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疑心
- 三国:开局捡到曹魏江山
- 小眼不聚光
- 2105字
- 2024-09-30 12:00:33
曹植拍了拍马谡的肩膀,语气中带着一丝鼓励:“幼常,你做事妥帖,只是脾性过于倔强。但这不算什么坏事,在书院中,你不仅要研学诗书,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为人处世,如何为官。”
“大人的教诲,我铭记在心。”他似懂非懂。
而今日,候元初已在菁我书院走马上任,肩负起学监之责。
在菁我书院讲堂里,侯元初的目光逐一扫过新入学的学子们,心中对曹植的人才选拔策略充满了赞赏。
这些学子,各有所长,他们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书院只重视文学经典的局限,为荆州的未来储备实战人才。
侯元初清了清嗓子:“诸位学子,我侯元初今日有幸执掌菁我书院,将与诸君共研书卷,同求精进。我已闻诸君各有所长,非但精通文墨,更广涉博学,此情此景,令我对书院之未来满怀憧憬。”
他的话语在教室里回荡,学子们的眼神中都带了些濡慕,他们大多都看过侯学正的杂集,境界之高,非常人能及。
侯元初的目光在众多学子中逡巡,最终停留在了何云仙的身上。何云仙正端坐在案前,手中的笔锋在竹简上舞动,他的文章如同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侯元初的眼中闪过满意的光芒,他知道,这个年轻人的未来不可限量。
“何云仙,你的文章我已经拜读过了,前途不可限量。”侯元初走到何云仙的案前,语气中带着赞许。
何云仙闻言,抬起头来,眼中闪过一丝谦逊:“学监谬赞了,云仙不过是尽己所能,以文会友。”
在书院的另一隅,象徽正凝神专注地摆弄着一堆错综复杂的机关零件。他的眼神专注,仿佛周遭的喧嚣都与他无关。曹植特意为他辟出了一个宽敞的院落,任他自由发挥其创造力。
演武场上,魏延与霍峻正挥汗如雨地切磋武艺。魏延的剑法犀利无比,霍峻的枪法则稳重如山,两人你来我往,场面异常激烈。魏延虽出身寒微,但其武艺却令众人刮目相看。
“霍峻,你的枪法愈发精妙了。”魏延收剑而立,脸上带着一丝敬佩。
霍峻笑着回应:“别说浑话,你的剑法亦是自成一脉,我自叹弗如。”
两人的对话中流露出惺惺相惜之情,与其说同窗之谊,倒不如说相见恨晚。
*
魏延性情桀骜,很少关注其他人,每日除了在讲堂上听兵法讲解,便是在演武场闷头苦练,风雨无阻。一日魏延正独自一人在演武场上练习枪法。他的动作矫健有力,银枪闪烁,每一次出招都带着破空之声,随着夕阳的余晖洒在剑头上,更显凌厉。
他练完一套,正在停下来擦汗,却看见何云仙匆匆回到书院,他的脚步急促,似乎有些心事重重,身影在夕阳的映照下拉出了长长的影子。
何云仙如今在书院里是名人,虽在入院之时未占魁首一位,却因为才学惊人而备受推崇。
只是他除了上课,便终日神出鬼没,行踪不定。
何云仙并非江陵本地人,再次也没有家眷,却似乎总有事情需要离开书院。
魏延虽然不是个爱打听事的人,但他天生对周围环境有着敏锐的观察力。何云仙的行踪,不经意间引起了他的注意。
就在何云仙即将步入自己的房间时,魏延的声音突然从背后响起:“云仙这次回来得倒快。”
何云仙的脚步一顿,面色微微一白,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
他转过身,看着魏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警惕。魏延的枪尖还滴着刚刚练习时的汗水,眼神中带着一丝探究。
“魏延,是你啊,有事吗?”何云仙声音带着一丝不自然的平静,显然在掩饰自己的惊讶。
魏延走到何云仙面前,他的语气平淡:“无事,只是见你近日行色匆匆,有些好奇。”
何云仙心中一紧,他知道魏延的观察力和直觉都非常敏锐,勉强笑了笑,敷衍道:“你多虑了,我只是处理一些私事。”
魏延目光在何云仙的脸上停留了片刻,似乎在判断他的话中是否有隐瞒。但最终,他只是点了点头,没有再追问:“既然如此,何公子自便。”
何云仙微微松了一口气,他向魏延拱了拱手,然后迅速转身,快步走入自己的房间。他的背影显得有些急促,仿佛想要尽快摆脱魏延的目光。
魏延站在原地,看着何云仙的背影消失在门后,他的眉头微微蹙起。若何云仙只是寻常回应也就罢了,偏偏这副见了鬼的样子,反倒让魏延觉得他必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由此也的确上了心。
*
何云仙彻底关门后,他才全身无力靠在门口,只觉得胸腔中的心跳如鼓,头皮阵阵发麻,冷汗也冒了出来。
方才魏延那突如其来的一问,令他几乎失了平日的沉着,疑心自己是否露出了破绽。
直至心跳渐缓,何云仙才踱至窗前几案旁坐下,抬手下意识抚过胸前衣襟,心中暗自回想方才的举止。
经这些时日的相处,已知那魏延虽看似粗犷,实则心思细腻,警觉异常,也不知自己方才那一刹的失措,是否引起了他的疑心。
何云仙从床下取出铜盆,将怀中所藏布绢取出,在铜盆中点燃,直至那写满回信的布绢化为灰烬,这才略略安心。
总之,若无确凿之证,即便心生疑虑,亦无计可施。日后务必倍加谨慎,便罢了。
*
刚返回襄阳的蔡瑁,如今双喜临门,做事更是仔细,每日忙得不亦乐乎。
郡府官署内,蔡瑁与郡守丁乐相对而坐,蔡和站在蔡瑁身后。三人皆无言语,目光落在堂下忙碌的数名账房先生身上。
这些账房先生手中的算盘噼啪作响,一卷卷账册在案上堆成了小山。
蔡瑁回襄阳的第二日便在这郡府官署开放借贷试点,一个月以来,成效斐然,但这银钱如流水,增长的数额也让他觉得有些压力。
终于,这些账房先生清点完毕,停下手。蔡瑁示意蔡和将账册取来与丁乐一同观看。
蔡和协助蔡瑁负责此事,拿账册的时候,看着上面数字面露忧色:“郡守大人,族长,目前为止借贷数额已近二十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