策,请!”
随着宴席的深入,酒樽轮转,蔡瑁的面庞泛起微醺之色,他语气中不乏感慨:“子建,想当年,先父将蔡氏一族的重担交托于我,我便在这襄阳城中,肩负起家族之荣光与责任。待到他日,我蔡氏后辈们能够独当一面,便可将这千斤重担卸下,安享天伦之乐,岂不是悠然自得。”
曹植闻言,心中冷笑,面上不显,这等混迹多年的老狐狸如何可能喝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