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见曹操

乌林港内,江风如啸。

曹操卓立于岸边,其身后心腹将领与谋士随侍左右,众将士于不远处列阵排开,旌旗猎猎,好不威风。

数艘战船,沿着江岸蜿蜒,气势磅礴。

这些战船均以坚硬的木材精心打造,每艘船侧皆悬挂着粗如臂膀的铁索,将战船紧紧相连。

任江风卷起波涛,船身依旧稳如磐石。

曹操目光如炬,凝视着战船,声震江岸:“今荆州已归吾手,试问天下谁还敢与吾争锋?”

一旁,身披重铠的勇将夏侯渊闻言,昂首挺胸,上前一步,抱拳道:“丞相英明神武,荆州既已得手,东吴之地亦将指日可待。我等愿助丞相荡平天下。”

曹操捋须,眼中精光闪烁,望着波光粼粼的江面:“妙才,我观那东吴周瑜,不过是虚有其表,何足挂齿。待我大军压境,必将他逐出江东,让他闻风丧胆!”

站在他们其后不远处,几名文人打扮的谋士面露难色。

他们深知丞相此刻志得意满,恐难以听进忠言。

思忖片刻,荀攸朗声道,“丞相,水战非比陆战,我军多北方壮士,不习水性。虽荆州已定,但东吴水师强悍,不可轻视。周瑜号称江东虎将,必有其过人之处。今夜之战,还望三思而后行。”

曹操听罢朗声一笑,转头看向荀攸,眼中虽有不以为然之色,却仍含笑夸赞:“公达,你生性谨慎,算无遗策。但今夜之战,我已有定计。如今我军战船以铁索相连,将士在船上如履平地,此番定要让那周瑜小儿见识我魏军之威。”

荀攸欲言又止,众将见曹操如此坚定,纷纷抱拳道:“愿随丞相,共破东吴。”

曹操面若春风,“既如此,众将听令,先行登船,只待夜幕降临,一展我军雄风!”

曹植心急如焚,策马直奔岸口,杨修带着一众扈从紧随其后,心中满是疑惑。

“子建,我们何须如此急切?丞相一向深谋远虑,用兵谨慎。如今荆州初定,理应稍作休整,不会急于一时出战。”

曹植胯下马不停蹄,头也不回:“德祖,你看今日大批粮草已在路上,却无明确时限,又不似急需,战后更无用武之地。你细想,这其中必有蹊跷。”

杨修闻言,面色微变:“莫非丞相已有胜算,提前预备赏赐之物?”

“正是!我父虽向来谨慎,若非成竹在胸不会轻举妄动。可若他已有胜算,你认为他会拖延吗?必当一鼓作气。依我看,此战就在这一两日之内。我们务必在战前见到父相,将心中顾虑一一告知,以免铸成大错。”

“子建多虑矣,你我都知道水战非我军所长,丞相岂会不知,定会备加小心。”

曹植稍稍勒马,速度稍缓,面色冷峻,“但如果那吴国的黄盖,假意与我父里应外合,先前又施计让我父小胜,你又当作何想?”

杨修思索片刻,面露惊色。

曹植见状,知道他已有所领悟,便继续道:“德祖,此战若败,不仅我魏军基业受损,再想荡平江东,却非咫尺。”

杨修不再多言,立刻催马紧随。

好在港口的军营将士们认得曹植,未加阻拦,便有侍卫领他们直抵曹操的主船。

侍卫通报后,二人走入主船,恭敬行礼。

只见船舱内除了曹操,还有谋士荀攸在座。

“拜见父相。”

“拜见丞相。”

曹操见曹植风尘仆仆,却难掩面冠如玉的文雅之质,心中对嫡三子颇为偏爱,笑道,“我儿,杨主簿,无须多礼。”

曹植望着史书上的一代枭雄,心中激荡。

“父相,植听闻今晚之战迫在眉睫,心中忧虑,特来求见。”

曹操捋须:“此次你随行为父出行,也是历练一番,有想法甚好,只是这战场之事不比兵书,不妨道来。”

“植虽不通武事,但也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曹植正色道。

“你有何见解,尽管说来。”

“父相,植听闻东吴周瑜、黄盖皆是当世豪杰,此战非同小可。我军虽强,亦不可轻敌。”

曹操眼中闪过一丝失望,此番言论他今日已听得太多。

可想到曹植一介文人能有心参与军中事,终究还是微微颔首:“子建之言,为父自会深思。但今日战事在即,不可长他人志气。”

历史上赤壁之战的惨败历历在目。

若此战败北,刘备将夺取荆州,招揽人才,最终与魏吴三分天下。

而自己,若按历史轨迹,将在曹丕登基后屡遭贬抑,最终郁郁而终。

既然穿越而来,又知未来走向,若不改变曹植命运,岂不辜负了这番奇遇。

见曹操不以为然,曹植又恭敬地作揖问道:“父相,植有一惑,不知当问不当问?”

“你我父子之间,有何不可问?”

曹植指向江面:“父亲,这些船只相连,固然能让士兵如履平地,但若东吴用火攻,我军岂不危矣?”

曹操听后,微微一怔,随即笑着对曹植说:“子建,此事我已考虑周全,如今风向,纵使起火也是烧往东吴方向,不必多虑。”

荀攸适时附和道:“丞相,公子所言不无道理。战场之上,变数甚多。”

曹操一摆手:“你们不必过于忧虑。这一战有荆州水师,更有你们这些才智过人的儿女,何愁天下不定?”

见状,曹植不敢强劝,只得与杨修退下。

他步出主船,心中还反复思索着对策,曹操的确不容易被说服。

单凭自己之力难以改变战局,必须借助他人群策。

正当苦思之际,他瞥见贾诩与曹仁在船只外一处角落低声密谈。

这二人在军中地位举足轻重,若能说服此二人,或许能有所转机。

他整理了一下衣襟,迈步向二人走去。

“贾先生,子孝将军,植有礼了。”曹植走到二人面前,恭敬地行了一礼。

贾诩见是曹植,微微一笑,回礼道:“原是公子。公子为何来此?”

“植见父相志得意满,挥师已定。贾先生智计过人,子孝将军勇冠三军,植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曹仁闻言便道:“公子有何话直说无妨。”

“植担心今夜之战,我魏军众多兵身乏疲累,本不适宜再出战。而如今船只相连,虽眼下天色如常,若一旦刮风下雨变了风向,东吴又采用火攻,恐不堪设想。”

贾诩眉头微蹙,沉吟道:“公子所虑,诩亦有所思。然丞相已有定计,我等为人臣子,自当遵命行事。”

“贾先生,子孝将军,植非不知为臣之道。然事关三军生死,植愿与二位商讨对策,以保我军无虞。”

曹仁听曹植如此说,“请教公子,有何高见?”

曹植见二人态度有所转变,便将自己的担忧和盘托出,“植以为,我军船只不宜连舟,应分散布置,以防敌军火攻。此外,我军可加强夜间巡逻,一旦发现敌军动向,即刻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