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蔡族大闹

“竟如此轻浮。”李严心中不齿,但看在生意的份上,终究没有多说别的,“此事我已应允。待我派人筹措几日,你便可将蚕种与绣娘带返襄阳。”

使者闻言,喜形于色,连忙俯身行礼:“李大人体谅,小的回去定当禀明,蔡家必有厚报。”李严微微颔首,挥手示意使者退下。他重回案前,提笔沉吟,笔尖在纸上滑动,书写着同意合作的文书。他的心中虽有些许隐忧,但想到成都府的财政窘迫,终究还是按下了疑虑。

成都府内,妇孺绣娘众多,迁移一些并无大碍。而且,蔡瑁给出的价格实在诱人,足以让他解决目前的财政困境。

数日后,使者心满意足带着蚕种和绣娘回到襄阳。

在襄阳,蔡瑁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地平线,嘴角勾起一抹苦笑。他身为蔡夫人的兄弟,又是襄阳的官吏,此事虽非他所愿,但为了家族的利益,他不得不为之。

“族长,绣娘和蚕种已经陆续运抵襄阳。”一名心腹侍从低声禀报。

蔡瑁点了点头:“好,按照计划,将他们安置在城外的桑园和绣坊。记住,要善待他们,不可有丝毫怠慢。”

侍从领命而去,蔡瑁转身回到书房,提笔给曹植写信。

书信尚未写完,便有仆从前来禀报:“族长,那些族老们找上门来,请您去大厅叙话,看那情形…倒有些咄咄逼人。”

蔡瑁微微皱眉,心思略转,便猜到了大概。

如今荆州内,因为蔡夫人好华衣的事,蔡家背负了不少骂名,想来这些族老便是因为此事而来。

蔡瑁步入蔡府大厅,发现平日里宁静的府邸此刻却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大厅内灯火通明,族老们聚集一堂,脸上或是忧虑或是愤怒,彼此之间交头接耳,讨论着近日蔡家的财政状况。

大厅中央的乌木长桌上,摆放着账簿和算盘,账簿翻开的那一页,记录着一连串令人心惊的数字。这些数字,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刺痛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族老们见蔡瑁到来,顿时面色更加难看,纷纷起身,目光如炬,一副质问的架势。蔡瑁虽是族长,却非辈分最高。

“族长,四十万两白银的捉钱本钱,为何如此迅速地流出?”一名族老率先发难,他的声音在大厅内回荡。

“是啊,这又新增了二十万两用于收购蚕种和绣娘,是否太过草率?”另一名族老紧随其后,语气中带着不满。

“这些银两的去向,我们有权知道。”

蔡瑁面对族老们的质问,神色不变,他缓缓走到长桌前,目光一一扫过在场的族老们。

一名须发花白的族老见蔡瑁不沉默,拍案而起,“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家的银子难道就这么不值钱?”

“族长这么做,岂不是要把我们蔡家往火坑里推?”

这两人说话就难听了,可在这两人的带领下,蔡家族老的情绪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瞬间爆发。他们纷纷站起来,七嘴八舌地质问着,场面一度混乱不堪。

“安静!”蔡和站了起来,他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让在场的族老们暂时安静了下来。

“诸位,我理解大家的担忧。”蔡和的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过,“但是,我们必须相信族长的决定。族长这么做,必有他的道理。”

“道理?什么道理?难道就是让我们蔡家倾家荡产的道理吗?”

“蔡和,你一直跟随着蔡瑁,是不是早就知道这些事情?你这是在替他说话!”一个质疑声音响起。

蔡和的脸色沉了下来,他正欲开口。

“诸位族老,稍安勿躁。”蔡瑁的声音如静水深流,使得原本喧哗的大厅逐渐安静下来:“我知你等心怀疑虑,然我之所为,皆出于对蔡家千秋万代之计。”

“未来?族长,我们蔡家现在都快被掏空了,还谈什么千秋万代?”一名族老不满地说道。

蔡瑁摆了摆手,示意他闭嘴:“我这次收购蚕种和绣娘,的确是为了支持州牧大人的计划。但是,这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商机。蜀地蚕种与绣娘,皆乃上上之选,若我等善加利用,其利百倍于今。”

“然我等已投入巨资,此风险是否过于巨大?”又一位族老忧心忡忡地问道。

蔡瑁站起身,走到族老们中间,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风险?世间哪有不经风险即可获得丰硕回报之事?我们蔡家能有今日之辉煌,不也是靠着先辈们的拼搏和智慧得来的吗?”

大厅内,众族老的气焰虽然被压下去,却仍旧低声非议,不满和抱怨声此起彼伏。蔡瑁站在厅中,面对着族人的质疑,尽管他努力保持着镇定,但内心也不免有些焦虑。

“族长,我们蔡家世代经营,方有今日之规模,怎能因一时之决策而毁于一旦?”族老痛心疾首地说道。

“就是,我们要求重新审视账目,重新考虑对益州的投资!”另一位族老也站出来,声援道。

蔡瑁正欲开口解释,却听到门外传来一声高呼:“诏令到!”

声音未落,一名公廨官员带着几名随从步入厅堂,他们手中捧着古铜色的诏令和一块崭新的牌匾,牌匾上赫然是“汉阳侯府”四个大字,笔力遒劲,显然是曹操亲笔所提。

在场的族老们顿时愣住,纷纷停止了议论,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那诏令和牌匾。

公廨官员展开诏书,朗声宣读:“制诏御史:汉阳亭侯蔡瑁忠勤国事,功勋卓著,丞相以闻,特着即加封为汉阳县侯,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宣读完毕,官员便将那卷古帛制成的诏令恭敬地递与蔡瑁,随后又有几名随从将牌匾悬挂在蔡府大门上。

“恭喜了,汉阳侯。这牌匾是丞相大人亲自手书的,侯爷如今可是上达天听了。”

蔡瑁双手捧过诏书,眼中掠过一抹激昂之色。他深知,这份御赐的荣耀,是曹植对他的认可,亦是对他未来追随其左右的一种肯定。

族老们相顾失色,原本的不满与质疑霎时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难以抑制的喜悦。他们纷纷上前,向蔡瑁致以最诚挚的贺意,其态度与此前大相径庭。

“族长,如今当尊称您为侯爷矣。恭贺侯爷,此乃天大之喜!”一位族老步至蔡瑁跟前,语带敬意。

“侯爷,实乃我蔡家之光!”另一位族老亦不落人后。

蔡瑁含笑应对,一一回应族人们的祝贺,然而心中却如明镜般清晰:这一切荣耀,皆是曹植暗中筹谋所致。他虽早已预见曹植会有动作,却未料到竟是如此一份意外之喜。

蔡和伫立一旁,目睹了这戏剧性的一幕,人间冷暖,族中亦是。

曹植此举,不仅化解了蔡家的危机,更是巩固了蔡瑁在族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大厅之内,原本的阴霾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欢腾的祝贺之声。族老们围绕着蔡瑁,争相道喜,仿佛之前的争闹从未发生过。

在一片恭贺声中,蔡瑁心中对曹植的感激之情愈发深沉。他愈发坚信,当初抉择正确之极,曹植已为他效劳之人铺好了一切后路。

能让麾下将士无后顾之忧地为他征战,方是用人之道。

待众人散尽,蔡瑁独坐书房,书桌上的红烛火光轻轻摇曳,手中之笔悬于空中,一滴墨汁滴落在素绢之上,缓缓扩散。他的思绪也随着墨迹的涟漪而飘远。

蔡瑁深谙曹操之性情,若曹植未得继承大统,以他之才华横溢,若无其父之庇护,恐难逃兄长的猜忌与打压。

念及此处,蔡瑁心中不禁忧虑重重。深吸一口气,将手中的毛笔轻轻搁置一旁。

自己与蔡氏一族的命运早已与曹植紧紧相连,唯有力挺曹植,方能保全蔡家之荣耀。蔡瑁对此洞若观火,这曹植之才,让他窥见了一种可能的未来——一个在曹操之后,由曹植引领走向更加辉煌的时代。而他,必要确保蔡家在这明日的天下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

他再次执笔,这次他笔下坚定而有力,在宣纸上挥毫写下了一个“辅”字。